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46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制冷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包括呈矩形设置的空气冷却器本体,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本体包括顶板、底板、侧面板、风圈板与滤网,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均胀套翅片,所述的翅片延空气流通方向分别设置有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凹陷,所述的窄片距端部设置有开窗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不等片距翅片,迎风面翅片片距较大,翅片间结霜较多时不易堵塞,增大换热面积,加快制冷速度,制冷换热管上的凹陷能增大相邻制冷换热管的间隙,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同时窄片距端部设置的流线型开窗片,使空气能多方向流通,避免翅片端部结霜而使空气流通方向受阻,保证装置的顺利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制冷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气冷却器几乎都是采用等片距翅片结构,迎风面结霜严重,迎风面翅片就极易造成结霜堵塞,空气冷却器结霜堵塞后,翅片间的有效空气流通减少,空气流动受阻,空气流量减少,进而降低空气冷却器内工质与空气间的传热热阻,为了解决现有翅片易结霜堵塞通路的问题,人们专利技术了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变片距亲水箔速冻冷风机{专利号:CN201922272679.0},包括多排制冷换热管、U型管与供液管、回气管与亲水箔翅片,通过在亲水箔翅片表面覆膜一层亲水层涂料,冷凝水在亲水箔上不会结成水滴,从而减少结霜,间接地增大热交换面积,空气进入宽片距亲水箔换热区间进行一次热交换,由于冷凝湿空气在亲水箔上不易结霜,部分霜体在宽片距情况下不易造成堵塞,经一次换热降温降湿的气体,畅通连续的流经宽片距后,进入窄片距亲水箔换热区间进行二次降温工作。
[0003]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空气极易在迎风面首先结霜而造成堵塞的问题,但是在窄片距端部仍会出现少量结霜现象,进而使得出风面处空气在水平方向流通时受阻,进而导致制冷量下降,同时在现有技术中,翅片间上下相邻的制冷换热管多为圆柱形,会降低空气流通性,使得空气流量减少,影响装置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翅片端部结霜影响空气流通方向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翅片端部结霜使空气流通方向受阻与提升制冷效果的变片距空气冷却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包括呈矩形设置的空气冷却器本体,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本体包括顶板、底板、侧面板、风圈板与滤网,所述的顶板与底板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上下两端,两个所述的侧面板设置在顶板与底板的两侧,所述的风圈板与滤网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前后两端,所述的滤网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护板与右护板,所述的左护板和右护板与滤网设置在同一平面内,靠近所述的滤网内侧设置有制冷换热管,多排制所述的制冷换热管经钎焊连接构成冷却器换热盘管主体,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均胀套翅片,所述的翅片延空气流通方向分别设置有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所述的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经二次翻边机械胀管与制冷换热管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凹陷,所述的凹陷设置在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制冷换热管上,所述的窄片距端部外表面设置有开窗片,所述的开窗片呈流线型设计,所述的开窗片内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开窗片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通槽。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板上端设置有安装架,四个所述的安装架均匀设置在顶板上端面,所述的底板下端设置有积水盘,所述的积水盘下端设置有接口,所述的接口设置在积水盘下端几何中心处。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风圈板内设置有风机,三个所述的风机线性阵列于风圈板内且贯穿至空气冷却器本体内,所述的右护板前端面上下分别设置有进液口与排气口,所述的进液口与排气口贯穿右护板并与空气冷却器本体内的管路对应连接在一起。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09]1、通过设置的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在制冷过程中,高温高湿气体由冷却器的迎风面(图2中箭头为空气流通方向),进入宽片距换热区间进行一次热交换,由于冷凝湿空气的部分霜体在宽片距情况下不易造成堵塞,能够有效延缓霜层堵塞通风道,经一次换热降温降湿的气体,畅通连续的流经宽片距后,依次进入中片距与窄片距区间内进行二次、三次降温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结霜,间接地增大翅片换热面积,加快制冷速度。
[0010]2、通过制冷换热管上设置的凹陷,能够增大上、下相邻制冷换热管间的间隙,减少空气的流动阻力,对冷却器的制冷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0011]3、通过在窄片距端部设置的流线型开窗片,在有少量结霜现象出现时,使得空气能够多方向进行流通,有效避免翅片端部结霜而使空气流通方向受阻,提高空气流通性,保证装置的顺利运行。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变片距空气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变片距空气冷却器的结构俯视剖视图;
[0015]图3为变片距空气冷却器的结构侧视图;
[0016]图4为翅片与制冷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为开窗片的结构侧视图;
[0019]以上各图中,1、顶板;2、底板;3、左护板;4、右护板;5、侧面板;6、翅片;61、窄片距;62、中片距;63、宽片距;64、开窗片;641、通孔;642、通槽;7、积水盘;8、接口;9、安装架;10、制冷换热管;101、凹陷;11、风圈板;12、风机;13、排气口;14、进液口;1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包括呈矩形设置的空气冷却器本体,与现有技术的空气冷却器形状相同,对空气进行冷却处理,空气冷
却器本体包括顶板1、底板2、侧面板5、风圈板11与滤网15,上述各个部件组装起来,构成空气冷却器本体,装置安装方便,实用性强,顶板1与底板2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上下两端,顶板1与底板2起到主要支撑作用,能够保护装置内部结构不受损坏,为了提高装置连接稳定性,两个侧面板5设置在顶板1与底板2的两侧,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装置内,风圈板11与滤网15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前后两端,滤网15将空气中的杂质阻拦在装置外部,保证装置的顺利运行,风圈板11给风机12提供有利的安装位置,滤网15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护板3与右护板4,左护板3和右护板4与滤网1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左护板3与右护板4主要为了保护装置内部的管路,避免管路裸露在室外造成损伤,靠近滤网15内侧设置有制冷换热管10,多排制制冷换热管10经钎焊连接构成冷却器换热盘管主体,制冷换热管10为空气冷却器的主要部件,在工质液体的配合下,对空气进行冷却处理,为了增大换热装置的换热表面积,制冷换热管10外均胀套翅片6,为了延缓翅片6上的结霜层堵塞通风道,翅片6延空气流通方向分别设置有宽片距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片距空气冷却器,包括呈矩形设置的空气冷却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本体包括顶板、底板、侧面板、风圈板与滤网,所述的顶板与底板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上下两端,两个所述的侧面板设置在顶板与底板的两侧,所述的风圈板与滤网对称设置在空气冷却器本体前后两端,所述的滤网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护板与右护板,所述的左护板和右护板与滤网设置在同一平面内,靠近所述的滤网内侧设置有制冷换热管,多排制所述的制冷换热管经钎焊连接构成冷却器换热盘管主体,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均胀套翅片,所述的翅片延空气流通方向分别设置有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所述的宽片距、中片距与窄片距经二次翻边机械胀管与制冷换热管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制冷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凹陷,所述的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涛唐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百福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