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梅伟浩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71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抛光机,包括导轨装置、分别与导轨装置匹配连接的机床及定位装置、以及与机床匹配连接的抛光装置;机床包括与导轨装置匹配连接的横移限位装置、与横移限位装置匹配连接的随动装置、以及与随动装置匹配连接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与随动装置匹配连接的机座、以及设置于机座的母工件固定装置及子工件固定装置;母工件固定装置与定位装置匹配连接;子工件固定装置与抛光装置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移限位装置使母工件与定位装置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随动装置带动母工件与子工件进行同步移动,实时调整子工件与抛光装置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将母工件的表面状况完整复制到子工件,降低了对异形件的抛光处理难度。理难度。理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抛光机


[0001]本技术涉及抛光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抛光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对零部件的抛光通常采用数控机床进行。一般的步骤为先对零部件的形状、薄厚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进行编程等处理。而异形件(如锅柄)由于工件表面形状不规整,使得编程处理的难度大为增加。因此,如何降低对异形件的抛光处理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抛光机。本技术利用复制原理,通过横移限位装置使母工件与定位装置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随动装置带动母工件与子工件进行同步移动,实时调整子工件与抛光装置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将母工件的表面状况完整复制到子工件,降低了对异形件的抛光处理难度,便于工业化生产。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动抛光机,包括导轨装置、分别与所述导轨装置匹配连接的机床及定位装置、以及与所述机床匹配连接的抛光装置;所述机床包括与所述导轨装置匹配连接的横移限位装置、与所述横移限位装置匹配连接的随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随动装置匹配连接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与所述随动装置匹配连接的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的母工件固定装置及子工件固定装置;所述母工件固定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匹配连接;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与所述抛光装置匹配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滑轨、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止挡件及所述第二止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二丝杠及所述第一滑轨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件及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螺母及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所述横移限位装置匹配连接;所述第二螺母及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所述定位装置匹配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横移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三止挡件、第四止挡件、第三丝杠、第二滑轨、第三螺母、第三滑块及第三电机;所述第二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及所述第一滑块匹配连接;所述第三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三丝杠及所述第二滑轨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之间;所述第三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三丝杠;所述第三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三螺母及所述第三滑块分别与所述随动装置匹配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丝杠的一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随动装置包括第三底座、第五止挡件、第六止挡件、直杆、第三滑轨、限位件、弹性装置及第四滑块;所述第三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三螺母及所述第三滑块匹配连接;所述第五止挡件及所述第六止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的两端;所述直杆及所述第三滑轨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五止挡件及所述第六止挡件之间;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直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五止挡件及所述第六止挡件之间分别设置所述弹性装置;所述第四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滑轨;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第四滑块分别与所述机座匹配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座设置同步驱动装置;所述同步驱动装置与所述母工件固定装置及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匹配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机、第一主同步轮、第二主同步轮、第一从同步轮、第二从同步轮、第一同步传带及第二同步传带;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一主同步轮及所述第二主同步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传带与所述第一从同步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传带与所述第二从同步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同步轮与所述母工件固定装置匹配连接;所述第二从同步轮与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匹配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四底座、设置于所述第四底座的支架、与所述支架匹配连接的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匹配连接的定位轮;所述第四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母及所述第二滑块匹配连接;所述定位轮与设置于所述母工件固定装置的母工件匹配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带式抛光装置及轮式抛光装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带式抛光装置包括第五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及抛光带;所述第五电机与所述第一主动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所述抛光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抛光带与设置于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的子工件匹配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轮式抛光装置包括第六电机、第二主动轮、麻轮及第三同步传带;所述第六电机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三同步传带与所述麻轮匹配传动连接;所述麻轮与设置于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的子工件匹配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利用复制原理,通过横移限位装置使母工件与定位装置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随动装置带动母工件与子工件进行同步移动,实时调整子工件与抛光装置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将母工件的表面状况完整复制到子工件,降低了对异形件的抛光处理难度,便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自动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导轨装置与机床及定位装置的部分爆炸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横移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随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
[0023]1‑
导轨装置;101

第一底座;102

第一止挡件;103

第二止挡件; 104

第一丝杠;
105

第二丝杠;106

第一滑轨;107

第一螺母;108
‑ꢀ
第二螺母;109

第一滑块;110

第二滑块;111

第一电机;112

第二电机;2

机床;21

横移限位装置;211

第二底座;212

第三止挡件;213
‑ꢀ
第四止挡件;214

第三丝杠;215

第二滑轨;216

第三螺母;217

第三滑块;218

第三电机;22

随动装置;221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装置(1)、分别与所述导轨装置(1)匹配连接的机床(2)及定位装置(3)、以及与所述机床(2)匹配连接的抛光装置(4);所述机床(2)包括与所述导轨装置(1)匹配连接的横移限位装置(21)、与所述横移限位装置(21)匹配连接的随动装置(22)、以及与所述随动装置(22)匹配连接的工作台(23);所述工作台(23)包括与所述随动装置(22)匹配连接的机座(23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231)的母工件固定装置(232)及子工件固定装置(233);所述母工件固定装置(232)与所述定位装置(3)匹配连接;所述子工件固定装置(233)与所述抛光装置(4)匹配连接;所述导轨装置(1)包括第一底座(101)、第一止挡件(102)、第二止挡件(103)、第一丝杠(104)、第二丝杠(105)、第一滑轨(106)、第一螺母(107)、第二螺母(108)、第一滑块(109)、第二滑块(110)、第一电机(111)及第二电机(112);所述第一止挡件(102)及所述第二止挡件(10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两端;所述第一丝杠(104)、所述第二丝杠(105)及所述第一滑轨(106)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件(102)及所述第二止挡件(103)之间;所述第一螺母(107)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104);所述第二螺母(108)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105);所述第一滑块(109)及所述第二滑块(11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106);所述第一螺母(107)及所述第一滑块(109)分别与所述横移限位装置(21)匹配连接;所述第二螺母(108)及所述第二滑块(110)分别与所述定位装置(3)匹配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1)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104)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112)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105)的一端;所述横移限位装置(21)包括第二底座(211)、第三止挡件(212)、第四止挡件(213)、第三丝杠(214)、第二滑轨(215)、第三螺母(216)、第三滑块(217)及第三电机(218);所述第二底座(211)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107)及所述第一滑块(109)匹配连接;所述第三止挡件(212)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211)的两端;所述第三丝杠(214)及所述第二滑轨(215)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件(212)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13)之间;所述第三螺母(216)设置于所述第三丝杠(214);所述第三滑块(217)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215);所述第三螺母(216)及所述第三滑块(217)分别与所述随动装置(22)匹配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18)设置于所述第三丝杠(214)的一端;所述随动装置(22)包括第三底座(221)、第五止挡件(222)、第六止挡件(223)、直杆(224)、第三滑轨(225)、限位件(226)、弹性装置(227)及第四滑块(228);所述第三底座(221)分别与所述第三螺母(216)及所述第三滑块(217)匹配连接;所述第五止挡件(222)及所述第六止挡件(2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伟浩
申请(专利权)人:梅伟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