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51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包括电池,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的一端电连接,DC/DC变换器电路的另一端与PWM整流电路的一端电连接,PWM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BUCK降压电路的一端电连接,BUCK降压电路的另一端,一方面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方面与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AC输出端电连接,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与AC输入端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PWM整流电路、BUCK降压电路、逆变电路、AC输入端电连接,实现由电池到AC输出端的逆变过程控制,及由AC输入端到电池的充电过程控制。本方案成本低,且产品方便携带。且产品方便携带。且产品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及电池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储能逆变器产品中,对于内置电池的充电,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外置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此种方法虽然对于电路设计要求比较简单,但是一般电源适配器充电功率较低,对于电池大容量储能逆变器产品,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充电,而采用功率较大的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则配备的充电器价格不便宜,同时充电器体积较大,对于便携式储能逆变器产品,外出携带不方便;另一种采用数字式充电方式,此种方法逆变模式与充电模式共用相同的硬件电路,主要由LC滤波、PWM整流电路、DC/DC变换器组成,以DSP芯片为核心,通过对PWM整流电路的控制,实现对便携式储能逆变器的逆变与整流的切换,通过对DC/DC变换器的控制实现对内置蓄电池的充放电电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控制,采用此种类型的拓扑结构,集成了充电与逆变于一体,更加方便携带,同时可以实现大功率充电,对于大容量储能产品,可以更加高效便捷进行充电。但是,此类电路控制算法复杂,对于软件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漫长,往往需要采用高性能的DSP芯片对整个系统实现数字化控制,而目前市场上DSP芯片价格高昂,无论软件还是硬件上,都使得整个产品开发成本大大增加,对于追求性价比的逆变器产品,明显不适合。
[0003]由此看来,现有的逆变器存在以下的缺陷:
[0004](1)采用外置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充电功率较低、充电时间长,若采用功率大的电源适配器充电,则充电器价格不便宜,同时体积较大、外出携带不方便;
[0005](2)采用数字式充电方式,软件和硬件成本增加,开发周期漫长,DSP芯片价格高昂,性价比明显不适合。
[0006]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逆变器,存在采用外置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充电功率较低、充电时间长,若采用功率大的电源适配器充电,则充电器价格不便宜,同时体积较大、外出携带不方便,采用数字式充电方式,软件和硬件成本增加,开发周期漫长,DSP芯片价格高昂,性价比明显不适合的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包括电池,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的一端电连接,DC/DC变换器电路的另一端与PWM整流电路的一端电连接,PWM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BUCK降压电路的一端电连接,BUCK降压电路的另一端,一方面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方面与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AC输出端电连接,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与AC输入端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PWM整流电路、BUCK降压电路、逆变电路、AC输入端电连接,实现由电池到AC输出端的逆变过程控制,及由
AC输入端到电池的充电过程控制。
[0009]进一步地,所述DC/DC变换器电路包括开关管Q1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1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1的4脚电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接地,还包括开关管Q2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2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1的6脚电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隔离变压器T1的5脚同时与电解C1正极、电池正极电连接,电解C1负极同时与电池负极、地电连接,隔离变压器T1的1脚、3脚作为DC/DC变换器电路的另一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PWM整流电路包括开关管Q3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3信号脚电连接,Q3的漏极同时与开关管Q5的漏极、V_BUS2+端电连接,Q3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4的漏极、隔离变压器T1的1脚电连接,开关管Q5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6的漏极、隔离变压器T1的3脚电连接,开关管Q5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5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4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4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6的源极、V_BUS2

端电连接,开关管Q6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6信号脚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BUCK降压电路包括一端与V_BUS2+端电连接的电感L1、电容C2,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负极、V_BUS1+端电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正极、V_BUS2

端、开关管Q7的漏极电连接,开关管Q7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7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7的源极接地。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管Q9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9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9的漏极同时与开关管Q11的漏极、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9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10的漏极、电感L3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11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12的漏极、AC

OUT

N端、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感L3的另一端、AC

OUT

L端电连接,开关管Q10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10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10的源极、开关管Q12的源极、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与地电连接,开关管Q12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12信号脚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AC输入采样脚同时与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继电器2脚、AC

IN

N端电连接,控制芯片的逆变/充电控制脚与继电器控制端电连接,继电器输出端为3脚。
[0014]进一步地,所述PFC交流转直流电路包括与继电器电连接的整流电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的BOOST升压电路,与BOOST升压电路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分别与BOOST升压电路、整流电路、驱动芯片电连接的反馈电路。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为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BR1,整流桥BR1的2脚电连接AC

IN

L端,整流桥BR1的3脚电连接继电器的3脚,整流桥BR1的1脚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其一端同时与整流桥BR1的4脚、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脚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还包括一端与V_BUS1+端电连接的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驱动芯片的电压反馈脚、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0017]进一步地,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一端与整流桥BR1的1脚电连接的电感L2,电感L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管Q8的漏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4的一端、V_BUS1+端电连接,开关管Q8的栅极与驱动芯片的PWM8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8的源极、电容C4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0018]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的一端电连接,DC/DC变换器电路的另一端与PWM整流电路的一端电连接,PWM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BUCK降压电路的一端电连接,BUCK降压电路的另一端,一方面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方面与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AC输出端电连接,PFC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与AC输入端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分别与DC/DC变换器电路、PWM整流电路、BUCK降压电路、逆变电路、AC输入端电连接,实现由电池到AC输出端的逆变过程控制,及由AC输入端到电池的充电过程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变换器电路包括开关管Q1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1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1的4脚电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接地,还包括开关管Q2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2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1的6脚电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隔离变压器T1的5脚同时与电解C1正极、电池正极电连接,电解C1负极同时与电池负极、地电连接,隔离变压器T1的1脚、3脚作为DC/DC变换器电路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整流电路包括开关管Q3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3信号脚电连接,Q3的漏极同时与开关管Q5的漏极、V_BUS2+端电连接,Q3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4的漏极、隔离变压器T1的1脚电连接,开关管Q5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6的漏极、隔离变压器T1的3脚电连接,开关管Q5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5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4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4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同时与开关管Q6的源极、V_BUS2

端电连接,开关管Q6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6信号脚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降压电路包括一端与V_BUS2+端电连接的电感L1、电容C2,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负极、V_BUS1+端电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正极、V_BUS2

端、开关管Q7的漏极电连接,开关管Q7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PWM7信号脚电连接,开关管Q7的源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双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管Q9的栅极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高杰吴华升桑至辉刘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宝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