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459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9
一种布线装置,包括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第一接线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条、导轨和安装板,第一接线板的左右两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第一固定条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第一线槽;第一固定条设置有多个;安装板上设置第二固定条,第二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二线槽;第二接线板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缓冲装置,第二接线板的左端面上第一连接块;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块、第一转轮、第一弹簧和连接杆,安装块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转轮,安装块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孔;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缓冲孔内,另一端可在缓冲孔内滑动;连接杆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滑轮相配合的第二滑轮,另一端与弹簧滑动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线缆进行固定和缓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线装置


[0001]本技术总体涉及电气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电气工程运用在各种行业中,化工电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导线将各个设备单元连接,以便于设备的运行,而过多的导线,难免影响设备的运行与工人的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进行设备单元连接时,使用布线装置进行布线。
[0003]现有的化工电气用布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对导线进行弧度导向,导致导线弯曲不便,且不便对导线进行缓冲,导致导线受力断裂或与电气装置脱落,并且连接灵活底,在布线时不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导线进行快速的安装。
[0004]因此,为了解决现有布线装置不便对导线进行弧度导向和无法对导线进行缓冲的问题,亟需一种布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布线装置,包括第一接线板1和第二接线板2,所述第一接线板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接线板1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条11、导轨12和安装板13,第一接线板1的左右两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15;所述第一固定条1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固定条11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第一线槽111;所述第一固定条11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条11等间距设置在第一接线板1的上底面上,且与第一接线板1上底面上较长的边平行;所述导轨1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与第一固定条11平行设置,导轨12的内侧面上端设置有固定块121,所述导轨12和固定块121形成L形结构,用于对安装板13进行限位;所述导轨1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板1上底面上的前后两侧;所述安装板1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安装板13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条11配合的第二固定条14,所述第二固定条14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111配合的第二线槽141,所述第二固定条14与第一固定条11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接线板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接线板2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缓冲装置21,第二接线板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15匹配的第一连接块27,用于和连接槽15配合将第一接线板1和第二接线板2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21包括安装块22、第一转轮23、第一弹簧25和连接杆26,所述安装块2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设置在第二接线板2的上底面上,且与上底面上较长的边平行;所述安装块2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转轮23,安装块22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孔221,所述缓冲孔221位于第一转轮23上方;所述第一弹簧25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缓冲孔221内,另一端可在缓冲孔221内滑动;所述连接杆26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滑轮相配合的第二滑轮,另一端可滑动插入缓冲孔221内与弹簧滑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21数量与第一固定条11数量相同,且每个缓冲装置21与每个第一固定条11对应设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接线板3,所述第三接线板3为弧形平板结构,所述第三接线板3的上底面上设置有导向块31,所述导向块31为弧形结构,导向
