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73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其后侧设有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室、其后设有冷藏送风风道且其顶部设有第二风幕风道的冷藏室、设于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的主风道、与主风道相连通的风机容置腔;风机容置腔与冷冻送风风道相连通,且风机容置腔与冷藏送风风道相连通;冰箱还包括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风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在冷藏室打开时,冷冻风门关闭,低温空气于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能够有效增加进入风幕风道内的风量,有利于在冷藏室前端形成风速更强的风幕,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关闭冷冻风门,避免冷藏室开门时经过冷藏室的升温气流在进入冷冻室,确保储藏间开门阶段冷冻室的温度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温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0001]本技术属于冰箱的
,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技术介绍

[0002]风幕又称空气幕,主要运用在制冷、空调、防尘、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等门口上方,能隔绝室内外空气,防止室内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同时,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的作用。
[0003]针对风冷冰箱产品,根据现有的试验测试: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冰箱开门10秒钟,箱内温度会上升5℃

6℃,如果打开1

2分钟,箱内的温度将会达到外界环境温度。关上冷藏门后,若使间室温度重新回到设定温度,压缩机至少要持续运行20分钟以上。现有技术下,冰箱在开门阶段存在大量的冷量流失,冰箱开门阶段不仅会给间室带来巨大的温度波动,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还会相应的增加冰箱的功耗。
[0004]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冰箱。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冰箱,它包括:
[0008]冷冻室,其由冷冻内胆围成;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通过冷冻送风口与所述冷冻室相连通的冷冻送风风道;
[0009]冷藏室,其由冷藏内胆围成,并于其前端形成开口;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通过冷藏送风口与所述冷藏室相连通的冷藏送风风道,所述冷藏室顶部设有第二风幕风道,且所述第二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内胆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
[0010]主风道,其设于所述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
[0011]风机容置腔,其内安装有风机,且其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及第二风幕风道均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
[0012]冷藏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0013]冷冻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
[0014]所述冷藏室关闭,所述冷冻风门打开时,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冻送风口进入所述冷冻室;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
[0015]所述冷藏室打开,所述冷冻风门关闭,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二风幕风道内,并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
[0016]优选的,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内的低温空气一部分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二风幕
风道,并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
[0017]优选的,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形成有吸入口的冷冻风道后盖以及形成有所述冷冻送风口的冷冻风道盖板,所述冷冻风道盖板与冷冻风道后盖相对设置形成收容腔;
[0018]所述收容腔内靠近所述冷冻风道盖板设有风道泡沫件,所述风道泡沫件与所述冷冻风道后盖共同设限定出所述冷冻送风风道;
[0019]所述风道泡沫件的后壁上形成有环绕所述吸入口的围板;所述围板的后端部与所述冷冻风道后盖相配合,所述围板及所述冷冻风道后盖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容置腔。
[0020]优选的,所述围板上形成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二出风口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0021]优选的,所述风道泡沫件上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区域设有导风部,且所述导风部的上端与所述围板的下端共同限定出转向区;
[0022]由所述转向区向上延伸形成分居于所述围板相对两侧的第一风道支路和第二风道支路;
[0023]由所述转向区向下延伸形成分居于所述导风部的相对两侧第三风道支路和第四风道支路;
[0024]以上所述第一风道支路、第二风道支路、第三风道支路及第四风道支路内均设有所述冷冻送风口。
[0025]优选的,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导风部的横向宽度逐渐增大。
[0026]优选的,所述导风部包括位于其顶部的第一导风壁和第二导风壁;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第一导风壁与所述第二导风壁各自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0027]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壁与第二导风壁相交形成尖角形。
[002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壁及第二导风壁均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下凹陷。
[0029]优选的,所述导风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壁下侧的第三导风壁及位于所述第二导风壁下侧的第四导风壁;其中,所述第三导风壁、第一导风壁、第二导风壁、第四导风壁依次相连接;
[0030]所述一导风壁所在平面与第二导风壁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γ,所述第三导风壁所在平面与第四导风壁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θ,θ<γ;
[0031]且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第三导风壁与第四导风壁各自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其后侧设有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室、其后设有冷藏送风风道且其顶部设有第二风幕风道的冷藏室、设于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的主风道、与主风道相连通的风机容置腔;风机容置腔与冷冻送风风道相连通,且风机容置腔与冷藏送风风道相连通;冰箱还包括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的冷藏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风门;本技术的设置在冷藏室打开时,冷冻风门关闭,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进入第二风幕风道内,于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能够有效增加进入风幕风道内的风量,有利于在储藏间前端形成风速更强的风幕,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关闭冷冻风门,避免冷藏室开门时经过冷藏室
的升温气流在返回主风道后进入冷冻室,有效减少了经过冷藏室后的升温气流对冷藏室温度的影响,确保储藏间开门阶段冷冻室的温度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冰箱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冰箱的的剖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冰箱的冷藏室的剖视图;
[0038]图5为本技术冰箱的冷冻室的剖视图;
[0039]图6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为本技术的冷冻风道单元的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冰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冻室,其由冷冻内胆围成;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通过冷冻送风口与所述冷冻室相连通的冷冻送风风道;冷藏室,其由冷藏内胆围成,并于其前端形成开口;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通过冷藏送风口与所述冷藏室相连通的冷藏送风风道,所述冷藏室顶部设有第二风幕风道,且所述第二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内胆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主风道,其设于所述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风机容置腔,其内安装有风机,且其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及第二风幕风道均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冷藏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冷冻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所述冷藏室关闭,所述冷冻风门打开时,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冻送风口进入所述冷冻室;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所述冷藏室打开,所述冷冻风门关闭,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二风幕风道内,并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内的低温空气一部分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二风幕风道,并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形成有吸入口的冷冻风道后盖以及形成有所述冷冻送风口的冷冻风道盖板,所述冷冻风道盖板与冷冻风道后盖相对设置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靠近所述冷冻风道盖板设有风道泡沫件,所述风道泡沫件与所述冷冻风道后盖共同设限定出所述冷冻送风风道;所述风道泡沫件的后壁上形成有环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杰韩丽丽张月张升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