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96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目的是解决防爆结构无法回收爆炸物产生的有毒气体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缓冲层、筒形气囊、固定机构组成,缓冲层由内缓冲管、外缓冲管、2个泡沫缓冲块、泡沫夹层组成。内缓冲管、外缓冲管和泡沫夹层组成夹心结构缓冲层。筒形气囊为功能结构材料,拉伸强度大。固定机构由2个端盖、2个夹具套件、4个螺杆组件组成。筒形气囊与2个端盖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其内包裹缓冲层,确保爆轰产物气体从缓冲层排出时保存在筒形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爆轰产物的流动速度,引导爆轰产物气体按预设路线向外排放,通过筒形气囊膨胀收集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爆轰产物,阻止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阻止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阻止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防爆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炸药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能够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如一个炸药包用雷管引爆后,人们所看到的是炸药包立即变成一团火光,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形成烟雾并产生巨大的响声。炸药爆炸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即反应的放热性、过程的高速度和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炸药爆炸时之所以能够膨胀做功并对周围介质造成破坏,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炸药爆炸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大量气体产物,其密度要比正常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大几百倍至几千倍,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同体积的气体被强烈地压缩在炸药爆炸前所占据的体积内,从而造成109~10
10
Pa以上的高压。
[0003]炸药的爆炸反应过程,实质上就是炸药内部的可燃元素和氧元素高速反应的过程。可燃元素与氧元素的比例对爆炸反应和炸药的热化学参数都有显著的影响。由于炸药爆炸时化学反应不完全,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产物。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CO和N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中部为圆柱、两端为长方体;低当量有毒爆炸物气囊回收式防爆结构由缓冲层(1)、筒形气囊(2)、固定机构(3)组成,缓冲层(1)和筒形气囊(2)由内向外同轴嵌套,缓冲层(1)和筒形气囊(2)夹在固定机构(3)的上端面(34)和下端面(34*)之间;缓冲层(1)的上端卡在固定机构(3)的上端面(34)的第一卡槽(311)内,缓冲层(1)的下端卡在固定机构(3)的下端面(34*)的第二卡槽(311*)内;上端面(34)和下端面(34*)通过4个螺杆套件(33)连接;缓冲层(1)由内缓冲管(11)、外缓冲管(12)、2个泡沫缓冲块(13)、泡沫夹层(14)组成;内缓冲管(11)同轴嵌套在外缓冲管(12)中,泡沫夹层(14)位于内缓冲管(11)和外缓冲管(12)之间的夹层内,两个泡沫缓冲块(13)同轴嵌套于内缓冲管(11)两端,与内缓冲管(11)两个端面的间距均为t,两个泡沫缓冲块(13)轴向之间的距离为q;内缓冲管(11)、外缓冲管(12)夹在上端面(34)上的第一卡槽(311)和下端面(34*)上的第二卡槽(311*)之间;内缓冲管(11)为圆筒,内直径为d0,外直径为D0,高度为h0;内缓冲管(11)的侧壁开设多圈沿环向均匀分布的内阵列泄气孔(111),每圈有2N个内阵列泄气孔(111),N为正整数;上下相邻两个内阵列泄气孔(111)间距为l1;内阵列泄气孔(111)为圆形通孔,直径为φ1;内缓冲管(11)材料为金属;外缓冲管(12)为圆筒状,内直径为d1,外直径为D1,高度等于h0;外缓冲管(12)的侧壁开设多圈沿环向均匀分布的外阵列泄气孔(121),每圈有2N个外阵列泄气孔(121);上下相邻两个外阵列泄气孔(121)间距为l2;外阵列泄气孔(121)为圆形通孔,直径为φ2;外缓冲管(12)材料为金属;内缓冲管(11)和外缓冲管(12)同轴装配,且内阵列泄气孔(111)和外阵列泄气孔(121)沿环向的夹角为s;泡沫缓冲块(13)为圆柱状,直径等于d0,泡沫缓冲块(13)材料为金属泡沫;泡沫夹层(14)呈圆筒状,内直径等于D0,外直径等于d1,高度为h2,h2=(h0‑
2t);泡沫夹层(14)材料为金属开孔泡沫;内缓冲管(11)、外缓冲管(12)和泡沫夹层(14)形成夹心结构缓冲层,当爆炸物在内缓冲管(11)中爆炸时,内阵列泄气孔(111)和外阵列泄气孔(121)之间保持的夹角s使得气体向外排出过程存在拐角效应,使得爆轰产物气体速度降低;筒形气囊(2)为薄壁圆筒,内直径为D2,高度为h1;筒形气囊(2)材料为纺织物编织结构和橡胶类涂层组成的功能结构材料;筒形气囊(2)的上端夹在固定机构(3)的上端盖(31)和上夹具套件(32)中间且紧装配压紧,筒形气囊(2)的下端夹在固定机构(3)的下端盖(31*)和下夹具套件(32*)中间且紧装配压紧;当爆炸物产生的大量爆轰产物从缓冲层(1)的外阵列泄气孔(121)排出后,筒形气囊(2)受压膨胀,收集有毒气体爆轰产物;固定机构(3)由上端盖(31)、下端盖(31*)、上夹具套件(32)、下夹具套件(32*)、4个螺杆组件(33)组成;上端盖(31)、下端盖(31*)的形状、结构完全相同,沿缓冲层(1)轴向对称安装在缓冲层(1)和筒形气囊(2)两端;上夹具套件(32)、下夹具套件(32*)的形状、结构完全相同;上端盖(31)嵌于上夹具套件(32)中心、下端盖(31*)嵌于下夹具套件(32*)中心,上端盖(31)、下端盖(31*)通过4个螺杆组件(33)连接,将上端盖(31)、下端盖(31*)和缓冲层(1)固定在一起;上端盖(31)为圆饼状,直径等于D2;上端盖(31)铣出第一内卡槽(311)和第一外卡槽(312),第一内卡槽(311)和第一外卡槽(312)为两个同心的环状槽;上端盖(31)的
圆周方向均匀分布4个固定孔(313);固定孔(313)为上端盖(31)厚度方向的通孔,4个螺杆组件(33)穿过上端盖(31)的4个固定孔(313)、下端盖(31*)上的4个固定孔(313),将上端盖(31)和下端盖(31*)整体连接在一起,固定孔(313)直径为φ3;上端盖(31)材料为金属;上端盖(31)、下端盖(31*)固定缓冲层(1),阻止爆轰产物气体沿缓冲层(1)两端泄漏出去;上夹具套件(32)由2个夹具组件(321)和2个螺钉组件(322)组成;夹具组件(321)由月牙扣(3211)和夹具耳(3212)组成,两个夹具耳(3212)焊接在月牙扣(3211)两端;月牙扣(3211)呈月牙形,通过将长方饼一侧切除半圆形通孔加工而成,切除的半圆形通孔直径等于D2;夹具耳(3212)为中间挖有通孔的长方体;螺钉组件(322)为标准配件;2个夹具组件(321)的半圆形通孔的一侧通过2个螺钉组件(322)固定在一起组成上夹具套件(32),2个半圆形通孔组成一个圆形通孔,将上端盖(31)嵌入,筒形气囊(2)被夹紧在上端盖(31)和上夹具套件(32)之间的缝隙中;上端盖(31)和上夹具套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民族李翔宇林玉亮卢芳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