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及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838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及隧道,该排烟窗用于安装于一隧道,该排烟窗包括:封闭装置,用于对所述隧道的一排烟口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以减小所述隧道与所述排烟口的连通面积;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隧道内的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隧道内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侧向排烟口底端的高度时,所述封闭装置将所述排烟口低于该最低高度的部分进行封闭。将隧道下方的冷空气隔绝在排烟管道之外,使得尽可能多的热烟气被吸入排烟口,减小了吸穿效应,提高了排烟效率,不会对隧道内的交通运营造成影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比较高,也利于管理运营。也利于管理运营。也利于管理运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及隧道


[0001]本技术涉及火灾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及隧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隧道投入建设当中。然而,隧道的构造较为狭长且封闭,其内部通风能力较差,如果发生火灾,烟气将蔓延至整个隧道,不易排出,而过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在隧道内部聚集将会严重影响隧道内部人群的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
[0003]隧道火灾排烟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自然排烟主要采用竖井自然排烟的方式,利用火羽流自身的温度,依靠竖井中烟囱效应产生向上的抽吸力,将有毒有害烟气排出隧道,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是对于海底沉管隧道,竖井自然排烟系统显然是不适用的,此时往往考虑采用侧向机械集中排烟的方式,其中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海底沉管隧道被纳入当下的重点研究课题。
[0004]相对于经济环保的竖井自然排烟,侧向机械集中排烟具有更高的排烟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侧向排烟的模式进行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侧向排烟虽然受外界条件影响小、适应性比较强,但是目前的侧向排烟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吸穿效应”就是影响侧向排烟效果的关键问题。
[0005]侧向机械集中排烟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排烟风机的抽吸作用,当火灾发生时,排烟风机开始运作,将隧道内的有毒有害热烟气抽吸进排烟管道。由于侧壁排烟窗安装在隧道侧墙上,当热烟气层的厚度大于侧壁排烟口的高度时,则排烟口的排烟效率很高,排烟管道吸入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热烟气,但是当热烟气层的厚度变小时,尤其是当火灾热烟气流过数个排烟口之后,热烟气层厚度已经大大减小,排烟口下部将会直接暴露在热烟气层下部,与隧道内冷空气层直接接触,在抽吸力的作用将冷空气吸入排烟口,从而发生吸穿现象,这显然降低了排烟管道的排烟效率。
[0006]在实际的海底沉管隧道侧向排烟系统中,每隔60m左右设置一个尺寸形状完全相同的侧壁排烟口,所以远离火源的热烟气层厚度明显变薄,排烟口下部暴露在冷空气中,则会使得排烟管道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冷空气,大大降低了排烟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及隧道,在排烟口安装能够根据排烟口所在位置热烟气层厚度实时调节的排烟挡板,在排烟口的两侧一定距离内安装带状烟气探测器,探测热烟气层的高度变化情况,并将热烟气层厚度等信息传输给排烟挡板,控制排烟挡板的升降,使得侧壁排烟口开放的部位始终接触热烟气层,排烟管道排出尽量多的热烟气,尽可能减小对于隧道下部冷空气的吸收,从而减小吸穿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该升降装置还能防止热烟气层厚度较小时,热烟气层和隧道下
部冷空气被同时吸入时造成的热烟气层紊乱现象,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该排烟窗用于安装于一隧道,该排烟窗包括:
[0010]封闭装置,用于对所述隧道的一排烟口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以减小所述隧道与所述排烟口的连通面积;
[0011]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隧道内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
[0012]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隧道内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排烟口底端高度时,所述封闭装置将所述排烟口低于该最低高度的部分进行封闭。
[0013]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装置包括:
[0014]排烟挡板,始终与所述隧道的内壁或外壁相贴合;可通过移动所述排烟挡板来对所述排烟口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
[0015]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排烟挡板沿预设方向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排烟挡板为正立方体结构;在所述隧道内有热烟气层时,所述正立方体结构的上端面的高度始终不低于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排烟口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值。
[0018]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排烟窗的左右两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为感烟探测器。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具有若干排烟口,每个所述排烟口均安装有一上述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
[0021]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有上述的侧向排烟管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0023](1)在实用性方面:通过设置智能升降的排烟挡板来减小隧道火灾发生时,排烟口吸入大量冷空气造成的吸穿效应,提高了侧向排烟效率,有助于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0024](2)在技术成熟度方面:感烟控制装置在现如今已经非常成熟,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实效性,将该技术运用于隧道火灾排烟系统中将会非常有效地提高侧向排烟的排烟效率。
[0025](3)施工操作和经济成本方面:本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未修建或者正在修建的隧道中,还适用于已经修建完成的隧道中,只需在排烟口安装即可;同时该装置对于总体工程预算也是可以接受的,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物品或者现场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物品或者现场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4火灾侧向排烟窗、物品或者现场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其特征在于,该排烟窗用于安装于一隧道,该排烟窗包括:封闭装置,用于对所述隧道的一排烟口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以减小所述隧道与所述排烟口的连通面积;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隧道内的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的所述隧道内热烟气层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排烟口底端的高度时,所述封闭装置将所述排烟口低于该最低高度的部分进行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包括:排烟挡板,可通过移动所述排烟挡板来对所述排烟口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排烟挡板沿预设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智能感应可伸缩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挡板始终与所述隧道的内壁或外壁相贴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刚黄奕龙汪金辉李贤斌刘家豪廖珊珊史燕莉方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