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575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包括泵体和泵轴,泵轴上设有正向叶轮组和反向叶轮组,泵体一端设有具备轴向调节位移的调节轴承座、另一端设有轴承环套,泵轴包括与调节轴承座相配接的轴配接端和与轴承环套相配接的传动端,轴配接端与调节轴承座相周向活动轴向固定,传动端上设有轴承体及外露端,轴承体与轴承环套之间周向活动且轴向活动配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调节轴承座与轴承环套设计,满足泵轴的轴向位置度精确调节需求,确保叶轮间隙调节可靠稳定,无需对泵体进行解体即可满足自平衡间隙调节需求。操作方便快捷高效,降低了间隙调节难度,提高了调节效率,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低。技能要求较低。技能要求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


[0001]本技术涉及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属于离心泵的


技术介绍

[0002]带半开式叶轮的自平衡多级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离心泵,其包括泵轴、吸入段、叶轮、衬盘、出水段、反向叶轮等,其中叶轮和反向叶轮均设置在泵轴上,叶轮和反向叶轮均由多组叶轮体组成,而泵体内具备与叶轮体相配合的衬盘,在进行离心泵组装时,衬盘位置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需要调节叶轮体与衬盘之间的间隙,一般确保叶轮体与衬盘之间间隙均匀。在长期使用后,会存在一定地轴偏转,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叶轮体间隙调节。
[0003]传统多级泵叶轮间隙的检查和调节,需要至少将轴向定位轴承拆去才能进行,而且不容易调节准确。这不仅延长了泵的检修时间、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将导致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多级泵叶轮间隙调节操作费工费时且调节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设有正向叶轮组和反向叶轮组,
[0007]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具备轴向调节位移的调节轴承座、另一端设有轴承环套,所述泵轴包括与所述调节轴承座相配接的轴配接端和与所述轴承环套相配接的传动端,
[0008]所述轴配接端与所述调节轴承座相周向活动且轴向相对固定,所述传动端上设有与所述轴承环套相配合的轴承体及相对所述泵体外露的外露端,所述轴承体与所述轴承环套之间周向活动且轴向活动配接。
[0009]优选地,所述调节轴承座包括与所述泵体可拆卸式配接的调节座体和设置在所述调节座体内的与所述泵轴相配合的配合轴承。
[0010]优选地,所述泵体上设有用于锁固或松脱所述调节座体的锁固销栓。
[0011]优选地,所述泵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座体轴向行程的调节螺栓。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3]1.采用调节轴承座与轴承环套设计,满足泵轴的轴向位置度精确调节需求,确保叶轮间隙调节可靠稳定,无需对泵体进行解体即可满足自平衡间隙调节需求。
[0014]2.操作方便快捷高效,降低了间隙调节难度,提高了调节效率,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提供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7]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和设置在泵体1内的泵轴2,泵轴2上设有正向叶轮组3和反向叶轮组4,该泵体1内设有若干衬套5。在进行组装作业时,要求正向叶轮组3和反向叶轮组4的叶轮体与衬套5间隙相近。传统地泵体1采用两个固定轴承对泵轴2进行配合,在进行叶轮间隙调节时,需要将固定轴承卸除后进行位置度调节,并进行调整后的固定轴承与泵轴2相配合组装,会采用垫片等方式进行最终限位,调节精度较差,调节操作繁琐。
[0018]针对此情况,本案中,泵体1的一端设有具备轴向调节位移的调节轴承座6、另一端设有轴承环套7,泵轴2包括与调节轴承座相配接的轴配接端8和与轴承环套7相配接的传动端,轴配接端8与调节轴承座6相周向活动且轴向相对固定,传动端上设有与轴承环套7相配合的轴承体9及相对泵体1外露的外露端,轴承体9与轴承环套7之间周向活动且轴向活动配接。
[0019]具体地实现过程及原理说明:
[0020]在对叶轮自平衡多级泵进行叶轮间隙调节时,首先使得调节轴承座6与泵体1相松脱,此时调节轴承座6、泵轴2、正向叶轮组3和反向叶轮组4具备轴向活动调节位移,此时可进行轴向位移调节,并且轴承体9与轴承环套7满足轴向相对行程调节后的旋转配合需求。
[0021]更具体地,首先向正向叶轮组3方向轴向位移,位移至泵轴2无法旋转为正向极限位移,此时通过外露端进行位置度检测,再向反向叶轮组4方向轴向位移,位移至泵轴2无法旋转为反向极限位移,并记录此时位置度,最终以两个检测跨度的1/2为调节量,进行泵轴2的轴向位置度调节,再对调节轴承座6进行与泵体1之间的锁固,此时叶轮间隙调节位置度适中,无需进行轴承拆卸作业,不会出现泵液卸漏等情况,操作方便快捷。
[002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轴承座6包括与泵体2可拆卸式配接的调节座体10和设置在调节座体10内的与泵轴相配合的配合轴承11。
[0023]即调节座体10与配合轴承11为整体结构,而配合轴承11与泵轴2相对旋转配合,具备轴向调节一体结构。
[002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泵体1上设有用于锁固或松脱调节座体10的锁固销栓12。泵体1上设有用于调节调节座体10轴向行程的调节螺栓20。
[0025]具体地说明,泵体1的一端具备针对调节座体10的轴向导向轴位30,该调节座体10在轴向导向轴位30内具备精确的轴向位移行程,在进行锁固时,首先通过调节螺栓20对调节座体10的行程进行限制,再通过锁固销栓12与泵体1相轴向锁固实现配合限位,满足调节行程控制与泵体1相对锁固需求。
[0026]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锁固结构和调节结构,本案中采用轴向的锁固销栓12与轴向的调节螺栓20设计,还可以采用周向的锁固销栓12等结构,仅需要满足相对行程调节和调节行程锁固功能即可。
[0027]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技术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采用调节轴承座与轴承环套设计,满足泵轴的轴向位置度精确调节需求,确保叶轮间隙调节可靠稳定,无需对泵体进行解体即可满足自平衡间隙调节需求。操作方便快捷高效,降
低了间隙调节难度,提高了调节效率,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低。
[0028]以上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备叶轮间隙调节功能的叶轮自平衡多级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设有正向叶轮组和反向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具备轴向调节位移的调节轴承座、另一端设有轴承环套,所述泵轴包括与所述调节轴承座相配接的轴配接端和与所述轴承环套相配接的传动端,所述轴配接端与所述调节轴承座相周向活动且轴向相对固定,所述传动端上设有与所述轴承环套相配合的轴承体及相对所述泵体外露的外露端,所述轴承体与所述轴承环套之间周向活动且轴向活动配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聪杨飞徐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宝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