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20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2
一种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具备:第一缸体(12),在该第一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一活塞(12b)被划分出的第一室(24a)和第二室(24b);第二缸体(14),在该第二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二活塞(14b)被划分的第三室(26a)和第四室(26b);以及活塞杆(16),该活塞杆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彼此连结,增压装置(70)的一次压力被向第一室供给,并且增压装置的二次压力被向第四室供给,压力流体从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压力流体从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压力流体从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流体的增压装置组合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对作为从压缩机供给的一次压力的空气增压,并且将其作为规定的二次压力输出的增压装置。
[0003]作为这样的增压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

084270号公报记载了在增压用缸体的两侧配设了驱动用缸体的增压装置。如该文献所述,从增压装置输出的增压后的流体通常以贮存于外部的箱体,并且从该箱体向流体压力设备供给的方式被使用。
[0004]然而,在流体压力设备所使用的流体的量大幅超过增压装置的排出流量的情况下,贮存于箱体内的压力流体被迅速地消耗,箱体内的压力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因此,有无法以充分的压力向流体压力设备供给流体的担忧。另外,除了增压装置的动作速度变大,压力流体的消耗量增大以外,还有增压装置的寿命降低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以上述事项为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输出增压装置的二次压力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与针对一次压力输出规定的二次压力的流体的增压装置连接,具备:第一缸体,在该第一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一活塞被划分出的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二缸体,在该第二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二活塞被划分出的第三室和第四室;以及活塞杆,该活塞杆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彼此连结,一次压力被向第一室供给,并且二次压力被向第四室供给,并且压力流体从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
[0007]根据上述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从第二气缸的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的压力流体被维持在接近由增压装置设定的二次压力的压力,并且能够以稳定的压力输出。另外,由于能够使增压装置的动作速度变缓慢,因此能够实现压力流体的消耗量减少,并且能够实现增压装置的长寿命化。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具有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结的结构,增压装置的一次压力作用于该第一活塞,增压装置的二次压力作用于该第二活塞,由于压力流体从被供给二次压力的室被向外部取出,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输出增压装置的二次压力。另外,由于增压装置的动作速度变缓慢,因此压力流体的消耗量降低,并且增压装置的耐久性提高。
[0009]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的以下的实施的方式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组合的增压装置的例子的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的俯视图。
[0012]图3是图2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沿图2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14]图5是在图2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位于规定的动作位置时的与图4对应的图。
[0015]图6是在图2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位于其他动作位置时的与图4对应的图。
[0016]图7是表示从图2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输出的流体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的图。
[0017]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和增压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的沿IX

I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首先对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组合的流体的增压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接着列举多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进行说明。此外,被使用的流体是压缩空气等压力流体。
[0020](增压装置的例子)
[0021]如图1例示的那样,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组合的流体的增压装置70具备中心体72;夹着中心体72而在其两侧连续设置的一对缸体74a、74b;在这些缸体74a、74b内滑动的活塞76a、76b以及连结这些活塞76a、76b的杆78。在中心体72设置有入口端口80、出口端口82以及排出端口84,入口端口80与未图示的流体供给源(压缩机)连接。
[0022]缸体74a、74b通过活塞76a、76b被划分为内侧的增压室86a、86b和外侧的驱动室88a、88b。增压室86a、86b经由设置于中心体72的入口止回阀90a、90b而与入口端口80连通,并且经由出口止回阀92a、92b而与出口端口82连通。驱动室88a、88b与设置于中心体72的切换阀94连接,用于切换切换阀94的推杆96a、96b向增压室86a、86b内突出。另外,增压装置70具备用于调节出口端口82的流体的二次压力的调速器98。
[0023]当该增压装置70的活塞76a经由切换阀94并通过向一侧的驱动室88a供给的压力流体向图1的左方向移动时,一侧的增压室86a的压力流体被增压,通过出口止回阀92a从出口端口82输出。此时,另一侧的驱动室88b内的压力流体经由切换阀94从排出端口84排出。并且,当在该行程末端附近活塞76a按压推杆96a时,切换阀94被切换而向另一侧的驱动室88b供给压力流体。
[0024]由此,活塞76b向图1的右方向移动,另一侧的增压室86b的压力流体被增压,通过出口止回阀92b从出口端口82输出。此时,一侧的驱动室88a内的压力流体经由切换阀94从排出端口84排出。然后,当在该行程末端附近活塞76b按压推杆96b时,切换阀94被切换为图示的状态。增压装置70重复进行上述的一系列动作,直到出口端口82的流体的压力到达设定了的二次压力。
[0025](第一实施方式)
[0026]接着,参照图2~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10进行说明。
[0027]如图4所示,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10由串联地连接的第一缸体12和第二缸体14构
成。第一缸体12具有长方体状的第一缸体管12a和滑动自如地配设于在第一缸体管12a形成的圆形的缸体孔内的圆形的第一活塞12b。第二缸体14具有长方体状的第二缸体管14a和滑动自如地配设于在第二缸体管14a形成的圆形的缸体孔内的圆形的第二活塞14b。
[0028]第一活塞12b通过第一螺母17a连结固定于活塞杆16的一端侧,第二活塞14b通过第二螺母17b连结固定于活塞杆16的另一端侧。因此,第一活塞12b和第二活塞14b与活塞杆16一同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第一活塞12b的外径比第二活塞14b的外径大。
[0029]在第一缸体管12a与第二缸体管14a之间设置有矩形板状的中间罩18。在第一缸体管12a的从中间罩18离开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矩形板状的第一端部罩20,在第二缸体管14a的从中间罩18离开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矩形板状的第二端部罩22。当第一活塞12b位于与第一端部罩20抵接的位置(参照图5)时,由第一活塞12b、第二活塞14b以及活塞杆16构成的组装体(以下,称为“活塞组装体”)能够在与第一活塞12b和中间罩18抵接的位置(参照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10、40),与针对一次压力输出规定的二次压力的流体的增压装置(70)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缸体(12、42),在该第一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一活塞(12b、42b)被划分出的第一室(24a、54a)和第二室(24b、54b);第二缸体(14、44),在该第二缸体的内部具有通过第二活塞(14b、44b)被划分出的第三室(26a、56a)和第四室(26b、56b);以及活塞杆(16、46),该活塞杆将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彼此连结,所述一次压力被向所述第一室供给,所述二次压力被向所述第四室供给,并且压力流体从所述第四室被向外部取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输出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径比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径大,所述第二室和所述第三室向大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桑洋二脇和文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