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节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92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控硅调节开关,涉及可控硅开关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防护壳和盖板,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活动套接在防护壳的内部,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机构腔,机构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件,盖板的背面且靠近盖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防护壳的背面开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槽,活动卡件包括活动块和弹簧,活动块活动套接在机构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活动套接在防护壳的内部,并将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活动块使楔形块卡入插槽内,完成对盖板的安装,需要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取出时,向上拨动推手使楔形块从插槽内脱离,即可将定位柱从定位槽内抽出,此时可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取下。体取下。体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硅调节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可控硅开关
,特别是涉及可控硅调节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可控硅开关可控硅又叫晶闸管,简称晶体闸流管,它是一种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
[0003]现有的可控硅调节开关大多会安装保护装置,以防可控硅调节开关摔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一些保护装置安装后也防止了自身打开,一旦可控硅调节开关发生故障或者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去打开这个保护装置的外壳,基本上都是强行破坏掉这个外壳,不满足使用需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可控硅调节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控硅调节开关,解决现有的一些可控硅调节开关的保护装置安装后也防止了自身打开,导致可控硅调节开关发生故障或者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去打开这个保护装置的外壳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可控硅调节开关,包括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防护壳和盖板,所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活动套接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机构腔,所述机构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件,所述盖板的背面且靠近盖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防护壳的背面开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槽;
[0008]所述活动卡件包括活动块和弹簧,所述活动块活动套接在机构腔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机构腔的内腔底壁开设有供楔形块伸出的方形孔,所述防护壳的内底壁且靠近防护壳的背部开设有与楔形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活动块的前面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盖板的前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推手穿过条形孔并伸出盖板的外部,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活动块的顶部。
[0009]其中,所述定位柱大致呈圆柱形状,且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呈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进而方便操作者将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可对盖板进行定位,方便楔形块与插槽对齐。
[0010]其中,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机构腔的内顶壁相抵,所述机构腔呈收缩状态,并将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当楔形块与防护壳接触后,楔形块被防护壳挤压并向上滑动,使弹簧收缩,当楔形块运动至插槽处时,弹簧推动活动块使楔形块卡入插槽内。
[0011]其中,所述机构腔的内顶壁和活动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弹簧的内部,限位柱的设置可防止弹簧出现弯曲的情况。
[0012]其中,所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的内前壁和盖板的背面均粘接有海绵垫,海绵垫可对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进行防护。
[0013]其中,所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弧形杆和套筒,所述套筒与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均成型有活动头,所述活动头活动套接在套筒的内部,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受到碰撞时,弧形杆受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挤压时,活动头可伸入套筒的内部,进而对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进行缓冲。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设置有活动卡件,通过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活动套接在防护壳的内部,并将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当楔形块运动至插槽处时,弹簧推动活动块使楔形块卡入插槽内,完成对盖板的安装,需要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取出时,向上拨动推手使楔形块从插槽内脱离,即可将定位柱从定位槽内抽出,此时可将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取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满足使用需求。
[0016]2、本技术设置有缓冲件和海绵垫,防护壳内部的缓冲件和海绵垫可对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进行防护,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受到碰撞时,弧形杆受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挤压时,活动头可伸入套筒的内部,进而对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进行缓冲,防止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受到刚性碰撞导致内部电气元件受损。
[00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与盖板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2、防护壳;3、盖板;31、机构腔;32、条形孔;4、活动卡件;41、活动块;411、楔形块;412、插槽;413、推手;42、弹簧;421、限位柱;5、定位柱;51、定位槽;6、缓冲件;61、弧形杆;611、活动头;62、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可控硅调节开关,包括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1、防护壳2和盖板3,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1活动套接在防护壳2的内部,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机构腔31,机构腔3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件4,盖板3的背面且靠近盖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5,防护壳2的背面开设有与定位柱5相适配的定位槽51;
[0028]活动卡件4包括活动块41和弹簧42,活动块41活动套接在机构腔31的内部,活动块41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411,机构腔31的内腔底壁开设有供楔形块411伸出的方形孔,防护壳2的内底壁且靠近防护壳2的背部开设有与楔形块411相适配的插槽412,活动块41的前面固定连接有推手413,盖板3的前面开设有条形孔32,推手413穿过条形孔32并伸出盖板3的外部,弹簧42固定安装在活动块41的顶部。
[0029]其中,定位柱5大致呈圆柱形状,且定位柱5的端部呈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进而方便操作者将定位柱5插入定位槽51内,定位柱5插入定位槽51内可对盖板3进行定位,方便楔形块411与插槽412对齐。
[0030]其中,弹簧42的顶部与机构腔31的内顶壁相抵,机构腔31呈收缩状态,并将定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硅调节开关,包括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1)、防护壳(2)和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调节开关主体(1)活动套接在防护壳(2)的内部,所述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机构腔(31),所述机构腔(3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件(4),所述盖板(3)的背面且靠近盖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5),所述防护壳(2)的背面开设有与定位柱(5)相适配的定位槽(51);所述活动卡件(4)包括活动块(41)和弹簧(42),所述活动块(41)活动套接在机构腔(31)的内部,所述活动块(41)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411),所述机构腔(31)的内腔底壁开设有供楔形块(411)伸出的方形孔,所述防护壳(2)的内底壁且靠近防护壳(2)的背部开设有与楔形块(411)相适配的插槽(412),所述活动块(41)的前面固定连接有推手(413),所述盖板(3)的前面开设有条形孔(32),所述推手(413)穿过条形孔(32)并伸出盖板(3)的外部,所述弹簧(42)固定安装在活动块(41)的顶部。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健李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埃柯贝森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