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切屑的油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31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切屑的油桶,属于切削油回收净化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筒、滤油管组件、油管组件、提手、内筒和油管连接弯头,所述提手、内筒和油管连接弯头均安装在外筒上,所述滤油管组件和油管组件分别与油管连接弯头的两端连接,所述滤油管组件位于外筒与内筒之间。所述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卡座和卡槽,所述卡座设置在外筒主体的上部,所述卡槽设置在卡座上,所述内筒包括内筒主体、卡块和滤油孔,所述卡块设置在内筒主体的上部,所述滤油孔设置在内筒主体的下部,所述卡块与卡槽配合。该过滤切屑的油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过滤切屑程度高等优点。过滤切屑程度高等优点。过滤切屑程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切屑的油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切屑的油桶,属于机加工辅助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收集切屑、滤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切削加工中经常使用润滑油进行冷却和润滑,从机器上循环利用的切削油中常常带有切屑,循环利用的润滑油通过过滤器流到容器下部,待润滑油分离出来以后将切屑倒掉,而分离出来的油通过油桶滤油管进行二次过滤,滤油管设置比底部要高,这样一道过滤后残余的铁屑可沉淀在底部,通过滤油管仍然可以回收继续使用,一般在盛装润滑油时,需在入油端设置一级过滤装置,防止杂质进入油箱内。
[0003]目前,切屑上的油是用筛网或在钢板上钻很多小孔作为过滤器进行过滤,但是现有的油箱仍存在以下问题:这种过滤方法的缺点一是过滤容器中切屑清理困难,二是对颗粒较细的切屑起不到过滤作用,过滤精度较差,三是所用的筛网很薄,用筛网过滤不能盛接过重的切屑,难以有效过滤杂质,易导致油枪损坏,寿命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承载切屑能力强的过滤切屑的油桶。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过滤切屑的油桶,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外筒、滤油管组件、油管组件、提手、内筒和油管连接弯头,所述提手、内筒和油管连接弯头均安装在外筒上,所述滤油管组件和油管组件分别与油管连接弯头的两端连接,所述滤油管组件位于外筒与内筒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卡座和卡槽,所述卡座设置在外筒主体的上部,所述卡槽设置在卡座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筒还包括提手孔,所述提手孔设置在卡座上,所述提手挂在提手孔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置在外筒主体的下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包括内筒主体、卡块和滤油孔,所述卡块设置在内筒主体的上部,所述滤油孔设置在内筒主体的下部,所述卡块与卡槽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筒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卡块上,所述内筒主体位于外筒主体内,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凸台与卡座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筒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内筒主体的下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滤油管组件包括铁丝网和塑料内芯,所述铁丝网包裹在塑料内芯的外侧,所述塑料内芯与油管连接弯头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内芯的侧壁设置有进油孔,所述塑料内芯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凸起、且螺旋凸起位于铁丝网的内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油管组件包括连接头和塑料油管,所述塑料油管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连接头,其中一个连接头与油管连接弯头连接、另一个连接头与油枪连接。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外筒上设有内筒,内筒可与外筒分离,方便分离大切屑和油,有清除切屑很容易、承载切屑能力强等优点。
[0016]外筒主体底部的滤油管组件可以阻挡小切屑,使进入油管的油更干净,减少油枪的损坏。
[0017]透明的塑料油管可以观察油的状态,方便维修和使用。
[0018]提手可以旋转角度,方便使用。
[0019]内筒和外筒均为塑料材质,收集切屑时可使用磁铁,方便使用。
[0020]外筒主体上设有支撑脚和凹槽,方便使用。
[0021]内筒主体设有加强筋,增加了内筒主体的强度,可以装更多的切屑。
[0022]该过滤切屑的油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过滤切屑程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切屑的油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切屑的油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的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切屑的油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中的III

III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6中的IV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外筒A1、滤油管组件A2、油管组件A3、提手A4、内筒A5、油管连接弯头A6、外筒主体A11、卡座A12、卡槽A13、提手孔A14、支撑脚A15、铁丝网A21、塑料内芯A22、进油孔A23、螺旋凸起A24、连接头A31、塑料油管A32、内筒主体A51、卡块A52、凸台A53、加强筋A54、滤油孔A5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2]实施例
[0033]参见图1至图7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4]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切屑的油桶,包括外筒A1、滤油管组件A2、油管组件A3、提手A4、内筒A5和油管连接弯头A6,提手A4、内筒A5和油管连接弯头A6均安装在外筒A1上,滤油管组件A2和油管组件A3分别与油管连接弯头A6的两端连接,滤油管组件A2位于外筒A1与内筒A5之间。
[0035]本实施例中的外筒A1包括外筒主体A11、卡座A12、卡槽A13、提手孔A14和支撑脚A15,卡座A12设置在外筒主体A11的上部,卡槽A13和提手孔A14均设置在卡座A12上,提手A4挂在提手孔A14上,支撑脚A15设置在外筒主体A11的下部。
[0036]本实施例中的内筒A5包括内筒主体A51、卡块A52、凸台A53、加强筋A54和滤油孔A55,卡块A52设置在内筒主体A51的上部,滤油孔A55设置在内筒主体A51的下部,卡块A52与卡槽A13配合,凸台A53设置在卡块A52上,内筒主体A51位于外筒主体A11内,卡块A52位于卡槽A13内,凸台A53与卡座A12接触,加强筋A54设置在内筒主体A51的下部。
[0037]本实施例中的滤油管组件A2包括铁丝网A21和塑料内芯A22,铁丝网A21包裹在塑料内芯A22的外侧,塑料内芯A22与油管连接弯头A6连接,塑料内芯A22的侧壁设置有进油孔A23,塑料内芯A22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凸起A24、且螺旋凸起A24位于铁丝网A21的内侧。
[0038]本实施例中的油管组件A3包括连接头A31和塑料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切屑的油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A1)、滤油管组件(A2)、油管组件(A3)、内筒(A5)和油管连接弯头(A6),所述内筒(A5)和油管连接弯头(A6)均安装在外筒(A1)上,所述滤油管组件(A2)和油管组件(A3)分别与油管连接弯头(A6)的两端连接,所述滤油管组件(A2)位于外筒(A1)与内筒(A5)之间,所述外筒(A1)包括外筒主体(A11)、卡座(A12)和卡槽(A13),所述卡座(A12)设置在外筒主体(A11)的上部,所述卡槽(A13)设置在卡座(A12)上.所述滤油管组件(A2)包括铁丝网(A21)和塑料内芯(A22),所述铁丝网(A21)包裹在塑料内芯(A22)的外侧,所述塑料内芯(A22)与油管连接弯头(A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切屑的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还包括提手(A4),所述外筒(A1)还包括提手孔(A14),所述提手孔(A14)设置在卡座(A12)上,所述提手(A4)挂在提手孔(A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切屑的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A1)还包括支撑脚(A15),所述支撑脚(A15)设置在外筒主体(A11)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切屑的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A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柱王忠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