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343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下侧设有电机驱动的蛇形杆,箱体内部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多组培育机构,每组培育机构均连接有与蛇形杆传动连接的供给机构,培育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两个竖板相对一侧的上部均设有海绵块,两个竖板相对一侧的下部均设有空心板,两个空心板的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盲管,盲管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两个空心板相背一侧均设有连接头,该育苗装置能够对耐盐碱麻类作物进行育苗,另外麻苗长成后,在取拿麻苗时不易将根须扯断,麻苗能够很轻松的取出。轻松的取出。轻松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育苗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麻和工业大麻是常见的耐盐碱麻类作物,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麻类作物,以红麻为例,红麻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种植是很广泛的。它的原产地是在非洲,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仅能够忍耐寒冷,而且还能耐水涝。这种植物的茎高通常是在2

4m左右,花朵为丛生或单生,植株的茎部纤维多用来用于包装用布,也可以当作工农业用粗织物。
[0003]耐盐碱麻类作物在人工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育苗装置,常见的育苗装置将麻苗培育出来后,在取苗的过程中容易将麻苗的根须扯断,这样会降低麻苗移栽后的成活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下侧设有电机驱动的蛇形杆,所述箱体内部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多组培育机构,每组培育机构均连接有与蛇形杆传动连接的供给机构;
[0007]所述培育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上部均设有海绵块,两个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下部均设有空心板,两个所述空心板的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盲管,所述盲管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红麻苗根须的直径,两个所述空心板相背一侧均设有连接头;
[0008]所述供给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圆筒,所述圆筒上端设有顶板,所述圆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铰接有与蛇形杆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活塞上端设有贯穿顶板的竖管,所述竖管上端连接有与左侧所述连接头连接的第一软管,所述竖管上部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竖管下端设有前后贯穿设置的排液孔,所述圆筒上部连接有伸入到箱体内侧底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下部设有第二单向阀。
[0009]所述圆筒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与活塞杆相匹配的滑孔,所述圆筒下部一侧连接有与右侧所述连接头连接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中部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圆筒下部另一侧连接有第四单向阀。
[0010]所述竖管上端连接有分液盒,所述第一软管连接在分液盒的右侧,所述分液盒右端开设有与第一软管相匹配的第一液孔,所述分液盒上端左侧开设有第二液孔,所述第二液孔装配有T形喷管,所述T形喷管面向培育机构一侧设有若干雾化喷头;
[0011]所述分液盒内横向滑动连接有与第二液孔相匹配的堵块,所述堵块右端设有与第
一液孔相匹配的堵头,所述堵头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堵头左侧设有贯穿分液盒的推板,所述推板左端设有向远离堵块一侧倾斜的斜面,所述分液盒左端设有与推板相匹配的密封滑槽,所述箱体内部上侧设有与供给机构数量一致的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右端分别与每个所述分液盒左端对齐。
[0012]两个所述海绵块相对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种子槽,种子槽能够容纳红麻种子,方便对红麻种子进行放置。
[0013]所述箱体前后壁均设有U形框,所述培育机构放置在两个前后对称的U形框内,两个U形框的底部能够对两个竖板的底部进行支撑,两个U形框的侧部能够对两个竖板的侧部进行限制,这样培育机构便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安放在两个U形框,需要取下培育机构时,将培育机构从两个U形框中提出即可,这样培育机构便能与箱体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4]在两个相对的竖板中,其中一个竖板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定位横杆,另一个竖板设有若干个定位槽,在各个定位横杆分别插入各个定位槽内时,两个竖板能够相互对齐,这样方便将两个竖板对齐。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该育苗装置能够对耐盐碱麻类作物进行育苗,另外麻苗长成后,在取拿麻苗时不易将根须扯断,麻苗能够很轻松的取出。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竖板与空心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液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堵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6]箱体1、蛇形杆11、竖板2、海绵块21、空心板22、盲管23、通孔24、连接头25、圆筒3、顶板31、活塞32、活塞杆33、连杆34、竖管35、第一软管36、第一单向阀37、排液孔38、进液管39、第二单向阀391、底板4、第二软管41、第三单向阀42、第四单向阀43、分液盒5、第一液孔51、第二液孔52、T形喷管53、雾化喷头54、堵块55、堵头56、弹簧57、推板58、斜面59、密封滑槽591、连接板592、种子槽6、U形框61、定位横杆62、定位槽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下侧设有电机驱动的蛇形杆11,箱体1内部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多组培育机构,每组培育机构均连接有与蛇形杆11传动连接的供给机构;
[0029]培育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2,两个竖板2相对一侧的上部均设有海绵块21,两个竖板2相对一侧的下部均设有空心板22,两个空心板22的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盲管23,盲管23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4,两个空心板22相背一侧均设有连接头25;
[0030]供给机构包括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圆筒3,圆筒3上端设有顶板31,圆筒3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2,活塞32下端设有活塞杆33,活塞杆33下端铰接有与蛇形杆11转动连接的连杆34,活塞32上端设有贯穿顶板31的竖管35,竖管35上端连接有与左侧连接头25连接的第一软管36,竖管35上部设有第一单向阀37,竖管35下端设有前后贯穿设置的排液孔38,圆筒3上部连接有伸入到箱体1内侧底部的进液管39,进液管39下部设有第二单向阀391。
[0031]第一单向阀37只允许圆筒3内的液体进入到第一软管36中;第二单向阀391只允许箱体1中的液体进入到圆筒3中;在培育机构的两个竖板2安放在箱体1上时,竖板2一侧的盲管23会与另一个竖板2的侧面抵接;
[0032]使用时,以培育红麻苗为例,将红麻种子放入两个相抵接的海绵块21之间,两个海绵块21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会将红麻种子夹紧,之后向箱体1内添加营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下侧设有电机驱动的蛇形杆,所述箱体内部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多组培育机构,每组培育机构均连接有与蛇形杆传动连接的供给机构;所述培育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上部均设有海绵块,两个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下部均设有空心板,两个所述空心板的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盲管,所述盲管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红麻苗根须的直径,两个所述空心板相背一侧均设有连接头;所述供给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圆筒,所述圆筒上端设有顶板,所述圆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铰接有与蛇形杆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活塞上端设有贯穿顶板的竖管,所述竖管上端连接有与左侧所述连接头连接的第一软管,所述竖管上部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竖管下端设有前后贯穿设置的排液孔,所述圆筒上部连接有伸入到箱体内侧底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下部设有第二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碱麻类作物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与活塞杆相匹配的滑孔,所述圆筒下部一侧连接有与右侧所述连接头连接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中部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彬张连晓初文红刘英付春杨志莹杨红光牛晓雪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