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89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混气室包括有顶部开口的环状周壁以及连接所述环状周壁之顶部的顶壁,环状周壁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径向的主火槽,其特征在于:在混气室内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每个外凸部至少局部伸入对应的主火槽内,并且在调节件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环状周壁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外凸部在对应主火槽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的有效气流通道的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坐锅打开大火的同时还能满足用户在提锅时由大火转为小火,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被火焰灼烧。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被火焰灼烧。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被火焰灼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火孔能调节的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用户对于烹饪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能够根据不同的烹饪食材而适应性地选择不同的火力,为此本申请人提供一种如一专利号为ZL201720766832.3(公告号为CN206958909U)的中国技术专利《火孔能调节的燃烧器》披露了这样一种火孔能调节的燃烧器,包括引射部件、混气座及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盖开设有一圈安装孔,所述的混气座上对应每个安装孔设有一球形的活动体,该活动体限位于前述的安装孔内并具有径向中空的出火通道,该出火通道的进气端与混气座的混气室相通,出气端则形成所述的火孔,并且,所述的混气座上对应每个活动体设有一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活动体外壁连接并能驱动活动体内外转动;虽然其能满足各自烹饪要求,但该燃烧器只适用于在烹饪过程中调节火孔大小,能够根据需要来对外火盖的火孔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火焰的角度进行调节,如使用较大的尖锅时,可以使火孔角度为61
°
,如煎牛排时,可调节火孔角度为119
°
,将火力聚中,如用平底锅煎蛋时,可以使用90
°
的火孔角度,使锅底温度均匀分布;但若是火力较为集中时,火焰的长度较长,则用户提锅时容易因火焰长度过长而发生灼伤用户的情况出现,为此需要对灶具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用户在提锅过程中被火焰灼烧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所述混气室包括有顶部开口的环状周壁以及连接所述环状周壁之顶部的顶壁,所述环状周壁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径向的主火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气室内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每个外凸部至少局部伸入对应的主火槽内,并且在所述的调节件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所述环状周壁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所述外凸部在对应主火槽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的有效气流通道的截面积。
[0005]从安装简便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有:
[0006]调节杆,呈倒置T型,该调节杆包括有至少局部外露出所述混气室的顶壁的竖向部以及连接在竖向部下端的横向部;
[0007]调节圈,各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间隔地沿所述调节圈周向设置,并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调节杆的竖向部而与横向部相抵接;以及
[0008]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调节杆之横向部的下端面,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调节杆连同所述调节圈始终具有向上复位的趋势。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气室对应所述调节件的位置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件的安装座,所述弹性件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0010]为了方便安装座与混气室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混气室的环状周壁之内壁面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连接,相邻连接杆之间具有燃气和一次空气构成的混合气进入所述混气室的进气间隙。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的外凸部包括有伸入所述主火槽内的基部以及与基部相连的自由部,对应地,所述环状周壁包括有上下相对对合的上环壁和下环壁,所述主火槽由所述下环壁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而成,所述上环壁则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能伸入各自对应所述主火槽的至少两个凸条,各个所述凸条与所述调节件之自由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混气室的混合气流入所述主火槽的入气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火槽邻近出气口的位置沿着竖向方向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供所述调节件之外凸部的基部限位的限位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之外凸部的自由部与所述调节圈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从而实现在所述的调节件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借助调节杆施力于所述调节件之外凸部的自由部,从而改变各个所述凸条与所述调节件之自由部之间形成的入气口,最终实现主火槽的有效气流通道之截面积的改变。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燃烧器的调节件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环状周壁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外凸部在对应主火槽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的有效气流通道的截面积,从而能够实现坐锅打开大火的同时还能满足用户在提锅时由大火转为小火,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被火焰灼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具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略去调节杆);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环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的剖视图;
[0020]图6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略去上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1,混气室1包括有顶部开口的环状周壁11以及连接所述环状周壁11之顶部的顶壁12,环状周壁11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径向的主火槽111,在混气室1内设置有调节件2,调节件2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24,每个外凸部24至少局部伸入对应的主火槽110内,并且在调节件2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环状周壁11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外凸部24在对应主火槽110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110的有效气流通道的截面积,该燃烧器的调节件2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环状周壁11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外凸部24在对应主火槽110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110的有效气流通道
的截面积,从而能够实现坐锅打开大火的同时还能满足用户在提锅时由大火转为小火,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被火焰灼烧。
[0023]具体地,调节件2包括有呈倒置T型的调节杆21,该调节杆21包括有至少局部外露出所述混气室1的顶壁12的竖向部211以及连接在竖向部211下端的横向部212;调节圈22,该调节圈22的各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24间隔地沿调节圈22周向设置,并自上而下穿过调节杆21的竖向部211而与横向部212相抵接;以及弹性件23,该弹性件23的上端连接在调节杆21之横向部212的下端面,弹性件23使得调节杆21连同所述调节圈22始终具有向上复位的趋势,其中,混气室1对应调节件2的位置具有用于安装调节件2的安装座3,弹性件23的下端连接在安装座3上,并且为了方便安装座3与混气室1的连接,混气室1的环状周壁11之内壁面与安装座3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4连接,相邻连接杆4之间具有燃气和一次空气构成的混合气进入混气室1的进气间隙41。本实施例的调节件2之外凸部24包括有伸入主火槽110内的基部241以及与基部241相连的自由部242,对应地,环状周壁11包括有上下相对对合的上环壁111和下环壁112,主火槽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1),所述混气室(1)包括有顶部开口的环状周壁(11)以及连接所述环状周壁(11)之顶部的顶壁(12),所述环状周壁(11)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径向的主火槽(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气室(1)内设置有调节件(2),所述调节件(2)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24),每个外凸部(24)至少局部伸入对应的主火槽(110)内,并且在所述的调节件(2)在被锅具搁置其上的动作下能相对所述环状周壁(11)在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所述外凸部(24)在对应主火槽(110)中的位置,进而改变该主火槽(110)的有效气流通道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包括有:调节杆(21),呈倒置T型,该调节杆(21)包括有至少局部外露出所述混气室(1)的顶壁(12)的竖向部(211)以及连接在竖向部(211)下端的横向部(212);调节圈(22),各个径向外凸的外凸部(24)间隔地沿所述调节圈(22)周向设置,并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调节杆(21)的竖向部(211)而与横向部(212)相抵接;以及弹性件(23),所述弹性件(2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调节杆(21)之横向部(212)的下端面,所述弹性件(23)使得所述调节杆(21)连同所述调节圈(22)始终具有向上复位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1)对应所述调节件(2)的位置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件(2)的安装座(3),所述弹性件(2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座(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姚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