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小春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345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木通、桅子、当归、泽泻、猪苓、茯苓、木香、小茴香、萆薢、炙甘草、川楝子、荔核、橘核、白酒。所述中药组合物,组分间配伍科学、合理,效果优异,其配伍关系主要基于:疝气、水疝是一种热症痛,跟小肠经、膀胱经、肾经有直接关系,故选则药性寒凉,有止痛作用且归小肠经、膀胱经、肾经的原料组分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寒凉的药服入后伤及小孩,在药方中又加了六味药性温的;同时对治疗疝气有促进作用的当归、白酒、木香、小茴香、荔核、橘核、川楝子有小毒,加一味炙甘草调和解毒即可;所述制备方法,仅需煎煮即可,工艺易控,有利于规模化产出。有利于规模化产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0003]水疝是指为阴囊内水液积聚所引起的阴囊肿大,相当于鞘膜积液。其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
[0004]目前针对性地治疗疝气和水疝的药物效果有限,并不全面,故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组分间配伍科学、合理,效果优异,其配伍关系主要基于:疝气、水疝是一种热症痛,跟小肠经、膀胱经、肾经有直接关系,故选则药性寒凉,有止痛作用且归小肠经、膀胱经、肾经的原料组分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寒凉的药服入后伤及小孩,在药方中又加了六味药性温的;同时对治疗疝气有促进作用的当归、白酒、木香、小茴香、荔核、橘核、川楝子有小毒,加一味炙甘草调和解毒即可;所述制备方法,仅需煎煮即可,工艺易控,有利于规模化产出。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木通、桅子、当归、泽泻、猪苓、茯苓、木香、小茴香、萆薢、炙甘草、川楝子、荔核、橘核、白酒。
[0007]优选地,所述白酒的度数为52度。
[0008]优选地,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木通2~4份、桅子2~4份、当归3~5份、泽泻2~4份、猪苓1~3份、茯苓3~5份、木香1~3份、小茴香2~4份、萆薢3~5份、炙甘草1~3份、川楝子1~3份、荔核3~5份、橘核2~4份。
[0009]优选地,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木通3份、桅子3份、当归4份、泽泻3份、猪苓2份、茯苓4份、木香2份、小茴香3份、萆薢4份、炙甘草2份、川楝子2份、荔核4份、橘核3份。
[0010]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将原料混合后加水进行浸泡,然后进行第一次煎煮,完成后滤出第一次药汁,并保留药渣;
[0012](2)继续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完成后滤出第二次药汁;
[0013](3)将第一次药汁和第二次药汁合并,即得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
物。
[0014]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5~35min。
[0015]优选地,所述煎煮的方式为:先采用中火煮沸再转为小火。
[0016]优选地,所述煎煮的时间为20~25min。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对本专利技术的原料作用及功效进行阐述。
[0018]木通:性凉,味辛、苦;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的功效。
[0019]桅子: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0020]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0021]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0022]猪苓: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0023]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抗菌、利水消肿的功效。
[0024]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0025]小茴香:性温,味辛;归胃、脾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
[0026]萆薢:性平,味苦;归肝、胃、膀胱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
[0027]炙甘草:性温,味甘;归心、肺、胃、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0028]川楝子:性寒,味苦;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
[0029]荔核:性温,味微苦;归肝经、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
[0030]橘核:性温,味苦;归肝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0031]白酒:性温,味甘、辛、苦;归心、肝、肺、胃经;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0032]需要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为治疗100天之内的小儿疝气、水疝。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4]本专利技术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组分间配伍科学、合理,效果优异,其配伍关系主要基于:疝气、水疝是一种热症痛,跟小肠经、膀胱经、肾经有直接关系,故选则药性寒凉,有止痛作用且归小肠经、膀胱经、肾经的原料组分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寒凉的药服入后伤及小孩,在药方中又加了六味药性温的;同时对治疗疝气有促进作用的当归、白酒、木香、小茴香、荔核、橘核、川楝子有小毒,加一味炙甘草调和解毒即可。
[0035]本专利技术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仅需煎煮即可,工艺易控,有利于规模化产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1)将3g木通、3g桅子、4g当归、3g泽泻、2g猪苓、4g茯苓、2g木香、3g小茴香、4g萆
薢、2g炙甘草、2g川楝子、4g荔核、3g橘核、80mL的52度白酒混合后加水120mL进行浸泡30min,然后先采用中火煮沸再转为小火,进行第一次煎煮20min,完成后滤出第一次药汁,约8mL,并保留药渣;
[0040](2)继续加水100mL,先采用中火煮沸再转为小火,进行第二次煎煮20min,完成后滤出第二次药汁,约7mL;
[0041](3)将第一次药汁和第二次药汁合并,即得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
[0042]所得药汁共约15mL(此为1剂),一天分4~5次给孩子温服。
[0043]实施例2
[00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5](1)将2g木通、2g桅子、3g当归、2g泽泻、1g猪苓、3g茯苓、1g木香、2g小茴香、3g萆薢、1g炙甘草、1g川楝子、3g荔核、2g橘核、80mL的52度白酒混合后加水120mL进行浸泡25min,然后先采用中火煮沸再转为小火,进行第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木通、桅子、当归、泽泻、猪苓、茯苓、木香、小茴香、萆薢、炙甘草、川楝子、荔核、橘核、白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酒的度数为52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木通2~4份、桅子2~4份、当归3~5份、泽泻2~4份、猪苓1~3份、茯苓3~5份、木香1~3份、小茴香2~4份、萆薢3~5份、炙甘草1~3份、川楝子1~3份、荔核3~5份、橘核2~4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小儿疝气、水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木通3份、桅子3份、当归4份、泽泻3份、猪苓2份、茯苓4份、木香2份、小茴香3份、萆薢4份、炙甘草2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郑小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