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297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包括设备本体和控制组件,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调节按钮区,所述调节按钮区由手动选择按钮和根据血压自动调节按钮组成,所述设备本体侧壁设有两组袖带插孔,所述袖带插孔上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端部与袖带本体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MCU,所述MCU与LDO电性连接,所述LDO与DC/DC模块电性连接,所述DC/DC模块与适配器电性连接,且所述DC/DC模块与两组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袖带本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下肢缺血适应训练治疗方法可促进脑白质损伤恢复,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经过12个月治疗,试验组患者脑白质损伤体积减小22.1%,而对照组脑白质损伤体积则较前无显著变化。积则较前无显著变化。积则较前无显著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脑白质损伤,又称脑白质变性或白质疏松症,其在影像学上被成为白质高信号,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髓鞘脱失、水肿、缺血、缺氧和微梗死引起的脑白质异常改变。脑白质损伤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60~70岁的人群中,87%的人存在皮质下脑白质损伤,68%的人存在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而在80~90岁的人群中,所有人均存在皮质下脑白质损伤,95%的人存在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此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功不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和维生素D缺乏等也是脑白质损伤形成及进展常见的危险因素。
[0003]轻度脑白质损伤并无临床症状,但脑白质损伤一旦出现则会不断进展,严重时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者可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痴呆、尿失禁和步态障碍等,还可有原发病的表现如偏瘫、抽搐和颅内压增高等。
[0004]目前,除继发性脑白质损伤可对因治疗外,原发性脑白质损伤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能够阻止进展和复发。缺乏有效针对性治疗措施。有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可以用于脑白质损伤患者的防治,但此类患者常常合并脑内微出血,应用阿司匹林会显著增加此类患者的脑出血风险。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脑血管病常用药,其是否能够用于脑白质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有争议,且有研究提示强化他汀治疗的确能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且使用袖带束缚时,连接管常常向下垂拉,极易影响使用者的动作,操作不便,容易造成缠绕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及其治疗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控制组件,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调节按钮区,所述调节按钮区由手动选择按钮和根据血压自动调节按钮组成,所述设备本体侧壁设有两组袖带插孔,所述袖带插孔上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端部与袖带本体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MCU,所述MCU与LDO电性连接,所述LDO与DC/DC模块电性连接,所述DC/DC模块与适配器电性连接,且所述DC/DC模块与两组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袖带本体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袖带插孔外侧的设备本体表面呈圆周状等距设有短柱,且所述袖带插孔外边沿设有限位环,所述短柱端部固定连接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转动嵌设有壳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腔设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上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端部与卷簧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管缠绕于活动支架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板和壳体表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袖带插孔内插接有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一端通过转接头与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端部通过转动环与转接头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两组所述袖带本体之间通过互通阀连接,且所述袖带本体上设有泄气阀,所述袖带本体内表面嵌设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袖带本体与连接管连接端设有电磁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MCU与DC/DC模块均与另一个6V的DC/DC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适配器与MCU与充电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锂电池电性连接。
[0012]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下肢,首先测量大腿的动脉血压,然后向袖带内充气使其内部压力为收缩压基础上增加50mmHg,压闭股动脉以阻断下肢动脉血液供应,造成下肢处于缺血状态并维持5分钟,之后将袖带内气体释放使其内部压力降至0mmHg,下肢恢复血液灌注并维持5分钟;反复重复上述下肢缺血和再灌注过程共3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下肢缺血适应训练治疗方法可促进脑白质损伤恢复,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经过12个月治疗,试验组患者脑白质损伤体积减小xx%,而对照组脑白质损伤体积则较前无显著变化。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卷绕容置有连接管的空壳转动嵌设于环形板上,且环形板通过短柱间隔设于袖带插孔外侧,并在插接管和转接头的配合下,使得连接管可自由转动收放,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连接管的长度,使得连接管不会出现垂拉的问题,避免出现缠绕和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环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组件框图。
[0016]图中:100、设备本体;101、调节按钮区;102、插接管;103、袖带插孔;104、限位环;105、环形板;106、短柱;107、壳体;108、连接管;109、袖带本体;110、活动支架;111、卷簧结构;112、转接头。
[0017]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和控制组件,设备本体100上设有调节按钮区101,调节按钮区101由手动选择按钮和根
据血压自动调节按钮组成,设备本体100侧壁设有两组袖带插孔103,袖带插孔103上插接有连接管108,连接管108端部与袖带本体109连接;控制组件包括MCU,MCU与LDO电性连接,LDO与DC/DC模块电性连接,DC/DC模块与适配器电性连接,且DC/DC模块与两组气泵电性连接,气泵的输出端与袖带本体109连接。
[0020]请参阅图2和图3,袖带插孔103外侧的设备本体100表面呈圆周状等距设有短柱106,且袖带插孔103外边沿设有限位环104,短柱106端部固定连接环形板105,环形板105上转动嵌设有壳体107。
[0021]壳体107内腔设有活动支架110,活动支架110上插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端部与卷簧结构111连接,通过活动支架110和卷簧结构111的配合使用使得连接管108卷绕于空壳107内,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自由向外拉出合适的长度,使用方便,连接管108缠绕于活动支架110上。
[0022]环形板105和壳体107表面开设有贯穿孔,袖带插孔103内插接有插接管102,插接管102一端通过转接头112与连接管108连接,连接管108通过转接头112与插接管102连接,且空壳107转动嵌设于环形板105上,使得连接管108可在空壳10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100)和控制组件,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有调节按钮区(101),所述调节按钮区(101)由手动选择按钮和根据血压自动调节按钮组成,所述设备本体(100)侧壁设有两组袖带插孔(103),所述袖带插孔(103)上插接有连接管(108),所述连接管(108)端部与袖带本体(109)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MCU,所述MCU与LDO电性连接,所述LDO与DC/DC模块电性连接,所述DC/DC模块与适配器电性连接,且所述DC/DC模块与两组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袖带本体(10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插孔(103)外侧的设备本体(100)表面呈圆周状等距设有短柱(106),且所述袖带插孔(103)外边沿设有限位环(104),所述短柱(106)端部固定连接环形板(105),所述环形板(105)上转动嵌设有壳体(1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7)内腔设有活动支架(110),所述活动支架(110)上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端部与卷簧结构(111)连接,所述连接管(108)缠绕于活动支架(11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脑白质损伤治疗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训明赵文博李思颉任长虹王媛尹志臣吴隆飞贾米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