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44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包括纵向主落水管和铺设在地面上的底置蓄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通过纵向主落水管外侧面上的斜置侧向导水管连接上置景观盒,通过底端的斜置底部落水管固定连接底置蓄水箱,利用立体布局,使得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在底部形成蓄水腔室,避免景观表面积水,提升蓄水能力,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大提升;在纵向主落水管固定有用于提升上置景观盒稳定性的侧向限位支架,在斜置侧向导水管和纵向主落水管之间安装有可拆卸式内部加固板,可以提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其适配性。提升其适配性。提升其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景观
,尤其是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地理格局、水文过程、气候条件、生物活力)、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风俗、风尚、伦理、信仰等)的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问的系统生态联系。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
[0003]日常的生态景观结构简单,多为单平面布局设置,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无法对表面积水进行收集储蓄,导致资源利用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解决日常的生态景观结构简单,多为单平面布局设置,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无法对表面积水进行收集储蓄,导致资源利用率有限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包括纵向主落水管和铺设在地面上的底置蓄水箱,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斜置侧向导水管,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斜置底部落水管,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顶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上凸起的一体结构顶部弯折管,所述的斜置底部落水管下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弯折管,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上端设置有上置景观盒,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外侧面位于上置景观盒一侧具有一体结构侧向限位支架,所述的上置景观盒外侧面上开设有下端开口的侧向限位插槽,所述的上置景观盒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装配管,所述的上置景观盒通过底部装配管插入顶部弯折管上端开口内部和顶部弯折管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和纵向主落水管之间设置有内部加固板,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上端斜面上固定连接有n字型结构外部装配框,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外侧面位于斜置侧向导水管内侧具有构n字型结构内侧装配框,所述的内部加固板两端均具有一体结构侧向装配挂钩,所述的内部加固板通过侧向装配挂钩分别套在外部装配框和内侧装配框上与斜置侧向导水管和纵向主落水管固定连接。
[0007]所述的底置蓄水箱内侧面位于夹角位置具有内侧装配管,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通过底部弯折管插入内侧装配管内部和底置蓄水箱内部相连通。
[0008]所述的底置蓄水箱和上置景观盒内侧面上具有侧向限位条,所述底置蓄水箱和上
置景观盒内部位于侧向限位条上端均安装有内置滤孔的底部支撑板。
[0009]所述的上置景观盒内部截面从侧向限位条往底部装配管连接端逐渐变小。
[0010]所述的底部装配管外侧面上具有纵向限位条,所述的顶部弯折管内侧面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纵向限位槽。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通过纵向主落水管外侧面上的斜置侧向导水管连接上置景观盒,通过底端的斜置底部落水管固定连接底置蓄水箱,利用立体布局,使得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
[0013](2)在底置蓄水箱和上置景观盒内侧面固定上置底部支撑板的侧向限位条,从而将底置蓄水箱和上置景观盒内部分隔,在底部形成蓄水腔室,避免景观表面积水,提升蓄水能力,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大提升;
[0014](3)在纵向主落水管固定有用于提升上置景观盒稳定性的侧向限位支架,在斜置侧向导水管和纵向主落水管之间安装有可拆卸式内部加固板,可以提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其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底置蓄水箱内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包括纵向主落水管1和铺设在地面上的底置蓄水箱2,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斜置侧向导水管3,纵向主落水管1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斜置底部落水管4,斜置侧向导水管3顶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上凸起的一体结构顶部弯折管5,斜置底部落水管4下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弯折管6,斜置侧向导水管3上端设置有上置景观盒7,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位于上置景观盒7一侧具有一体结构侧向限位支架8,上置景观盒7外侧面上开设有下端开口的侧向限位插槽9,上置景观盒7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装配管10,上置景观盒7通过底部装配管10插入顶部弯折管5上端开口内部和顶部弯折管5固定连接。
[0020]纵向主落水管1内部通过安装抽水管可以将底部蓄水抽到顶部,再进行浇灌,通过抽水泵来实现。还可以在底部装配管10内部设置手控水阀来控制流量大小。
[0021]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提升内侧支撑性,斜置侧向导水管3和纵向主落水管1 之间设置有内部加固板11,斜置侧向导水管3上端斜面上固定连接有n字型结构外部装配框12,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位于斜置侧向导水管3内侧具有构n 字型结构内侧装配框13,内部加固板11两端均具有一体结构侧向装配挂钩14,内部加固板11通过侧向装配挂钩14分别套在外部装配框12和内侧装配框13 上与斜置侧向导水管3和纵向主落水管1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底置蓄水箱2内侧面位于夹角位置具有内侧装配管15,
斜置侧向导水管3通过底部弯折管6插入内侧装配管15内部和底置蓄水箱2内部相连通,进一步地,为了配合铺设和排水,底置蓄水箱2和上置景观盒7内侧面上具有侧向限位条16,底置蓄水箱2和上置景观盒7内部位于侧向限位条16上端均安装有内置滤孔的底部支撑板17。
[0023]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内部导水,上置景观盒7内部截面从侧向限位条16往底部装配管10连接端逐渐变小,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固定限位,底部装配管10 外侧面上具有纵向限位条,顶部弯折管5内侧面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纵向限位槽。
[0024]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通过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上的斜置侧向导水管3连接上置景观盒7,通过底端的斜置底部落水管4固定连接底置蓄水箱2,利用立体布局,使得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在底置蓄水箱2和上置景观盒7内侧面固定上置底部支撑板17的侧向限位条16,从而将底置蓄水箱 2和上置景观盒7内部分隔,在底部形成蓄水腔室,避免景观表面积水,提升蓄水能力,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大提升;在纵向主落水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包括纵向主落水管(1)和铺设在地面上的底置蓄水箱(2),其特征是: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斜置侧向导水管(3),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1)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斜置底部落水管(4),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3)顶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上凸起的一体结构顶部弯折管(5),所述的斜置底部落水管(4)下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弯折管(6),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3)上端设置有上置景观盒(7),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位于上置景观盒(7)一侧具有一体结构侧向限位支架(8),所述的上置景观盒(7)外侧面上开设有下端开口的侧向限位插槽(9),所述的上置景观盒(7)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底部装配管(10),所述的上置景观盒(7)通过底部装配管(10)插入顶部弯折管(5)上端开口内部和顶部弯折管(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景观用蓄水绿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3)和纵向主落水管(1)之间设置有内部加固板(11),所述的斜置侧向导水管(3)上端斜面上固定连接有n字型结构外部装配框(12),所述的纵向主落水管(1)外侧面位于斜置侧向导水管(3)内侧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徐静娴李彦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棠澍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