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11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包括壳体、爪盘以及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爪盘室内,该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包括多层散热层,每层散热层中均设置有冷媒流动通道,相邻两层散热层之间的冷媒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盒在其中一层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在另一层散热层的冷媒流动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冷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泵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泵,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循环泵是指用于气体循环的真空泵,具备一进一出的抽气嘴、排气嘴各一个,并且在进口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排气嘴处形成微正压;工作介质主要为气体,主要用于气体循环的一种小型仪器。气体循环泵是微型真空泵按用途分类的一个分支,大体上所有的微型真空泵(在此指隔膜式的真空泵)都可用于气体循环,所以微型真空泵在气体循环行业中也被通俗的叫做气体循环泵。气体循环泵的工作原理:电机的圆周运动,通过机械偏心装置使泵内部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对固定容积的泵腔内的空气进行压缩、拉伸形成真空(负压),在泵抽气口处与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气体压(吸)入泵腔,再从排气口排出。
[0003]现有的气体循环泵,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31900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爪式氢气循环泵”,所述爪式氢气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三爪转子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三爪转子转动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三爪转子转动,从而实现对气体进行压缩。然而所述爪式氢气循环泵工作时发热严重,现有的爪式氢气循环泵的散热效果不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降温,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其中,
[0007]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0008]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主动爪盘通过主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从动爪盘通过从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促使所述主动传动轴和所述从动传动轴同步转动;
[0009]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主动传动轴的动力传动机构;
[0010]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该散热盒中设置有多层散热层,每层散热层中均设置有冷媒流动通道,相邻两层散热层之间的冷媒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盒在其中一层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在另一层散热层的冷媒流动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冷媒出
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冷媒进口与位于最外层的散热层中的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位于最内层的散热层中的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盒中的散热层为两层,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且位于同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从动传动轴上。
[0014]优选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传动轴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主动爪盘和所述从动爪盘的形状一致,且均为流线型。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为凹凸结构。
[0017]优选的,所述壳体中的各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各个连接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驱动电机与第二壳体之间。
[0018]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端,且与所述爪盘室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下端,且与所述爪盘室通过第二连接通道连通。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直线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一端与所述爪盘室连通,另一端与竖直段连通,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中设置有散热装置,可以给第一壳体表面进行散热,从而延长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的使用寿命,以此来延长本技术的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0022]2、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中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即通过流动的冷媒对第一壳体的表面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进而起到保护本技术的循环泵内部的零部件的作用。
[0023]3、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在工作时,通过冷媒供给装置将冷媒送进散热盒的散热层内,使得冷媒可以沿着散热层的冷媒流动通道流动,并进入到各层散热层的冷媒流动通道内,最后从冷媒出口流出,这样可以实现对第一壳体进行散热,且由于散热盒内设置多层散热层,因此可以极大地延长冷媒在散热盒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

图2为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外层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内层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第二连接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第一壳体)。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0]参见图1

图6,本技术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
[0031]参见图1

图6,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3和排气口4。所述进气口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端,且与所述爪盘室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4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下端,且与所述爪盘室通过第二连接通道16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直线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6由竖直段和水平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一端与所述爪盘室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中与其中一个爪盘相对的一侧;另一端与竖直段连通,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4连通。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排气口4不与齿轮箱即油箱相通,从而不会出现从排气口4漏油的现象。
[0032]参见图1

图6,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5和从动爪盘6,所述主动爪盘5通过主动传动轴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从动爪盘6通过从动传动轴8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传动轴8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主动爪盘通过主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从动爪盘通过从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促使所述主动传动轴和所述从动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主动传动轴的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该散热盒中设置有多层散热层,每层散热层中均设置有冷媒流动通道,相邻两层散热层之间的冷媒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盒在其中一层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在另一层散热层的冷媒流动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与位于最外层的散热层中的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位于最内层的散热层中的冷媒流动通道的进口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中的散热层为两层,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火炎高志成赵远扬李连生吴全肖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