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双dq控制的光伏多目标功率波动抑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接入电网后的功率波动抑制方法领域,尤其涉及当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光伏逆变器有功、无功功率波动的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入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供电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光伏发电作为最典型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通过逆变器接入到电力系统中,它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来满足电力系统对它的发电要求。
[0003]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全功率逆变器,其输出功率、电流特征均取决于逆变器自身的控制策略。在实际运行当中,光伏逆变器是通过电流控制来完成对输出有功、无功功率的控制。而光伏逆变器中的电流控制本质是控制电流向量,它相对于电压控制更易精确控制幅值和相角,所以现有光伏功率波动控制方法通常是采用传统dq轴下的电流控制来实现的。
[0004]但传统控制方法在当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由于不对称负荷和短路的影响,光伏逆变器中的电流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这是由于在电网有功、无功功率注入的情况下,不平衡电网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双dq控制的光伏多目标功率波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对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电流进行d轴和q轴的解耦,实现正负序分离控制,建立了改进双dq控制的逆变器数学模型;S2:根据S1中的逆变器数学模型提出复功率的改进关系方程;S3:对复功率的改进关系方程进行求逆运算,得到参考电流与参考功率的改进关系式;S4:对改进关系式引入可灵活切换的控制因子γ,并对改进关系式进行化简,当切换不同的γ值时,便可达到多目标的功率波动抑制。2.如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双dq控制的光伏多目标功率波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数学模型如下:其中角频率为w,逆变器输出正序电压、电流在正序d、q轴上的分量分别为输出负序电压、电流在负序d、q轴上的分量分别为输出负序电压、电流在负序d、q轴上的分量分别为电网电压在正、负序d、q轴上的分量分别为逆变器开关损耗、滤波电感内阻已计入电阻中,电阻值为R;逆变器输出回路电感为L,此时时间为t,电网电压在0轴上的分量为E0;当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对光伏逆变器电压方程进行零初始状态的拉氏变换,发现存在d轴和q轴之间耦合问题,光伏逆变器的电压方程正负序分量回路分别引入前馈量,完成d、q轴之间的解耦,从而实现了正负序分离控制,建立了如上式所述的改进双dq控制的逆变器数学模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双dq控制的光伏多目标功率波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复功率的改进关系方程计算如下:
其中P、Q分别为复功率中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0、Q0为光伏逆变器输出的平均有功、无功功率;P
c
、P
s
、Q
c
、Q
s
为当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在d、q轴上的有功、无功功率波动分量,功率波动分量均以2倍基频进行波动。4.如权利要求1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