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专利>正文

一种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687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8
一种心肺复苏装置至少包括底座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地连接有行程转换部,所述行程转换部内设置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侧面均设置有用于传动的齿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齿轮啮合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二齿轮啮合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能够进行往复式纵向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齿轮按照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驱动并且经直径不同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而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纵向运动行程转换为与心肺复苏所需的有效按压行程一致以避免所述压板对病人胸部按压过深或者过浅的方式与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行程转换部内。地连接于所述行程转换部内。地连接于所述行程转换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在对患者做心肺复苏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胸部进行按压。按压频率需达到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的深度需在5至6cm。而当前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主要是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医护人员在进行手动抢救时,体力消耗较大,会导致后期的按压力度和深度不足,进而影响抢救效果,并且人工操作需要技术很熟练的医护人员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普通人员很难掌握较好的力度和深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心肺复苏装置以替换人工方式的心肺复苏操作。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84926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装置,至少包括底座(1)和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支撑机构(2)可拆卸地连接有行程转换部(3),所述行程转换部(3)内设置有第一驱动杆(301)和第二驱动杆(302),所述第一驱动杆(301)和第二驱动杆(302)的侧面均设置有用于传动的齿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杆(301)与所述行程转换部(3)内的第一齿轮(303)啮合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02)与所述行程转换部(3)内的第二齿轮(304)啮合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03)和第二齿轮(304)的直径是不同的,所述第二驱动杆(302)用于驱动位于所述行程转换部(3)外部的压板(4)以对病人胸部进行往复式纵向按压,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杆(301)能够进行往复式纵向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齿轮(303)按照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301)的驱动并且经直径不同的所述第一齿轮(303)和第二齿轮(304)的传动作用而将所述第二驱动杆(302)的纵向运动行程转换为与心肺复苏所需的有效按压行程一致以避免所述压板(4)对病人胸部按压过深或者过浅的方式与所述第二齿轮(304)通过相同的转轴(5)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行程转换部(3)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转换部(3)远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600)与圆盘(7)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电机(6)按照能够将所述圆盘(7)的圆周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驱动杆(301)的往复式纵向运动的方式通过连杆(8)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01)远离地面的一端活动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302)靠近所述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吴琼晟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