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61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姿势矫正器包括控制板,与控制板连接的电池,用于包覆控制板和电池的外壳,控制板上设置有运动检测模块、振动装置、充电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外壳底部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人体或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穿戴件穿戴到人体或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同时通过控制板、电池、运动检测模块、振动装置和通讯模块的配合,可对人体的姿势进行不同模式下的监测,当人体姿势出现偏移时振动装置可向用户发出提示,从而帮助用户时刻矫正自身的姿势,穿戴方便,佩戴舒适且使用智能灵活。另外智能姿势矫正器可与可穿戴设备或衣物配合使用,扩展了应用范围,泛用性更强。用性更强。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及可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内衣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姿势,或称姿态,不但对人的身高有影响,也是个人呈现外在表现,良好的姿态与身体健康有很强的相关性。由于姿态引起的健康问题相关的疼痛和疾病每年都会损失大量工作时间。姿势的调整需要我们自己把正确姿势与自己平常的姿势反复验证,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现在的姿势是否正确,在不正确的情况下就要进行自我调整,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久而久之,人体会自然而然形成习惯,自觉保持正确的姿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人体并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姿态,让他人帮助时刻关注自己的姿态也不现实。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虽然使得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随之而生的各种现代工作会导致许多人的姿势欠佳,比如办公室的白领、制造业的工人因各自职业的原因导致的姿势问题。传统的方式是采用束缚带来强行固定身体,使身体保持同一个姿势,但是这样的方式对身体的负担较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身体损伤。虽然现在也出现了一些能够协助矫正姿态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大多结构比较复杂或笨重,穿戴在身上舒适程度差,影响人体活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以及一种包括应用前述智能姿势矫正器的可穿戴设备。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0005]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包括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电池,用于包覆所述控制板和电池的外壳;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运动的运动检测模块,用于向人体发出提示的振动装置,充电模块以及用于连接控制终端的通讯模块;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人体或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运动检测模块为角运动检测装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WIFI、蓝牙、2G、3G、4G、5G中的至少一种。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充电接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无线充电线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板之间具有一绝缘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安装于所述底壳上的上壳,所述穿戴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壳的底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穿戴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壳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与所述上壳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环,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上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弹性夹持部延伸至底壳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穿戴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壳底部的粘贴层。
[0014]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前述的智能姿势矫正器,所述智能姿势矫正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穿戴设备上,所述穿戴设备为智能内衣或护颈套或项圈或背带。
[0015]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可通过穿戴件穿戴到人体或者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同时通过控制板、电池、运动检测模块、振动装置和通讯模块的配合,可对人体的姿势进行不同模式下的监测,当人体姿势出现偏移时振动装置可向用户发出提示,从而帮助用户时刻矫正自身的姿势,穿戴方便,佩戴舒适且使用智能灵活。另一方面,智能姿势矫正器可与各种可穿戴设备或衣物配合使用,扩展了应用范围,泛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仰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
[0022]图中包括有:
[0023]控制板1、运动检测模块11、振动装置12、通讯模块13、充电接口14、电池2、外壳3、底壳31、上壳32、夹持件4、连接环41、弹性夹持部42、粘贴层5、无线充电线圈6、绝缘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至图3,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包括控制板1,与所述控制板1连接的电池2,用于包覆所述控制板1和电池2的外壳3;所述控制板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运动的运动检测模块11,用于向人体发出提示的振动装置12,充电模块以及用于连接控制终端的通讯模块13;所述外壳3底部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人体或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具体实施时,控制板1上还设置有轻触按键以及提示灯,轻触按键可实现开关机和连接,提示灯可提示用户智能姿势矫正器的当前状态。对于控制板1上的其他结构比如控制芯片、电源管理电路或充放电电路,因是较为通用的技术,在此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做累赘叙述。
[0027]所述运动检测模块11为角运动检测装置,具体地说可采用陀螺仪,通过陀螺仪检测人体的角度偏移量。而振动装置12可采用振动马达,比如偏心转子马达、Z轴线性、马达X轴线性马达等等。
[0028]所述通讯模块13包括WIFI、蓝牙、2G、3G、4G、5G中的至少一种。
[0029]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1连接的充电接口14,充电接口14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对应的设置,比如可采用当前大多数的智能移动设备都广泛应用的Micro USB接口、TYPE C接口等,从而方便用户适配。
[0030]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1连接的无线充电线圈6,无线充电线圈6可设置
在外壳3的底部和电池2之间,具体实施时,电池2和无线充电线圈6之间,无线充电线圈6和外壳3底部之间均可通过胶纸或粘贴胶剂等粘贴在一起。无线充电线圈6也可配合磁铁或铁磁性金属实现磁吸的充电方式。
[0031]所述电池2与所述控制板1之间具有一绝缘层7。绝缘层7可保证将电池2和控制板1分隔开,从而确保运行的稳定性。
[0032]所述外壳3包括底壳31,安装于所述底壳31上的上壳32,所述穿戴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壳31的底部。上壳32和底壳31之间可通过卡扣结构实现连接。
[0033]所述穿戴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壳31底部的粘贴层5。粘贴层5具体可采用适用于人体的医用人体双面胶,将人体双面胶的一面粘贴在底壳31的底部之后,可将另一面粘贴在人体的颈椎处,从而可以将智能姿势矫正器粘贴到人体上。当不需要使用时,用户只需取下智能姿势矫正器,再将人体双面胶撕下即可(也即拆卸粘贴层5)。除此之外,粘贴层5也可以使用水凝胶贴,只要可实现将智能姿势矫正器稳固地粘贴在人体上即可。
[0034]在具体实施时,可在智能终端上构建一应用程序,智能终端和智能姿势矫正器无线连接,将智能姿势矫正器穿戴(比如粘贴于颈椎处)之后,在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应的功能设置,首先设定初始的基准姿势,随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选择预设的多种模式,比如作业模式、挺胸模式、瑜伽模式、专业模式或是运动模式、自定义模式等等,每个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电池,用于包覆所述控制板和电池的外壳;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运动的运动检测模块,用于向人体发出提示的振动装置,充电模块以及用于连接控制终端的通讯模块;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人体或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检测模块为角运动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包括WIFI、蓝牙、2G、3G、4G、5G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充电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无线充电线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曾宏清范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智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