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14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属于农业机械领域。解决了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中现有培土器培土量不足、垄型不规整的问题。它包括铧壁和整形板,所述铧壁和整形板固定相连,所述铧壁为犁体式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由一条直线沿导曲线自下而上按照元线角变化扫描而成,底部元线角为α,顶部元角为β,所述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130~160mm处,所述导曲线采用多段曲线结合的形式构成,所述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00~50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80~110mm,所述第一曲线角度γ为3~6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80~110mm,直线长度m为60~70mm,所述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280~320mm。它主要用于大垄双行栽培的培土作业。要用于大垄双行栽培的培土作业。要用于大垄双行栽培的培土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高纬度地区玉米往往采用垄上播种的方式进行栽植。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采用垄距增大,垄台加宽,每条垄上有两行苗带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方式,经试验验证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能提高玉米产量。但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缺少相对应的机械化培土作业部件,现有技术下的培土部件大多采用三角翼型培土装置,主要的培土部件由分土铧板构成,在大垄双行培土作业中存在培土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缺少翻垡、抛掷的过程,会导致垄台中心缺土,垄型不规整的问题,作业后垄形为凹形,培土效果无法达到农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它包括铧壁和整形板,所述铧壁和整形板固定相连,所述铧壁为犁体式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由一条直线沿导曲线自下而上按照元线角变化扫描而成,底部元线角为α,顶部元角为β,所述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130~160mm处,所述导曲线采用多段曲线结合的形式构成,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直线,所述第一曲线一端与第二曲线相连,另一端与直线相连,所述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00~50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80~110mm,所述第一曲线角度γ为3~6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80~110mm,直线长度m为60~70mm,所述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280~320mm。
[0005]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元线角α为34~38度,顶部元角β为41~44度。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元线角α为36度,顶部元角β为42度。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铧壁上部宽度为b为210~260mm,下部宽度a为35~52mm,高度h 为380~420mm。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铧壁上部宽度为b为240mm,下部宽度a为45mm,高度h为400mm。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140mm处。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5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100mm。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线角度γ为4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100mm,直线长度m为 65mm。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31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解决了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中现有培土器培土量不足、垄型不规整的问题。本技术能够增大起垄培土量并提高垄型质量,采用犁体式铧壁,铧壁将土壤通过翻垡的形式抛至垄台位置,再通过后部起垄铧
整形板对垄台的垄帮部分进行挤压、抹平达到修正垄形的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大垄培土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合理、简单、作业培土量大、培土效果好、垄体规范饱满、质量好、使用可靠的特点。作业后垄形为凹形,符合农艺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铧壁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铧壁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铧壁导曲线示意图。
[0018]1‑
铧壁,2

整形板,3

铧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
[0020]参见图1

4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它包括铧壁1和整形板2,所述铧壁1和整形板2固定相连,所述铧壁1为犁体式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由一条直线沿导曲线自下而上按照元线角变化扫描而成,底部元线角为α,顶部元角为β,所述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130~160mm处,所述导曲线采用多段曲线结合的形式构成,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直线,所述第一曲线一端与第二曲线相连,另一端与直线相连,所述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00~50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80~110mm,所述第一曲线角度γ为3~6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80~110mm,直线长度m为60~70mm,所述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280~320mm。
[0021]本实施例铧壁1曲面采用水平直线元法,导曲线采用多段曲线结合的形式,由一直线沿导曲线自下而上按照元线角变化扫描而出,整形板底部元线角α为34~38度,顶部元角β为 41~44度,按照垄型和培土量的需要,将曲面进行切割,以达到良好的培土质量,试验结果为整形板铧壁1上部宽度为b为210~260mm,下部宽度a为35~52mm,高度h为380~420mm。优选的,整形板底部元线角α为36度,顶部元角β为42度,整形板铧壁1上部宽度为b为 240mm,下部宽度a为45mm,高度h为400mm,整形板整形板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3140mm 处,整形板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5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100mm,整形板第一曲线角度γ为4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100mm,直线长度m为65mm,整形板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310mm。使用时,铧壁1通过翻垡的形式将垄沟内的土壤铲起后抛向垄台方向,再通过整形板2对垄形进行修整,达到农艺要求。
[0022]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铧壁(1)和整形板(2),所述铧壁(1)和整形板(2)固定相连,所述铧壁(1)为犁体式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由一条直线沿导曲线自下而上按照元线角变化扫描而成,底部元线角为α,顶部元角为β,所述导曲线位于距离铧尖(3)130~160mm处,所述导曲线采用多段曲线结合的形式构成,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直线,所述第一曲线一端与第二曲线相连,另一端与直线相连,所述导曲线的第一曲线半径R为400~500mm,第二曲线半径R1为80~110mm,所述第一曲线角度γ为3~6度,第二曲线宽度n为80~110mm,直线长度m为60~70mm,所述第一曲线圆心到第二曲线底端的距离h1为280~3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元线角α为34~38度,顶部元角β为41~44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垄双行培土作业的培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元线角α为36度,顶部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安高明宇刘恩宏常传义柳柏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禾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