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72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过滤器。过滤器包括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滤芯;滤芯包括滤管,滤管的管体是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管体的外径仅为20~200mm;压力检测结构包括对过滤前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一压力检测器和/或对过滤后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二压力检测器,其中,在每个滤芯的出气口均设有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器。滤管的集束化使得达到相同过滤面积所需过滤结构的高度显著降低;第二压力检测器有助于针对性对堵塞的滤芯进行清灰以及对漏气的滤芯进行维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过滤器过滤面积小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滤管集束化后的清灰和维护问题。灰和维护问题。灰和维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器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0102681879、申请日2020年4月8日、名称为“滤管、集束式滤芯及其应用”的中国首次申请的优先权。


[0002]本技术涉及薄片状材料及过滤的
,具体而言,涉及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3]薄片状材料具有明显优于非金属布袋的耐高温性能和比陶瓷滤芯更小的过滤阻力,因此由薄片状材料卷制而成的管状滤芯受到广泛应用。
[0004]本申请的申请人已提交的专利公开号为CN104759630A、CN104759629A、CN104874798A、CN104959611A、CN104959612A和CN104874801A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无支撑或有支撑(指将原料粉末附着于支撑体上并一起烧结成型)的烧结金属多孔薄膜,并且成功将烧结金属多孔薄膜进一步制成的管状滤芯产品及过滤器进行销售。通常,为了保证较高的过滤面积,管状滤芯通常具有较大的直径和长度。然而,在较为长期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较大的直径和长度的滤芯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0005](1)滤芯的内侧或外侧设置有支撑体,这显著增加了重量和成本;
[0006](2)由于滤芯直径大,因此对滤芯两端的密封尤为复杂(如申请号为201810324343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的内滤式过滤装置),并且滤芯一旦损坏,由于修复困难,通常采用直接更换,维护成本非常高;
[0007](3)滤芯直径较大,过滤装置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
[0008](4)若想减少接缝以提升滤芯强度,则需要使卷制之前的多孔薄膜具有非常大的面积,这不仅显著增加了制作成本,且造成切割后小面积多孔薄膜的浪费;
[0009](5)由于滤芯很长,且增加的支撑体显著增重,因此滤芯的搬运及安装需要多名工作人员配合,费时且费力;
[0010](6)当滤芯很长时,反吹效果沿滤芯轴向分布的均匀性变差;
[0011](7)由于场地等限制因素,导致滤芯的过滤面积提升受限。
[0012]然而,除了增加直径和长度以及设置支撑体之外,目前尚无有效且低成本的手段来提升由薄片状材料卷制而成的滤芯的过滤面积以及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滤管、滤管的制备方法以及滤芯。
[0014]技术方案如下:
[0015]滤管,使用时被阵列密布于一过滤器中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该滤管的管体是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通过所述卷制成型的管体的外径仅为20~200mm,优选为20~90mm,进一步优选为20~60mm,更进一步优选为25~50mm。
[0016]滤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厚度为0.2~2.5mm的薄片状材料卷制成外径为20~200mm的管体。
[0017]滤芯,包括上述的滤管。
[0018]本技术的小直径滤管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对于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卷制而成的滤管,滤管的直径越小,滤管的强度越高,尤其是当滤管的直径缩小至200mm以下时,即使不再设置支撑体,滤管自身的强度也可以维持管状,能够实现自支撑,由此可以显著降低重量和成本;(2)由于滤管的直径缩小,因此滤芯两端固定时的工作面缩小,更便于密封;(3)由于滤管的直径缩小,因此卷制前的薄片状材料的面积更小,不仅有助于减少接缝,而且切割浪费量更少;(4)能够承受远高于非金属布袋的过滤温度;(5)具有远小于陶瓷滤芯的过滤阻力。可见,本技术的滤管和滤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存在的成本高和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0019]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滤芯。
[0020]第一种滤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1]滤芯,使用时被放置于一过滤器中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滤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滤管,其中,滤管的管体是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通过所述卷制成型的管体的外径仅为20~200mm,优选为20~90mm,进一步优选为20~60mm,更进一步优选为25~50mm。
