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成湧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10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过道,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滑动套接有一个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上方放置有底板。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通过底板和渗透孔以及汲水板的配合使用,使得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能够在底板和挡板内部放置土壤并种植农作物,通过汲水板将水产所生活的水流引入土壤内部,同时土壤内部的微生物等能够通过底板外部的渗透孔掉入养殖箱的内部作为水产的饲料,使得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能够有效的实现养殖物与生态养殖床上的植物的有利共生。态养殖床上的植物的有利共生。态养殖床上的植物的有利共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养殖
,具体为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对生产养殖的深入研究,生态循环养殖渐渐成为养殖业的前进方向,生态养殖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喷洒农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充分的利用场地资源以及饲养的作物之间能够形成生态循环,为彼此的生长生产带来有益的影响,生态养殖还有其他好处,最直观的就是养殖成本大大降低,能够将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这是一项生物链式的生态农业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投资少,且大大降低了各种风险。不但能生产出纯绿色的动物食品,且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
[0003]目前最常见的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就是水产和农作物的生态养殖,但是常见的水产农作物生态养殖方式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常见的农作物和水产之间难以实现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养殖物与生态养殖床上的植物的有利共生效果不够明显,其次常见的生态养殖系统的水产收获较为麻烦,且植物的移植不够方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过道,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滑动套接有一个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上方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且底板的外部开设有贯通的渗透孔,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汲水板,所述养殖箱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贯通的漏水孔,且养殖箱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口。
[0006]可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内部以及挡板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采用金属制成。
[0007]可选的,所述漏水孔的高度值小于支撑板的高度值,所述挡板与漏水孔的高度值之和大于支撑板的高度值。
[0008]可选的,所述挡板与养殖箱的开口面积相同,且挡板和养殖箱均采用轻质塑料制成。
[0009]可选的,所述汲水板的底面积小于挡板和养殖箱的开口,且汲水板之间间隔有均匀分布的渗透孔。
[0010]可选的,所述过道焊接在支撑板的中部,所述挡板和底板以及养殖箱均匀分布在过道的两侧。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通过底板和渗透孔以及汲水板的配合使用,使得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能够在底板和挡板内部放置土壤并种植农作物,通过汲水板将水产所生活的水流引入土壤内部,同时土壤内部的微生物等能够通过底板外部的渗透孔掉入养殖箱的内部作为水产的饲料,使得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能够有效的实现养殖物与生态养殖床上的植物的有利共生。
[0013]2、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通过漏水孔和渗水口以及养殖箱和把手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将该生态养殖床的底板和挡板提起,再通过养殖箱外部的把手将养殖箱从支撑板的内部抽出,养殖箱在抽出的过程中水流能够从漏水孔和渗水口的内部流出,便于工作人员收获水产品和对植物的移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挡板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底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板;2、过道;3、把手;4、挡板;5、渗透孔;6、底板;7、养殖箱;8、漏水孔;9、渗水口;10、汲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过道2,过道2焊接在支撑板1的中部,挡板4和底板6以及养殖箱7均匀分布在过道2的两侧,过道2用于供工作人员行走,因此将过道2焊接在支撑板1中部之后,再将挡板4和养殖箱7均匀的设置在过道2的两侧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挡板4和养殖箱7进行操作,相邻两个支撑板1之间滑动套接有一个养殖箱7,养殖箱7的上方放置有底板6,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4,漏水孔8的高度值小于支撑板1的高度值,挡板4与漏水孔8的高度值之和大于支撑板1的高度值,水流会在支撑板1的内部将养殖箱7完全浸没,因此养殖箱7的需要比支撑板1矮,挡板4需要有一部分与水面接触,另一部分处于支撑板1的外部才能便于移植,因此挡板4和漏水孔8的高度值之和需要大于支撑板1的高度值,挡板4与养殖箱7的开口面积相同,且挡板4和养殖箱7均采用轻质塑料制成,挡板4和养殖箱7的开口面积相同才能让挡板4与养殖箱7一样套接在支撑板1之间,挡板4和养殖箱7采用轻质塑料制成能够在提高稳定结构的前提下减轻工作人员移植和捕捞时的工作强度,养殖箱7的内部以及挡板4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3,把手3采用金属制成,把手3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在需要进行水产捕捞或植物移植过程时的操作,能够直接通过把手3将挡板4或养殖箱7从支撑板1之间抽出,由于挡板4和养殖箱7的内部分别放置有土壤和水产,所有具有一定的质量,因此把手3采用金属制成以保证稳定性,且底板6的外部开设有贯通的渗透孔5,底板6
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汲水板10,汲水板10的底面积小于挡板4和养殖箱7的开口,且汲水板10之间间隔有均匀分布的渗透孔5,汲水板10的底面积小于挡板4和养殖箱7的开口面积才能使得汲水板10能够与养殖箱7内部的水流相接触,从而将水产生活的富集水引入到挡板4内部的土壤中,此为现有技术,汲水板10之间间隔的渗透孔5能够使得土壤中的生物从渗透孔5漏入养殖箱7中为水产提供养料,养殖箱7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贯通的漏水孔8,且养殖箱7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口9。
[0021]综上,该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使用时,将水产放置于养殖箱7的内部,水流通过养殖箱7外部的漏水孔8流动,水产在养殖箱7的内部生活,使得水资源更加富集,底板6底部的汲水板10与水流相接触并将富集的水流导入底板6上层的土壤中供给植物的生长,底板6和挡板4之间土壤内部的生物等通过渗透孔5进入到养殖箱7的内部,为水产提供食物,当需要进行水产捕捞或植物移植时,通过挡板4外部的把手3将挡板4和底板6提起并按照需求更换位置,抓住养殖箱7内部的把手3将养殖箱7从支撑板1的内部抽出,水流从漏水孔8和渗水口9的内部漏出,完成整个生态养殖床的生态循环和植物移植以及水产捕捞过程,即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过道(2),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滑动套接有一个养殖箱(7),所述养殖箱(7)的上方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4),且底板(6)的外部开设有贯通的渗透孔(5),所述底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汲水板(10),所述养殖箱(7)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贯通的漏水孔(8),且养殖箱(7)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7)的内部以及挡板(4)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3),所述把手(3)采用金属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淡水养殖的生态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成湧
申请(专利权)人:田成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