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黄酸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2275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藤黄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藤黄酸纳米粒,并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处方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藤黄酸纳米粒为平均粒径为338.9nm的圆形纳米粒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能够改善藤黄酸的水溶性,并且在小鼠体内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原料药的抗炎活性。现出了明显优于原料药的抗炎活性。现出了明显优于原料药的抗炎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藤黄酸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藤黄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炎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藤黄酸是从藤黄中提取的笼状呫吨酮类化合物,为藤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已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炎、抗病毒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为天然药物来源的化学成分,藤黄酸还具有高效、低毒、低耐药和不易残留等优势。这都使得藤黄酸具有成为新型药物的巨大潜力。但藤黄酸本身水溶解度极低的性质使其很难作为体内抗炎药物应用于临床的研究与开发中。虽然在强碱性条件下,可以提升藤黄酸的溶解度,但当pH值过大时,又会导致藤黄酸自身的降解。当前添加增溶剂的方法也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都给藤黄酸生产和临床应用开发带来诸多障碍和限制。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可以提高藤黄酸生物利用度的藤黄酸纳米粒来解决藤黄酸的水难溶问题,并结合纳米粒自身具有靶向性的特点使藤黄酸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善藤黄酸水溶性的藤黄酸纳米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藤黄酸纳米粒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述藤黄酸纳米粒制剂在治疗炎症中的应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藤黄酸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将藤黄酸(GA)和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
/>PLA)溶于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中,获得有机相;
[0007](2)取1~3%(m/v)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作为水相,与步骤(1)所得的有机相混合均匀;
[0008](3)冰水浴条件下超声得到初乳;
[0009](4)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作为连续相,将步骤(3)得到的初乳缓慢滴加至搅拌下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
[0010](5)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有机溶剂和部分水;
[0011](6)超速离心后,取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1~6次,经水分散后即得藤黄酸纳米粒(GA

mPEG

PLA

NPs)。
[0012]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0~10:1。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浓度为1~50mg/mL,藤黄酸和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35~1:5。
[0014]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5~5:1。
[0015]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超声的条件为振幅100%,每次超声1~10s,间隔1~10s,超声总时长为30~100s。
[0016]进一步地,步骤(4)中聚乙烯醇浓度为0.1~1%(m/v),搅拌时间为10~200min。
[0017]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离心的条件为离心速率为10000~40000rpm,离心时间为0.5~2h;
[0018]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藤黄酸纳米粒。
[0019]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上述藤黄酸纳米粒在制备治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藤黄酸纳米粒为平均粒径338.9nm的圆形纳米粒颗粒,表面光滑平整,大小均一,分散均匀,表面带负电荷,并且具有极高的包封率和缓释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藤黄酸纳米粒改善了藤黄酸的水溶性,并且在小鼠体内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原料药的抗炎活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涉及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
[0024]图1为GA

mPEG

PLA

NPs的TEM图。
[0025]图2为GA

mPEG

PLA

NPs的粒径分布图。
[0026]图3为GA

mPEG

PLA

NPs的表面电位图。
[0027]图4为GA

mPEG

PLA

NPs的体外释放图。
[0028]图5为GA

mPEG

PLA

NPs对体外炎症模型中炎症介质与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0029]图6为GA

mPEG

PLA

NPs对体内炎症模型中炎症介质与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获得其他的类似的实施例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藤黄酸纳米粒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35mg mPEG

PLA与1mg藤黄酸(GA)共同溶于3ml二氯甲烷与丙酮溶液中(二氯甲烷与丙酮体积比为1:1);
[0034](2)将上述有机溶液加入6mL 2.5%(m/v)聚乙烯醇溶液中,混合均匀;
[0035](3)将步骤(2)所得的溶液立即放入冰浴中,进行超声,振幅100%,每次3s,间隔3s,超声总时长为40s;
[0036](4)超声完毕后,将所得的乳液逐滴加入加至20mL高速磁力搅拌下的0.5%(m/v)的聚乙烯醇溶液中;
[0037](5)滴毕,继续搅拌92min;
[0038](6)在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与部分水;
[0039](7)离心收集藤黄酸纳米粒,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离心速率为40000rpm,离心时间为1h;
[0040](8)取步骤(7)所得的沉淀,水洗三次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分散即得。
[0041]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形貌,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位仪测定藤黄酸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
[0042]藤黄酸纳米粒的TEM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得的藤黄酸纳米粒呈圆球状,表面光滑平整,分散均匀。藤黄酸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看出藤黄酸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大小为338.9nm,zeta电位为

10.2mv。
[0043]经测定,藤黄酸纳米粒的包封率高达85%。
[0044]实施例2
[0045]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0046]通过透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黄酸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藤黄酸和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于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中,获得有机相;(2)取1~3%(m/v)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水相,与步骤(1)所得的有机相混合均匀;(3)冰水浴条件下超声处理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得到初乳;(4)将步骤(3)得到的初乳缓慢滴加至搅拌下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5)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步骤(4)所得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和部分水;(6)离心后,取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1~6次,经水分散后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0~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浓度为1~50mg/mL,藤黄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生吏刘明春田春莲王盈予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