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35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立柱,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升降杆、平移槽、平移板和半圆筒护臂的第一阶段锻炼机构,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包括固定基座、圆盘、下套筒、上杆和手抓球的第二阶段锻炼机构,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移动杆、移动轮和海绵层的第三阶段锻炼机构,两组立柱上设置有包括下基板、第三电动推杆、上基板、缓冲弹簧、搭板和手臂放置槽的第四阶段锻炼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锻炼,把不同阶段的锻炼项目进行汇总,提高患者术后术侧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乳腺癌术后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表,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处理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切除了胸部肌肉、筋膜和皮肤,患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制,术后加强肩关节活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减少和避免术后残疾,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开始术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0003]在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和腕部,可作伸指、握拳、曲腕等锻炼;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曲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
°
,后伸小于15
°ꢀ
);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1~2周:术后1周开始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日左右皮瓣与胸壁粘附已较牢固,做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肘关节伸屈、首张置于对侧肩部,直至患侧肘关节与肩平)、手指爬墙、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侧头发,扪对侧耳朵)等锻炼。
[0004]但是由于病人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未恢复,做功能锻炼的时候会使不上力,有些动作不够标准。且由于病人对于阶段性锻炼该做的动作并不十分了解,无法准确把握。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辅助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锻炼,把不同阶段的锻炼项目进行汇总,提高患者术后术侧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四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阶段锻炼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前侧设置有第二阶段锻炼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三阶段锻炼机构,所述前侧两组立柱上设置有第四阶段锻炼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锻炼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平移槽,所述平移槽之间活动卡接有平移板,所述平移板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转接有半圆筒护臂。
[000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调整第一电动推杆的高度,使平移板可以平移到患者的病床上,患者的患侧手放在半圆筒护臂中,方便医护人员辅助患者活动手指和腕部。
[0010]优选的,所述平移板与平移槽之间通过设置有插杆相定位,且平移板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插孔。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平移板进行移动至左右两侧极限位置时,可以通过插杆对平移板进行限位,防止平移板继续受力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阶段锻炼机构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内腔活动设置有呈竖直状态下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设置有下套筒,所述下套筒的内腔设置有伸出下套筒顶部的上杆,所述上杆的顶部设置有手抓球。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辅助患者进行摆臂运动,患者的患侧手抓住手抓球,手臂进行前屈后伸的锻炼,并且上杆可以在下套筒中升降,以满足不同身高和手臂前屈后伸时上杆的活动距离。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开设有下套筒转动所需的转动轨迹槽,且固定基座的转动轨迹槽限制下套筒在竖直状态下向两侧转动的角度均不超过20
°

[00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下套筒限制手臂抓住手抓球后的前屈后伸幅度,防止手臂前屈后伸幅度过大牵动术后的伤口造成伤害。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三阶段锻炼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海绵层。
[00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移动杆的移动,调整两组海绵层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患者进行摆臂锻炼时调整和限制摆臂的幅度,适应不同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要求。
[0018]优选的,所述第四阶段锻炼机构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顶部设置有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设置有搭板,所述搭板的顶部设置有手臂放置槽。
[00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三电动推杆调整至合适高度后,患者把患侧上肢的手臂发在手臂放置槽中,启动第三电动推杆,使第三电动推杆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辅助患者重复做抬高患侧上肢的锻炼。
[0020]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中间设置有风扇,所述顶板的底部位于风扇的四周设置有照明灯。
[00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风扇可以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为站在底座中间的患者提供风,照明灯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照明用光线。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可以针对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在不同的阶段,包括术后24小时内的第一阶段、术后1

3日的第二阶段、术后4

7日的第三阶段和术后10日左右的第四阶段,进行不同的要求锻炼项目,以达到辅助患者和医务护理人员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术后康复运动的效果,并且使不同的锻炼项目总结在同一装置上,提高了可使用性和术后康复锻炼项目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图2的A

A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第一阶段锻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第二阶段锻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第二阶段锻炼机构的剖视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第三阶段锻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第四阶段锻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第四阶段锻炼机构的剖视图。
[0033]图中:1

底座;2

立柱;3

顶板;4

第一阶段锻炼机构;401

第一电动推杆;402

升降杆;403

平移槽;404

平移板;405

半圆筒护臂;406

插杆;5

第二阶段锻炼机构;501

固定基座;50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四组立柱(2),所述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3),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阶段锻炼机构(4),所述底座(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第二阶段锻炼机构(5),所述底座(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三阶段锻炼机构(6),前侧两组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第四阶段锻炼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锻炼机构(4)包括第一电动推杆(40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0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杆(402),所述升降杆(402)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平移槽(403),所述平移槽(403)之间活动卡接有平移板(404),所述平移板(404)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转接有半圆筒护臂(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板(404)与平移槽(403)之间通过设置有插杆(406)相定位,且平移板(40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插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锻炼机构(5)包括固定基座(501),所述固定基座(501)的内腔活动设置有呈竖直状态下的圆盘(502),所述圆盘(502)的底部设置有下套筒(503),所述下套筒(503)的内腔设置有伸出下套筒(503)顶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