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48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5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操作显示单元、净化单元、滚轮、推拉把手、供氮单元、试剂添加单元以及细菌培养装置控制系统,通过通入氮气排空气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厌氧菌培养厌氧条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通过在观察窗的边缘嵌设有密封胶条,可以防止厌氧菌落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通过控制温度和控制厌氧菌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更好的控制厌氧菌的生长环境,促使厌氧菌落形成,同时,在厌氧菌的培养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为直接操作培养皿的不利影响。的减少了人为直接操作培养皿的不利影响。的减少了人为直接操作培养皿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验科消毒杀菌
,具体为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检验科包括很多分支学科,如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检测、体液检测以及细菌培养等,各个分支承担着对各类病人标本进行分析处理的重任。其中,细菌培养是将采集的细菌样本放入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一般采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需要1个月之久。细菌培养过程中,与很多细菌、病毒以及生长环境打交道,且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例如培养基、温度、湿度、是好氧还是厌氧,若无法控制号生长条件,则会导致细菌培养不成功,试验失败。而现有技术中,检验科的细菌培养多为好氧菌的培养,对于厌氧菌培养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的重视。
[0003]厌氧细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导致局部组织的氧浓度降低,才发生厌氧菌感染。尤其在最近几年,厌氧菌感染越来越受到检验科医师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医疗科研机构的重视,在临床外科感染病例中,厌氧菌的检出率至少在50%以上。据中山医院的资料,厌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检出率为60.67%,在阑尾脓肿、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化脓中占70.58%。厌氧菌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脓肿,而且很多严重的软组织坏死性感染几乎都与厌氧菌有关。因此,如何创造更好的低氧环境,在低氧甚至无氧的条件下,快速、高效培养出所需的菌落可观的厌氧菌菌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检验科,医务人员通常需要对采集的病人的体液、尿液样本或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工作,其中包含厌氧菌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药剂或者取样观察,这就导致细菌培养过程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培养效率较低。
[0005]此外,温度对厌氧菌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按细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划分,细菌可以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病原菌均为嗜温菌,中温厌氧菌的温度一般在30~40℃之间,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一般取人体温温度,即37℃,进行细菌培养。因此,在检验科,如何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维持适宜厌氧菌生长的温度条件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厌氧菌培养厌氧条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且厌氧菌落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以及温度无法有效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包括包括培养箱、操作显示单元、净化单元、滚轮、推拉把手、供氮单元、试剂添加单元以及细菌培养装置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培养箱的上部与所述操作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固定连接净化单元,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固定连接门型的推拉把手,所述培养箱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培养箱的一侧通过承放固定台固定放置供氮单元,所述供氮单元包括氮气储气罐、输气管以及位于输气管上的控制阀,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多个培养室,每个所述培养室均与所述净化单元气路连通,每个所述培养室内均设置有所述试剂添加单元,所述试剂添加单元、净化单元、控制阀、操作显示单元均与细菌培养装置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9]每个所述培养室均具有在所述培养箱面板上形成的矩形观察口,矩形观察口的一侧铰接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双层材料制成,所述观察窗的边缘嵌设有密封胶条,用于在观察窗扣合在矩形观察口上时,对扣合缝隙进行密封。
[0010]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置于所述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与操作显示单元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应安装,所述操作显示单元为触屏式控制面板,医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按钮设定多个控制参数,且可以显示传感器检测的参数。
[0011]每个所述培养室的两侧壁面上固定有凸出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放置培养厌氧菌的培养皿,每个所述固定槽旁边均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培养皿的状态。
[0012]所述指示灯有三种状态,即“红灯”状态、“黄灯”状态和“熄灭”状态,“熄灭”状态用于指示某一固定槽内未放置培养皿,“黄灯”状态用于指示某一固定槽内放置有培养皿,“红灯”状态用于指示培养皿需要添加试剂或需要从固定槽内取出。当需要取出时,医师可以打开所述观察窗,抽出所述放置盘,迅速拿出需要拿出的培养皿后,推入所述放置盘,并关闭所述观察窗。
[0013]需要说明的是,厌氧菌在培养皿中加入基质、培养液后,一般需要两天时间厌氧菌才开始生长,因此,厌氧菌的培养周期比好氧菌长,因此,瞬间打开并关闭某一培养室,该培养室内的气体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该变化并不大,并未改变低氧/缺氧的环境。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既可用于检测培养皿的位置,也可用采集培养皿内的菌落图像数据。
[0015]所述放置盘的上方对应设置有试剂添加单元,所述试剂添加单元由第一微电机、第一螺纹杆、轴承、横梁、试剂输送管、第二微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滑动接头、第二滑动接头、试剂出口管、固定架以及试剂添加口组成。所述第一/二螺纹杆固定在每个培养室的两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微电机,所述第一/二螺纹杆上均设置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第一滑动接头,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接头之间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为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杆,通过该所述外螺纹连接第二滑动接头,所述第二滑动接头上部固
定连接有第二微电机,所述第二微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接头在横梁上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接头的下部设置有试剂出口管,所述第二滑动接头内具有相应的连接通道,试剂出口管通过该连接通道与试剂输送管连接,所述试剂输送管的末端与设置在所述培养箱外侧的试剂添加口连接。
[0016]通过所述第一微电机和第二滑动接头,可以调节试剂出口管在平面内的位置,当某一固定槽的指示灯为“红灯”状态时,图像采集单元检测并采集到该指示灯的位置,进而将图像数据上传给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控制试剂添加单元动作,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厌氧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操作显示单元、净化单元、滚轮、推拉把手、供氮单元、试剂添加单元以及细菌培养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的上部与所述操作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固定连接净化单元,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固定连接门型的推拉把手,所述培养箱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培养箱的一侧通过承放固定台固定放置供氮单元,所述供氮单元包括氮气储气罐、输气管以及位于输气管上的控制阀,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多个培养室,每个所述培养室均与所述净化单元气路连通,每个所述培养室内均设置有所述试剂添加单元,所述试剂添加单元、净化单元、控制阀、操作显示单元均与细菌培养装置控制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室均具有在所述培养箱面板上形成的矩形观察口,矩形观察口的一侧铰接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双层材料制成,所述观察窗的边缘嵌设有密封胶条,用于在观察窗扣合在矩形观察口上时,对扣合缝隙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置于所述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所述细菌培养装置控制单元与操作显示单元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应安装,所述操作显示单元为触屏式控制面板。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室的两侧壁面上固定有凸出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放置培养厌氧菌的培养皿,每个所述固定槽旁边均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培养皿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的上方对应设置有试剂添加单元,所述试剂添加单元由第一微电机、第一螺纹杆、轴承、横梁、试剂输送管、第二微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滑动接头、第二滑动接头、试剂出口管、固定架以及试剂添加口组成。所述第一/二螺纹杆固定在每个培养室的两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微电机,所述第一/二螺纹杆上均设置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第一滑动接头,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接头之间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为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杆,通过该所述外螺纹连接第二滑动接头,所述第二滑动接头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微电机,所述第二微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接头在横梁上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接头的下部设置有试剂出口管,所述第二滑动接头内具有相应的连接通道,试剂出口管通过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玮王玲玲卢佩佩庞秀慧贾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