[0022]在第一种滤芯中,将多个小直径的滤管集束化后的集束式滤芯替换传统的大直径单管滤芯,不仅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显著提升过滤面积;滤管具有自支撑性,强度高且成本低,能够承受高过滤温度,过滤阻力小。可见,本技术的第一种滤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存在的过滤面积小的技术问题。
[0023]第二种滤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4]滤芯,使用时被放置于一过滤器中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滤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滤管,其中,滤管的管体是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通过所述卷制成型的管体的外径仅为20~200mm,优选为20~90mm,进一步优选为20~60mm,更进一步优选为25~50mm;滤管的长度为100~5000mm,优选为100~3000mm,进一步优选为100~2000mm,更进一步优选为200~1500mm。
[0025]在第二种滤芯中,将多个小直径的滤管集束化后的集束式滤芯替换传统的大直径单管滤芯,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显著提升过滤面积;对于体积较小的过滤器,通过滤管的集束化可以缩短滤芯长度,从而解决滤芯长度与过滤面积不相匹配的技术问题;通过缩小滤芯的长度,还可以使反吹效果沿滤管轴向分布地更加均匀;滤管具有自支撑性,强度高且成本低,能够承受高过滤温度,过滤阻力小。可见,本技术的第二种滤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存在的过滤面积小和反吹有效性差的技术问题。
[0026]第三种滤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7]滤芯,使用时被放置于一过滤器中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滤芯具有多个过滤单元,在滤芯的横截面上所述多个过滤单元呈同心圆环和/或平行直线排列的,每个过滤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排列的滤管;其中,滤管的管体是由金
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通过所述卷制成型的管体的外径仅为20~200mm,优选为20~90mm,进一步优选为20~60mm,更进一步优选为25~50mm。
[0028]在第三种滤芯中,将多个小直径的滤管集束化后的集束式滤芯替换传统的大直径单管滤芯,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显著提升过滤面积;通过合理安排滤管的排列方式,可以使滤芯的过滤面积进一步增大;滤管具有自支撑性,强度高且成本低,能够承受高过滤温度,过滤阻力小。可见,本技术的第三种滤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存在的过滤面积小的技术问题。
[0029]第四种滤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0]滤芯,使用时被放置于一过滤器中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滤芯包括滤管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器,用以对待过滤物进行气固分离过滤和/或液固分离过滤,过滤器包括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滤芯(200);滤芯(2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滤管(100),其中,滤管(100)的管体(110)是由金属或以金属为基体的薄片状材料(111)以被卷制的方式塑形并对接缝(112)进行密封加工而成的;并且通过所述卷制成型的管体(110)的外径仅为20~200mm;过滤器还包括压力检测结构,所述压力检测结构包括对过滤前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一压力检测器(481)和/或对过滤后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二压力检测器(482),其中,在每个滤芯(200)的出气口均设有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器(48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管体(110)的外径仅为20~9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管体(110)的外径仅为20~6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管体(110)的外径仅为25~5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还包括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对滤管(100)内部进行清灰的内部清灰机构和对滤管(100)外部进行清灰的外部清灰机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清灰机构包括设于每个滤芯(200)的出气口的文氏管(300)以及向文氏管(300)输送反吹气的内部吹扫气输气管(45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器(482)设于文氏管(300)的内部吹扫气进气口。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吹扫气输气管(451)具有与每个文氏管(300)相配合的支管(453),所述支管(453)与文氏管(300)之间的间距为3~10cm;所述内部吹扫气输气管(451)上设有第一总阀(452),所述第一总阀(452)为脉冲阀。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清灰机构包括第一机构和/或第二机构,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出气口位于每个滤芯(200)中滤管(100)与滤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蒋敏王韬莫代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