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99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8
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包括箱体、移动板、第一连接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上压力辊、下压力辊和齿轮;箱体相互远离的侧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移动板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多组装配齿,移动板滑动连接箱体;第一连接杆穿过箱体的内壁并设有转盘,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用于限制移动板位置的定位组件;齿轮安装在第一连接杆的两端,齿轮与多组装配齿啮合连接;上压力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并转动连接移动板;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下压力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箱体内壁,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内壁并转动连接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压力辊之间距离,便于对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布料轧光。的布料轧光。的布料轧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

技术介绍

[0002]轧光,又称压光,重革整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利用纤维在混热条件下的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或轧出平行的细密斜线,以增进织物光泽的整理过程;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或刻有密集的平行斜线,常附有加热装置;软辊为纤维辊或聚酰胺塑料辊。
[0003]现在使用的轧光机,通常为两个固定的辊进行挤压,这样则使得轧光机的压力固定,不可调节,对于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布料轧光时则产生不便,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本技术可以调节压力辊之间距离,便于对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布料轧光。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包括箱体、移动板、第一连接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上压力辊、下压力辊和齿轮;
[0008]箱体相互远离的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第一滑槽和第一通孔;移动板设有两组,每组移动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均匀设有多组装配齿,每组移动板上均设有多组滑块;多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多组第一滑槽;
[0009]第一连接杆位于箱体内,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穿过箱体的内壁并设有转盘,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两组移动板位置的定位组件;齿轮设有两组,两组齿轮均安装在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两组齿轮分别与多组装配齿啮合连接;
[0010]上压力辊和下压力辊并排分布在箱体内,上压力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其中一组第一转轴穿过一组第一通孔并转动连接一组移动板,另一组第一转轴依次穿过另一组第一通孔和另一组移动板并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第一电机连接移动板;下压力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轴;两组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箱体内壁,其中一组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内壁并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第二电机连接箱体的侧端面。
[0011]优选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圆环、固定块、转动杆和弹簧;
[0012]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装配槽;圆环设有两组,两组圆环分别安装在两组装配槽内,两组圆环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杆;每组第二连接杆上均设有第二滑槽;箱体上设有两组第二通孔;定位杆位于箱体内,定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二通孔并连接第二连接杆;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定位杆和一组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块连接箱体侧端面;转动杆转动连接固定块,转动杆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连接第二滑槽;其中,圆环、固定块、转动杆
和弹簧一一对应。
[0013]优选的,箱体的底面均匀设有多组橡胶支撑脚。
[0014]优选的,第一通孔为条形通孔。
[0015]优选的,第一滑槽为T型滑槽;多组滑块均为T型滑块。
[0016]优选的,第二电机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罩;防护罩连接箱体的侧端面。
[0017]优选的,转盘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层。
[0018]优选的,上压力辊和下压力辊外侧均套设有橡胶套。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中,在对上压力辊的位置进行调整前,工作人员将两组第二连接杆和定位杆移动至固定块处,转动转动杆,限位块由第二滑槽滑出至第二连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侧,松开两组第二连接杆,两组第二连接杆在两组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与限位块进行挤压固定;转动转盘带动两组齿轮和第一连接杆转动,两组齿轮与多组装配齿啮合连接,齿轮转动带动两组移动板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和上压力辊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控制上压力辊与下压力辊之间的距离;调整好上压力辊的位置后,将限位块向下转动,两组第二连接杆在两组弹簧的拉力作用下靠近两组移动板且将定位杆插入相邻的两组装配齿内,对两组移动板进行固;再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对布料进行挤压;本技术可以调节压力辊之间距离,便于对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布料轧光。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中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箱体;101、第一滑槽;102、第一通孔;103、第二通孔;2、移动板;201、装配齿;3、第一转轴;4、定位杆;5、转盘;6、第一连接杆;601、装配槽;7、第二连接杆;701、第二滑槽;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防护罩;11、上压力辊;12、下压力辊;13、齿轮;14、圆环;15、第二转轴;16、固定块;18、转动杆;19、限位块;20、弹簧;21、橡胶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包括箱体1、移动板2、第一连接杆6、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9、上压力辊11、下压力辊12和齿轮13;
[0028]箱体1相互远离的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第一滑槽101和第一通孔102;移动板2设有两组,每组移动板2的一侧端面上均均匀设有多组装配齿201,每组移动板2上均设有多组滑块;多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多组第一滑槽101;
[0029]第一连接杆6位于箱体1内,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均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设有转盘5,
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两组移动板2位置的定位组件;齿轮13设有两组,两组齿轮13均安装在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两组齿轮13分别与多组装配齿201啮合连接;
[0030]上压力辊11和下压力辊12并排分布在箱体1内,上压力辊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3;其中一组第一转轴3穿过一组第一通孔102并转动连接一组移动板2,另一组第一转轴3依次穿过另一组第一通孔102和另一组移动板2并连接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第一电机8连接移动板2;下压力辊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轴15;两组第二转轴15均转动连接箱体1内壁,其中一组第二转轴15的一端穿过箱体1内壁并连接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第二电机9连接箱体1的侧端面。
[0031]本技术中,转动转盘5带动两组齿轮13和第一连接杆6转动,两组齿轮13与多组装配齿201啮合连接,齿轮转动带动两组移动板2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8和上压力辊1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控制上压力辊11与下压力辊12之间的距离;调整好距离后由定位组件将两组移动板2的位置固定,启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移动板(2)、第一连接杆(6)、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9)、上压力辊(11)、下压力辊(12)和齿轮(13);箱体(1)相互远离的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第一滑槽(101)和第一通孔(102);移动板(2)设有两组,每组移动板(2)的一侧端面上均均匀设有多组装配齿(201),每组移动板(2)上均设有多组滑块;多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多组第一滑槽(101);第一连接杆(6)位于箱体(1)内,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均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设有转盘(5),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两组移动板(2)位置的定位组件;齿轮(13)设有两组,两组齿轮(13)均安装在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两组齿轮(13)分别与多组装配齿(201)啮合连接;上压力辊(11)和下压力辊(12)并排分布在箱体(1)内,上压力辊(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3);其中一组第一转轴(3)穿过一组第一通孔(102)并转动连接一组移动板(2),另一组第一转轴(3)依次穿过另一组第一通孔(102)和另一组移动板(2)并连接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第一电机(8)连接移动板(2);下压力辊(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轴(15);两组第二转轴(15)均转动连接箱体(1)内壁,其中一组第二转轴(15)的一端穿过箱体(1)内壁并连接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第二电机(9)连接箱体(1)的侧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光机用可调节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4)、圆环(14)、固定块(16)、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斐尔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