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310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灰场照明领域。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灰场和照明装置,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设有路侧灰坝,照明装置设置在路侧灰坝上,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路侧灰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探照灯;灰场包括远离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和靠近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探照灯具有远光模式、中光模式和近光模式;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远光区域照明;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近光区域照明。通过至少两个探照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组合,可实现对整个灰场起到更好的夜间照明效果。现对整个灰场起到更好的夜间照明效果。现对整个灰场起到更好的夜间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灰场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火力发电厂中,通常会设置贮灰场(又简称为“灰场”),作为燃煤发电机组产生灰渣的堆放场地。若选择汽车夜间运输灰渣时,需借助场内的照明系统,否则影响运输作业。
[0003]目前,灰场是利用四周灰坝围绕而形成的,由于灰场面积大,通向灰场的硬化道路仅铺设至灰场外,而灰场内仅有灰渣压实后的简易道路,既不能在灰场内布置照明点,更难以敷设供电线路。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通常在靠近灰场a的灰坝b一侧路灯上设置有大功率的泛光灯d;或者,如图2所示,在靠近进场道路c的一侧灰坝b的坝顶布置多个泛光灯d。
[0004]但是,上述两种照明布置方案,需要的泛光灯数量多,安装难度大,用电成本高;而且,多个泛光灯仅能够对灰场内的一侧区域起到有效的照明作用,整个灰场的夜间照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灰场照明方案中需要的泛光灯数量多,安装难度大,用电成本高;而且,多个泛光灯仅能够对灰场内的一侧区域起到有效的照明作用,整个灰场的夜间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0007]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灰场和照明装置,所述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设有路侧灰坝,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路侧灰坝上,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路侧灰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探照灯;
[0008]所述灰场包括远离所述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和靠近所述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所述探照灯具有远光模式、中光模式和近光模式;
[0009]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远光区域照明;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近光区域照明。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近光区域包括第一近光区域和第二近光区域,所述第一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
[0011]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近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近光区域照明;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近光区域照明。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近光区域还包括中部近光区域,所述中部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的间隔位置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近光区域照明。
[0013]进一步的,所述灰场还包括介于所述远光区域和所述近光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间区域照明。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中间区域包括第一中光区域和第二中光区域,所述第一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
[0015]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中光区域照明;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远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中光区域照明;
[0016]所述中间区域还包括中部中光区域,所述中部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的间隔位置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中光区域照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为:
[0018]灰场夜间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将所述灰场内远离所述路侧灰坝的区域划定为远光区域,将所述灰场内靠近所述路侧灰坝的区域划定为近光区域;
[0020]步骤二、若在所述灰场的远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远光区域照明;
[0021]步骤三、若在所述灰场的近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近光区域照明。
[0022]进一步的,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将所述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区域划定为第一近光区域,将所述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区域划定为第二近光区域;
[0023]在步骤三中,若在所述第一近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近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近光区域照明;若在所述第二近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近光区域照明。
[0024]进一步的,将所述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间隔位置的区域划定为中部近光区域,若在所述中部近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近光区域照明。
[0025]进一步的,将所述灰场内介于所述远光区域和所述近光区域之间的区域划定为中间区域,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还包括步骤四、将所述中间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区域划定为第一中光区域,将所述中间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区域划定为第二中光区域;
[0026]在步骤四中,若在所述第一中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
控制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中光区域照明;若在所述第二中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远光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中光区域照明。
[0027]进一步的,将所述中间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间隔位置的区域划定为中部中光区域,若在所述中部中光区域作业时,则控制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中光区域照明。
[0028]有益效果:该灰场夜间照明系统采用在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的路侧灰坝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探照灯,其中,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探照灯远光模式时可进行远程照明覆盖,探照灯中光模式时可进行中程照明覆盖,探照灯近光模式时可进行近程照明覆盖;使用远近光可调的探照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灰场照明方案,避免了需布置数量众多的泛光灯以及长距离敷设供电线路,安装难度低,用电成本更小。
[0029]更为关键的是,如在远离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作业时,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通过照明叠加后对远光区域达到了最佳照明效果;如在靠近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作业时,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探照灯为中光模式,通过照明叠加后对近光区域达到了最佳照明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多个泛光灯仅能够对灰场内的一侧区域起到有效的照明作用,而通过至少两个探照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组合,可实现对整个灰场起到更好的夜间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灰场和照明装置,所述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设有路侧灰坝,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路侧灰坝上,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路侧灰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探照灯;所述灰场包括远离所述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和靠近所述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所述探照灯具有远光模式、中光模式和近光模式;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远光区域照明;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近光区域照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近光区域包括第一近光区域和第二近光区域,所述第一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近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近光区域照明;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近光区域照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近光区域还包括中部近光区域,所述中部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的间隔位置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近光区域照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灰场还包括介于所述远光区域和所述近光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间区域照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中间区域包括第一中光区域和第二中光区域,所述第一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中光区域照明;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远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中光区域照明;所述中间区域还包括中部中光区域,所述中部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的间隔位置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中光区域照明。6.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翔张曾臧晓春林睿毛建锋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