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42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2
一种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包括抽提水泵、抽提管和注药管,抽提水泵上设置有水位自控装置,抽提水泵通过回流控制装置连接抽提管,抽提管与导流支管连接,导流支管通过止回阀与总导流管连接,总导流管上设置有注药装置,注药管通过注药阀与总导流管连接。应用时抽提水泵、抽提管和注药管均设置于分布在污染区域内的修复单井中。该装置实现了抽提与注药切换的一体化转化,即可进行抽提后的异位修复,又可进行注药后的原位修复,大大节约投入成本,缩短了修复周期,防止了交叉污染,节约了整体运行成本,适用范围广、可控性高、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周边无地下水汇流补给的污染区域中地下水的修复系统,具体是一种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可渗透反应墙、原位微生物修复、原位电动修复以及原位注药技术等;异位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对地下水的抽出后进行的处理技术。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10439063A公开一种球式地下水封闭抽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辐射廊道管、阻塞球、排气阻水阀和止回阀等组成,可实现地下水抽提和回灌的切换,避免回灌水直接冲入水泵,损坏泵体扇叶。CN108455764A公开一种地下水中砷、铁、锰的净化处理工艺,设置了粗过滤层、除砷层及除铁锰层的滤料组合,可提高对特定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率。CN 110439095A公开一种地下水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主要是在地下设置蓄水池,用泵将地下水抽至的绿化带中,利用绿化带的土壤环境对地下水多次循环利用。CN104692531A公开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主要包括:抽水系统、布水系统、吸附反应区、植物修复区、快速渗流区和监测系统,吸附反应区填充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的介质填料,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效果。
[0004]上述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是对抽提装置的单一改进或者是对抽出地下水处理工艺的单一优化,适用范围较窄,而对于地下水的整体性修复涉及较少。CN 109663808 A公开一种动态地下水循环系统,只是简单提出了修复系统的实施思路,但对于地下水修复的实际运行,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泵体空转、多井联通产生交叉污染、如何实施动态掌握井的运行及损坏情况等问题,尚未提及缺少一定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可控性的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可实现抽水与注药可切换的一体化。
[0006]本技术的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该装置,包括抽提水泵、抽提管和注药管,抽提水泵上设置有水位自控装置,抽提水泵通过回流控制装置连接抽提管,抽提管与导流支管连接,导流支管通过止回阀与总导流管连接,总导流管上设置有注药装置,注药管通过注药阀与总导流管连接。应用时抽提水泵、抽提管和注药管均设置于分布在污染区域内的修复单井中。
[0008]所述抽提管与导流支管的连接处采用可伸缩螺纹管,可以方便调节井下水泵的深度,避免井内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的水泵悬空,却无法进行高度调节的困境。
[0009]所述水位自控装置,包括压力开关、浮球仓和浮球,浮球仓外壁带有滤孔,浮球设置于浮球仓内,压力开关设置于浮球仓的顶部。单井内水位上升时,浮球自动升起,达到设定高度后,触碰浮球仓顶部的压力开关,使抽提水泵自动启动;水位下降时浮球下降,压力
开关不受压力,抽提水泵自动停止运行。该自控装置的结构,采用物理浮球控制代替电极式元件控制,底部潮湿环境下,避免控制元件失灵或者灵敏度降低情况的发生。
[0010]所述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仓、网罩和封堵球,回流仓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网罩固定在回流仓内壁上,网罩为呈圆台形的筒体,封堵球置于网罩的下部,封堵球直径大于网罩的上端口孔径。当地下水补给不足时,抽提水泵停止运转,抽提管内水体发生回流,冲击封堵球下移,堵住回流仓下方的进液口,回流的地下水便会存储于回流仓内。由于井内孔径狭小,若抽出的污水进行回流,会导致井内水位急剧上升,浮球仓内的浮球上升,压力开关再次启动;启动后,井内污水再次快速抽干,水泵再次停止运转,进而抽出的污水继续回流,导致水泵的再次开启,周而复始,水泵多次甚至无限次的启动

关闭,造成水泵的损耗。
[0011]所述导流支管中设置有流向指示装置,所述导流支管中设置流向指示装置,流向指示装置末端为取水口,取水口与总导流管之间设置所述止回阀。取水口用于单井取样,同时当止回阀出现问题时,还可以起到应急截流的作用,通过止回阀避免不同单井之间的交叉串流而引起的交叉污染。所述流向指示装置包括弯管,弯管内设置有内磁力球,弯管外侧设置外球壳,外球壳内设置外磁力球,外球壳的外壁上依次分布有正向开关、中间开关和逆向开关,各开关分别连接一种指示电路,指示电路中连接有指示灯。内磁力球随水流方向移动,通过磁力吸引外磁力球移动,进而触动相应开关。各开关均为自动复位开关,压动时接通,不压动时自动断开。
[0012]所述注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注药仓、总注药阀和计量泵,注药仓中设置搅拌器,计量泵的出液口连接总导流管。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1.实现了抽提与注药切换的一体化转化,即可进行抽提后的异位修复,又可进行注药后的原位修复。抽提异位修复时单井为抽水井,通过总导流管上设置的注药装置进行原位修复时单井就转换为注药井,实现了抽水井与注药井的一体式转化,大大节约投入成本。
[0015]2.本技术通过回流控制装置,解决了电磁阀在地下潮湿环境中灵敏度降低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水泵的反复启动问题,防止了抽提后管道内水体回流,同时还可以防止交叉污染。
[0016]3.本技术通过流向指示装置中指示灯可以快速掌握修复运行情况,及时对故障单井进行检修,整个监测过程不仅具有实时性、直观性,还节约整体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抽提泵中设置的水位自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回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流向指示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污染区域,2.抽提水泵,3.水位自控装置,4.回流控制装置,5.抽提管,6. 单井,7.伸缩螺纹管,8.导流支管,9.流向指示装置,10.止回阀,11.总导流管,12.计量泵,13.总注药阀,14.注药仓,15.注药装置,16.单井注药阀,17.注药管,18.取水口;
[0022]31.压力开关,32.浮球仓,33.浮球,34.过滤层;
[0023]41.回流仓,42.网罩,43.封堵球;
[0024]91.弯管,92.内磁力球,93.外磁力球,94.球壳,95.正向开关,96.中间开关,97.逆向开关,98.电线,99.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了本技术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的具体构成,包括抽提水泵2、抽提管5、注药管17和注药装置15。抽提水泵2、抽提管5和注药管17设置于在污染区域1 内分布的单井6中,各个单井6排列组成井群。抽提水泵2上设置有水位自控装置3,以控制抽提水泵2的自动启动和关闭。抽提水泵2的排水口与抽提管5连接,抽提管5设置于单井6内,抽提水泵2与抽提管5的连接处设置有回流控制装置4,以避免抽出的水体倒流。抽提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抽提水泵、抽提管和注药管,抽提水泵上设置有水位自控装置,抽提水泵通过回流控制装置连接抽提管,抽提管与导流支管连接,导流支管通过止回阀与总导流管连接,总导流管上设置有注药装置,注药管通过注药阀与总导流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抽提管与导流支管通过伸缩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位自控装置,包括压力开关、浮球仓和浮球,浮球仓外壁带有滤孔,浮球设置于浮球仓内,压力开关设置于浮球仓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仓、网罩和封堵球,回流仓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网罩固定在回流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东黄理龙张文辉李明明孙建璋李波马涛胡安梁张洪灵和赞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华鲁土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