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56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该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包含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分离腔和过滤腔,其中,所述入口包括用于向分离腔输送混合液的混合液入口以及用于向分离腔内部输送缓冲液的缓冲液入口,且缓冲液入口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混合液入口的两侧;所述出口包括用于排放废液的废液出口以及用于排放干净血液的血液出口;所述分离腔由多组错位排放三角微柱组成的分离区域;所述过滤腔由多组捕获单元组成的过滤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能够在于高通量流速状态下从血液分离磁珠,并同时阻止磁珠与磁珠碎片返回血液里。液里。液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癌症已成为全国人口的最主要死因之一,绝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不是因原肿瘤而死亡,而是当原肿瘤已转移至其他身体部位造成器官衰坏才是主要的死因,转移过程中的其中一个主要媒介是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即从原肿瘤脱落侵入血管的肿瘤细胞,当循环肿瘤细胞从血管离开侵入其他组织时会形成一个新的转移灶,随着时间将会成长至一个转移肿瘤,因此,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是目前临床肿瘤学一个重要的领域;
[0003]目前主流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是通过微流控技术,通过不同的设计与修饰,微流控技术可在微米尺度下对液体和其内的粒子进行操控,从而达到捕获或分离粒子的效果,在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领域中,微流控技术可实现以生物化学反应或物理方式进行捕获,两种方式比较之下基于物理原理的捕获手法的优势包括简单、无需复杂的芯片表面修饰、可捕获多种表型的循环肿瘤细胞等等;
[0004]虽然基于物理原理的捕获方法可以从血液分离循环肿瘤细胞,但是由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尺寸与白细胞的尺寸有重叠,因此分离纯度不高,会有许多白细胞一块和循环肿瘤细胞被分离出来。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先把循环肿瘤细胞吸附在磁珠上,之后通过物理方法或磁铁将两者分离。
[0005]现有的循环肿瘤分离微流控技术均注重于直接分离循环肿瘤细胞,尚未分离吸附在磁珠上的肿瘤细胞

磁珠复合体。此外,在连续性分离的条件下,即患者的血液被抽取进入微流控芯片进行肿瘤细胞的分离后将返回体内,如何避免多余的磁珠一同和血液返回体内也是一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该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包含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分离腔和过滤腔,其中,
[0009]所述入口包括用于向分离腔输送混合液的混合液入口以及用于向分离腔内部输送缓冲液的缓冲液入口,且缓冲液入口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混合液入口的两侧;
[0010]所述出口包括用于排放废液的废液出口以及用于排放干净血液的血液出口;
[0011]所述分离腔由多组错位排放三角微柱组成的分离区域;
[0012]所述过滤腔由多组捕获单元组成的过滤区域,且捕获单元包含多组椭圆微柱。
[0013]优选的,所述分离腔设置有两组,且混合液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两组分离腔的进液口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腔分别与两组分离腔的出液口连通,且过滤腔的另一端与血液出口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废液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两组分离腔的出液口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混合液包含血液和磁珠,并以9

11ml/min的流速进入混合液入口。
[0017]优选的,所述缓冲液包含磷酸缓冲盐溶液,并以13

15ml/min的流速进入缓冲液入口。
[0018]优选的,该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的阈值直径通过以下的公式计算:
[0019]D
c
=αGε
β
[0020]其中G为两个微柱之间的距离,α和β为微柱形状对应的常数,N为微柱的周期性,G和D
c
的值分别为80微米和30微米,而对应三角形状微柱的α和β则分别是1.4和0.61,最终计算芯片的N为9,芯片的分离腔长度为2.5厘米。
[0021]优选的,每个捕获单元的最小距离为35微米。
[0022]优选的,该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的材料为聚二甲硅氧烷。
[0023]优选的,所述聚二甲硅氧烷制作时,先将混合均匀的PDMS和固化剂放入干燥器中进行真空抽取其中的气泡,之后将其倒入硅片模具,放入80℃恒温烘箱固化2小时,使用刀片将PDMS芯片从模具取出并用0.5mm直径的打孔器在入口和出口打孔,下一步是使用胶带清理玻片和芯片,之后将两者放入等离子清洗仪在120W的功率下清洗20s并结合在一块,最后一步则是将已结合好的芯片放入200℃烘箱强化24小时,其中,
[0024]PDMS和固化剂混合时的比例为5:1。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的设计可以让30微米以上的磁珠进行位移(图2A和2B),图2C表明了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磁珠会因为多个三角微柱的错位排放而被位移往上流动,而血液则不受三角微柱的影响持续往前流动,能够在于高通量流速状态下从血液分离磁珠,并同时阻止磁珠与磁珠碎片返回血液里。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的整体结构图;
[0028]图2为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数值模拟的(A)速度剖面、(B)磁珠模拟轨迹和(C)血液和磁珠在芯片的真实轨迹图;
[0029]图3为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在不同缓冲液流速下的完整磁珠回收率和在血液出口的完整磁珠百分比图;
[0030]图4为(A)芯片过滤区域捕获完整磁珠(箭头)以及磁珠碎片(圆圈),(B)芯片在不同缓冲液流速下出现再血液和磁珠出口的碎片百分比;
[0031]图5为(A)磁珠和血液在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的流动轨迹以及在出口所收集的产物,(B)在不同缓冲液流速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流失率图;
[0032]图6为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在不同磁珠浓度下的(A)完整磁珠回收率和在足额也出口的完整磁珠百分比,(B)血液出口和磁珠出口的碎片百分比和(C)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流失率。
[0033]图中:1、混合液入口;2、缓冲液入口;3、分离腔;4、过滤腔;5、废液出口;6、血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5]参照图1

6所示,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该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包含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分离腔3和过滤腔4,其中,
[0036]入口包括用于向分离腔3输送混合液的混合液入口1以及用于向分离腔3内部输送缓冲液的缓冲液入口2,且缓冲液入口2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混合液入口1的两侧;
[0037]出口包括用于排放废液的废液出口5以及用于排放干净血液的血液出口6;
[0038]分离腔3由多组错位排放三角微柱组成的分离区域;
[0039]过滤腔4由多组捕获单元组成的过滤区域,且捕获单元包含多组椭圆微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包含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分离腔(3)和过滤腔(4),其中,所述入口包括用于向分离腔(3)输送混合液的混合液入口(1)以及用于向分离腔(3)内部输送缓冲液的缓冲液入口(2),且缓冲液入口(2)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混合液入口(1)的两侧;所述出口包括用于排放废液的废液出口(5)以及用于排放干净血液的血液出口(6);所述分离腔(3)由多组错位排放三角微柱组成的分离区域;所述过滤腔(4)由多组捕获单元组成的过滤区域,且捕获单元包含多组椭圆微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3)设置有两组,且混合液入口(1)通过管道分别与两组分离腔(3)的进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4)分别与两组分离腔(3)的出液口连通,且过滤腔(4)的另一端与血液出口(6)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出口(5)分别通过管道与两组分离腔(3)的出液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包含血液和磁珠,并以9

11ml/min的流速进入混合液入口(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体外血液分离磁珠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旋韩平畴潘荣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微润芯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