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68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属于幕墙领域,目的是能适应安装角度的误差,保证转角两侧面板受力均匀,延长面板的使用寿命。包括转接基座和一体成型于转接基座前端的支撑座;所述转接基座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关于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支撑座围成Y字型;所述支撑座的外端设置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后端与支撑座的外端绕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垂直于转接基座的横截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件与支撑座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微调压板的安装角度,从而可消化吸收掉转角连接件以及面板的安装误差,保证转角处幕墙的平整统一性、密封性能即安装精度,也确保了转角两侧面板均匀受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幕墙领域,具体的是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因其类似幕布一样挂在建筑上,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由面板和支撑结构体系组成,面板固定于支撑结构体系上,支撑结构体系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由于幕墙挂在主体结构上作为轻质墙体,其不可避免的存在转角,在转角处,通常设置转角连接件来安装面板。如申请号为201721766951.5,名称为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幕墙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转角连接件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的上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相对支撑座的中截面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相对支撑座的顶端面倾斜设置;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和支撑座共同形成Y型结构。该幕墙转角连接件,对转角两侧的面板或者其它支撑结构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若两侧的面板存在安装误差,当盖板扣装后,存在两侧受力不均衡的问题,面板损坏或缩短面板使用寿命的风险提高。尤其在地震活动频繁区域的建筑受震和波动中,面板为玻璃面板时,往往转角处玻璃面板会出现大面积破裂;另外也会因为长期暴露于温差变化的室外,在温差变化影响下使得玻璃出现自爆现象,影响使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角连接件及幕墙转角结构,其用于幕墙转角处,能适应安装角度的误差,保证转角两侧面板受力均匀,延长面板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角连接件,包括转接基座和一体成型于转接基座前端的支撑座;所述转接基座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关于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支撑座围成Y字型;所述支撑座的外端设置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后端与支撑座的外端绕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垂直于转接基座的横截面。
[0005]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基座呈两端贯通的等腰梯形筒体结构,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后端板和前端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设置于后端板和前端板之间,其后端板的宽度大于前端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后端与前端板相连接,由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前端板包围形成U形槽,其U形槽的延伸方向与转接基座的中空腔体延伸方向一致。
[0007]进一步的,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顶部轴支座和底部轴支座,顶部轴支座和底部轴支座位于U形槽的开口端;
[0008]在旋转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中部轴支座,所述中部轴支座插接于顶部轴支座和底部轴支座之间,经转动轴穿过顶部轴支座、中部轴支座和底部轴支座将旋转件与支撑座相
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的前端设置有由其顶端面向底端面凹陷的螺栓卡槽。
[0010]进一步的,在前端板和后端板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螺栓孔,前端板的螺栓孔位于U形槽内。
[0011]进一步的,在第一支腿的外侧面和第二支腿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向其内侧面凹陷的面板卡槽。
[0012]幕墙转角结构,包括转角连接件和压板;所述转角连接件包括转接基座和旋转件;所述转接基座呈两端贯通的等腰梯形筒体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以及设置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转接基座的前端板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旋转件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旋转件的前端与压板经过连接螺栓把合。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座的外端设置旋转件,使旋转件可以在转接基座两侧的面板之间转动,通过旋转件与支撑座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微调压板的安装角度,从而可消化吸收掉转角连接件以及面板的安装误差,保证转角处幕墙的平整统一性、密封性能即安装精度,也确保了转角两侧面板均匀受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转角连接件俯视图;
[0015]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幕墙转角结构俯视图。
[0017]图中,转接基座1、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后端板13、前端板14、螺栓孔15、面板卡槽16、支撑座2、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U形槽23、顶部轴支座24、底部轴支座25、旋转件3、中部轴支座31、螺栓卡槽32、压板4、连接螺栓5、转接柱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19]本说明书所表示的方位的“前端”和“后端”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相对而言,转角连接安装后,更靠近室外侧的为“前端”,更靠近室内侧的为“内端”。
[0020]转角连接件,如图1所示,包括转接基座1和一体成型于转接基座1前端的支撑座2;所述转接基座1包括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关于所述支撑座2对称设置;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支撑座2围成Y字型;所述支撑座2的外端设置有旋转件3,所述旋转件3的后端与支撑座2的外端绕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垂直于转接基座1的横截面。
[0021]其中,转接基座1需要连接于转接柱6上,其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的外侧面用于安装面板,其形成的夹角与幕墙转角角度相同。支撑座2用于安装从面板外侧压紧面板的压板4。本技术公开的转角连接件,通过在支撑座2的外端设置旋转件3,使旋转件3可以在转接基座1两侧的面板之间转动,即旋转件3可以绕转动轴偏向第一支腿11所在侧,也可以绕转动轴偏向第二支腿12所在侧。通过旋转件3与支撑座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微调压板4的安装角度,从而可消化吸收掉转角连接件以及面板的安装误差,保证转角处幕墙的平整统一性、密封性能即安装精度,也确保了转角两侧面板均匀受力。特别对于地震活动频繁区
域的建筑,建筑受震和波动中,往往此处玻璃等面板会出现大面积破裂,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件3与支撑座2的转动连接,可根据需要调节面板的受压板4的挤压力,降低该问题出现的几率,延长了幕墙的使用周期。
[0022]转接基座1可以采用传统的后端开口结构,但是,为了提高转接基座1的刚度,优选的,所述转接基座1呈两端贯通的等腰梯形筒体结构,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后端板13和前端板14,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设置于后端板13和前端板14之间,其后端板13的宽度大于前端板14。
[0023]支撑座2可以采用U形结构。本技术中,所述支撑座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后端与前端板14相连接,由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前端板14包围形成U形槽23,其U形槽23的延伸方向与转接基座1的中空腔体延伸方向一致。该结构,由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前端板14包围形成的U形槽23开口朝前,可容旋转件3的后端插入,为旋转件3与支撑座2的连接创造良好条件。
[0024]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角连接件,包括转接基座(1)和一体成型于转接基座(1)前端的支撑座(2);所述转接基座(1)包括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关于所述支撑座(2)对称设置;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支撑座(2)围成Y字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的外端设置有旋转件(3),所述旋转件(3)的后端与支撑座(2)的外端绕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垂直于转接基座(1)的横截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基座(1)呈两端贯通的等腰梯形筒体结构,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后端板(13)和前端板(14),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设置于后端板(13)和前端板(14)之间,其后端板(13)的宽度大于前端板(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后端与前端板(14)相连接,由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前端板(14)包围形成U形槽(23),其U形槽(23)的延伸方向与转接基座(1)的中空腔体延伸方向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顶部轴支座(24)和底部轴支座(25),顶部轴支座(24)和底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杨元平王兆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