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60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层,且建筑主体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阻断层,所述阻断层的下侧设有吸水层,且吸水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吸水层的下侧设有接水斗,且接水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接水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的右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浮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便于建筑主体的相互拼接,从而便于建筑主体的安装,省事省力,通过设置的散气孔,便于将建筑主体内部的潮气排出,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的内部防潮。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的内部防潮。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的内部防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具体为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下沉式建筑一般是指运用在前后有高差的地方,通过人工方式处理高差和造景,使原本是地下室的部分拥有面向花园的敞开空间,下沉式建筑的经典设计就是将地下室墙打开,与下沉式建筑连接,这是一个真正既舒适又实用的空间,它不仅使传统地下室的设备间、佣人房等辅助区域功能得到释放,同时更为地下室增加了家庭娱乐、室外活动休闲等功能区,下沉式建筑的魅力是通过庭院与别墅底层绿地的坡差产生的。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下沉式建筑一般需要将建筑主体下沉至地下,湿气潮气较大,导致建筑主体会由于地面的潮湿时室内湿气水汽较大,影响健康,同时由于地下水的渗出,无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的下沉式建筑经常出现渗水或潮湿的情况,导致下沉式建筑的建筑面层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层,且建筑主体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阻断层,所述阻断层的下侧设有吸水层,且吸水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吸水层的下侧设有接水斗,且接水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接水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的右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浮块,且浮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建筑主体。
[0007]优选的,所述建筑主体的右端上侧开设有呈前后设置的多个散气孔,且建筑主体的右端下侧设有进水孔。
[0008]优选的,所述建筑主体的前侧开设有滑槽,且建筑主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与滑块的大小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封闭层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制作而成,且阻断层由波形沥青防水板制作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层由人工合成类吸水性树脂制作而成,且吸水层的内部嵌有吸水海绵。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吸水层,便于将建筑主体内部的水汽吸出,再通过设置的吸水海绵将水汽吸附至海绵内部,实现对水汽的收集,再通过接水斗将水汽排进出水
管的内部,将水汽排出,从而起到了建筑主体内部防水的作用,再通过设置的封闭层及阻断层,使建筑主体的上下层阻断,使下侧的水无法进入至上层,避免造成建筑主体的进一步损坏;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便于建筑主体的相互拼接,从而便于建筑主体的安装,省事省力,通过设置的散气孔,便于将建筑主体内部的潮气排出,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的内部防潮,再通过设置的进水孔,便于水进入至建筑主体的表层,从而将浮块顶起,将散气孔关闭,防止水位上升时,水进入至建筑主体的内部,造成建筑主体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建筑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滑块、2

散气孔、3

建筑主体、4

滑槽、5

进水孔、6

出水管、7

封闭层、8

阻断层、9

吸水层、10

挡板、11

连接杆、12

接水斗、13

浮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9]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包括建筑主体3,建筑主体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层7,且建筑主体3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阻断层8,阻断层8的下侧设有吸水层9,且吸水层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吸水层9的下侧设有接水斗12,且接水斗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接水斗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6,且出水管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建筑主体3的右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浮块13,且浮块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0,挡板10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建筑主体3。
[0020]建筑主体3的右端上侧开设有呈前后设置的多个散气孔2,且建筑主体3的右端下侧设有进水孔5,通过设置的散气孔2,便于将建筑主体3内部的潮气排出,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3的内部防潮,再通过设置的进水孔5,便于水进入至建筑主体3的表层,从而将浮块13顶起,将散气孔2关闭,防止水位上升时,水进入至建筑主体3的内部,造成建筑主体3的损坏;建筑主体3的前侧开设有滑槽4,且建筑主体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滑槽4与滑块1的大小对应,通过设置的滑块1与滑槽4的配合,便于建筑主体3的相互拼接,从而便于建筑主体3的安装,省事省力;封闭层7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制作而成,且阻断层8由波形沥青防水板制作而成,通过设置的封闭层7及阻断层8,使建筑主体3的上下层阻断,使下侧的水无法进入至上层,避免造成建筑主体3的进一步损坏;吸水层9由人工合成类吸水性树脂制作而成,且吸水层9的内部嵌有吸水海绵,通过设置的吸水层9,便于将建筑主体3内部的水汽吸出,再通过设置的吸水海绵将水汽吸附至海绵内部,实现对水汽的收集,再通过接水斗12将水汽排进出水管6的内部,将水汽排出,从而起到了建筑主体3内部防水的作用。
[0021]工作流程:在安装过程中,将滑块1与滑槽4配合,从而将建筑主体3拼接在一起,将出水管6对齐即可,拼接完成后,将建筑主体3下沉至水下,通过设置的吸水层9,便于将建筑主体3内部的水汽吸出,再通过设置的吸水海绵将水汽吸附至海绵内部,实现对水汽的收集,再通过接水斗12将水汽排进出水管6的内部,将水汽排出,从而起到了建筑主体3内部防水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当水位下降时,浮块13下降,带动连杆11下降,从而带动挡板10将散热孔2打开,通过设置的散气孔2,便于将建筑主体3内部的潮气排出,从而实现对建筑主体3的内部防潮,当水位上升时,通过设置的进水孔5,便于水进入至建筑主体3的表层,从而将浮块13顶起,将散气孔2关闭,防止水位上升时,水进入至建筑主体3的内部,造成建筑主体3的损坏。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型墙体结构,包括建筑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层(7),且建筑主体(3)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阻断层(8),所述阻断层(8)的下侧设有吸水层(9),且吸水层(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所述吸水层(9)的下侧设有接水斗(12),且接水斗(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所述接水斗(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6),且出水管(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建筑主体(3),所述建筑主体(3)的右端内部滑动连接有浮块(13),且浮块(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建筑主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沉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渊傑黄亚玲罗方斌吴可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特房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