块31的弧度与第三接线板3的弧度相同;所述导向块31的数量与第一线槽111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导向块31等间距设置,且每个导向块31的位置与第一线槽111的位置对应;第三接线板3的两个端面为平面,且相互垂直;第三接线板3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与连接槽15匹配的第二连接块32,用于和连接槽15配合,将第一接线板1和第二接线板2固定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线板1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16,所述限位装置16包括第二弹簧161和定位杆162;所述第一接线板1上设置有定位孔17,所述第二弹簧161固定设置在定位孔17底部;所述定位杆162下端与第二弹簧161固定连接,上端竖直向上延伸,且上端高于第一接线板1的上底面。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条11设置有四个。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线板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8,所述第一连接孔18横穿所述第一接线板1,且穿过所述连接槽15,所述第一接线板1的左侧和右侧各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孔18;所述第二接线板2的第一连接块27上设置有四个与第一连接孔18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8;所述第三接线板3的第二连接块32上设置有四个与第一连接孔18对应的第三连接孔33。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线板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安装孔19,用于将第一接线板1进行固定;所述四个第一安装孔19分别设置于第一接线板1上底面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二接线板2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安装孔29,用于将第二接线板2进行固定;所述四个第二安装孔29分别设置于第二接线板2上底面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三接线板3上设置有四个第三安装孔34,用于将第三接线板3进行固定;所述四个第三安装孔34分别设置于第二接线板2上底面的四个角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杆162顶部为半球形。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接线板3的弧度为π/2。
[0013]本技术在第一接线板设置第一固定条,在第一固定条上设置第一线槽,在安装板上设置第二固定条,在第二固定条上设置第二线槽,通过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配合可将线缆进行固定;设置滑轨,在滑轨上设置限位块,将安装板进行固定,方便安装板的拆卸和安装;设置第二接线板,在第二接线板上设置缓冲装置,可以对线缆进行缓冲,防止线缆在被拉紧时损坏;在缓冲装置上设置两个转轮,可以时线缆滑动时,减少线缆的摩擦力,防止线缆摩擦而损坏;在安装块上设置缓冲孔,设置缓冲孔为水平方向,可以对连接杆进行限位,使第二转轮始终位于同一平面上;在第一接线板上设置定位装置,可以对安装板进行限位,防止安装板脱离导轨而掉落;将连接杆的顶部设置为半球形,在安装或者拔出安装板时,减小连接杆与安装板的摩擦,防止损坏安装板或第一接线板损坏;设置第三接线板为弧形平板结构,第三接线板的弧度为π/2,方便在将线缆固定在直角墙角处,导向块31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以在线缆拐弯时,防止线缆弯折损坏,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第一接线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带有安装板的第一接线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第二接线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0018]图5是第三接线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接线板、11.第一固定条、111.第一线槽、12.导轨、121.固定块、13.安装板、14.第二固定条、141.第二线槽、15.连接槽、16.限位装置、161.第二弹簧、162.定位杆、17.定位孔、18.第一连接孔、19.第一安装孔、2.第二接线板、21.缓冲装置、22.安装块、221.缓冲孔、23.第一转轮、24.第二转轮、25.第一弹簧、26.连接杆、27.第一连接块、28.第二连接孔、29.第二安装孔、3.第三接线板、31.导向块、32.第二连接块、33.第三连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线板(1)和第二接线板(2),所述第一接线板(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接线板(1)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条(11)、导轨(12)和安装板(13),第一接线板(1)的左右两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15);所述第一固定条(1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固定条(11)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第一线槽(111);所述第一固定条(11)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条(11)等间距设置在第一接线板(1)的上底面上,且与第一接线板(1)上底面上较长的边平行;所述导轨(1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与第一固定条(11)平行设置,导轨(12)的内侧面上端设置有固定块(121),所述导轨(12)和固定块(121)形成L形结构,用于对安装板(13)进行限位;所述导轨(1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板(1)上底面上的前后两侧;所述安装板(1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安装板(13)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条(11)配合的第二固定条(14),所述第二固定条(14)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111)配合的第二线槽(141),所述第二固定条(14)与第一固定条(11)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接线板(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接线板(2)的上底面上设置有缓冲装置(21),第二接线板(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15)匹配的第一连接块(27),用于和连接槽(15)配合将第一接线板(1)和第二接线板(2)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21)包括安装块(22)、第一转轮(23)、第一弹簧(25)和连接杆(26),所述安装块(2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设置在第二接线板(2)的上底面上,且与上底面上较长的边平行;所述安装块(2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转轮(23),安装块(22)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孔(221),所述缓冲孔(221)位于第一转轮(23)上方;所述第一弹簧(25)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缓冲孔(221)内,另一端可在缓冲孔(221)内滑动;所述连接杆(26)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滑轮相配合的第二转轮(24),另一端可滑动插入缓冲孔(221)内与弹簧滑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21)数量与第一固定条(11)数量相同,且每个缓冲装置(21)与每个第一固定条(11)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接线板(3),所述第三接线板(3)为弧形平板结构,所述第三接线板(3)的上底面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纬国李存桂祁正芳乜春晖范仲斌裴有栋杨健李玉香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