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川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871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具体涉及覆膜支架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位于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内盘、侧管、电磁铁和内杆,在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通过引导管将支架移动到安装位置,当支架到达安装位置时,通过输气设备往引导管内输气,气体通过引导管分别第一内盘与第二内盘内,然后通过通孔进入四周的侧管,使侧管内部的气压增加,将侧管内部的内杆向外推动,使挡片带动两侧的连接架沿着连接轴展开,直到外模贴附在血管的内壁上,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完毕,简化了对覆膜支架的安装。简化了对覆膜支架的安装。简化了对覆膜支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覆膜支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覆膜支架指的是金属支架上涂覆特殊膜性材料(聚四氟乙烯、涤纶、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支架。其中的覆膜起到人工血管的作用以将血流导向各血管分支中,而支架则起到径向支撑并锚定覆膜的作用。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如现有的覆膜支架在进行安装时,需要通过引导管将覆膜支架放入安装位置,然后将支架展开,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通过设置第一内盘、侧管、电磁铁和内杆,在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通过引导管将支架移动到安装位置,当支架到达安装位置时,通过输气设备往引导管内输气,气体通过引导管分别第一内盘与第二内盘内,然后通过通孔进入四周的侧管,使侧管内部的气压增加,将侧管内部的内杆向外推动,使挡片带动两侧的连接架沿着连接轴展开,直到外膜贴附在血管的内壁上,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完毕,简化了对覆膜支架的安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位于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盘,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位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内盘,所述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膜,所述支架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膜,所述内膜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块挡片,若干块所述挡片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第一内盘的外表面四周固定安装有侧管,所述侧管的内部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盘和第二内盘均与支架相连通,所述第一内盘与第二内盘均为中空结构。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块所述挡片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管与内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盘内壁位于侧管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侧管通过通孔与第一内盘相连通。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架与挡片的连接端插入有连接轴,所述挡片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片。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膜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贴膜,所述内膜通过粘贴膜与外膜粘连。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架的内表面设置有胶膜。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设有第一内盘、侧管、电磁铁和内杆,在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通过引导管将支架移动到安装位置,当支架到达安装位置时,通过输气设备往引导管内输气,
气体通过引导管分别第一内盘与第二内盘内,然后通过通孔进入四周的侧管,使侧管内部的气压增加,将侧管内部的内杆向外推动,使挡片带动两侧的连接架沿着连接轴展开,直到外膜贴附在血管的内壁上,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完毕,简化了对覆膜支架的安装;
[0014]2、通过设有胶膜、内膜、外膜和粘贴膜,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外膜,内侧安装有内膜,在向外扩张时,内膜与外膜会一同向外扩张,并且内膜的两端通过挡片与连接架进行按压,避免出现脱模的现象,增加了覆膜支架的使用效果,同时内膜的内侧设置有胶膜,增加了内膜的密封性,避免出现内漏的现象,内膜的外侧设置有粘贴膜,增加了与支架和外膜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内盘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连接架与挡片的连接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内膜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为:1、支架;2、引导管;3、第一内盘;4、第二内盘;5、外膜;6、内膜;7、挡片;8、连接架;9、侧管;10、内杆;11、电磁铁;12、通孔;13、连接轴;14、钢片;15、粘贴膜;16、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引导管2,所述引导管2的外表面位于支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盘3,所述引导管2的外表面位于支架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内盘4,所述支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膜5,所述支架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膜6,所述内膜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块挡片7,若干块所述挡片7之间设置有连接架8,所述第一内盘3的外表面四周固定安装有侧管9,所述侧管 9的内部设置有内杆10,所述内杆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1。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盘3和第二内盘4均与支架1相连通,所述第一内盘3与第二内盘4均为中空结构,当支架1到达安装位置时,通过输气设备往引导管2内输气,气体通过引导管2分别第一内盘3与第二内盘4内。
[0024]进一步的,若干块所述挡片7之间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挡片7与连接架8通过连接轴13连接呈环形,向外展开后带动支架1一同向外展开,直到外膜5贴附在血管的内壁上,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完毕。
[0025]进一步的,所述侧管9与内杆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盘3内壁位于侧管9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2,所述侧管9通过通孔12与第一内盘3相连通,通过通孔12进入四周的侧管9,使侧管9内部的气压增加,将侧管9内部的内杆10向外推动。
[002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8与挡片7的连接端插入有连接轴13,所述挡片 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钢片14,关闭内杆10一端的电磁铁11,使挡片7上的钢片14与电磁铁11失去磁力连接,接着通过引导管2将侧管9内部的气体抽取,降低侧管9内部的气压,将内杆10收回到侧管9,最后将引导管2抽出即可。
[0027]进一步的,所述内膜6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贴膜15,所述内膜6通过粘贴膜15与外膜5粘连,增加了与支架1和外膜5的连接效果,在向外扩张时,内膜6与外膜5会一同向外扩张。
[002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8的内表面设置有胶膜16,增加了内膜6的密封性,避免出现内漏的现象。
[0029]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0]参照说明书附图1

3,在对覆膜支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通过引导管2将支架1移动到安装位置,当支架1到达安装位置时,通过输气设备往引导管2 内输气,气体通过引导管2分别第一内盘3与第二内盘4内,然后通过通孔 12进入四周的侧管9,使侧管9内部的气压增加,将侧管9内部的内杆10向外推动,使挡片7带动两侧的连接架8沿着连接轴13展开,挡片7与连接架 8通过连接轴13连接呈环形,向外展开后带动支架1一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引导管(2),所述引导管(2)的外表面位于支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盘(3),所述引导管(2)的外表面位于支架(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内盘(4),所述支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膜(5),所述支架(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膜(6),所述内膜(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块挡片(7),若干块所述挡片(7)之间设置有连接架(8),所述第一内盘(3)的外表面四周固定安装有侧管(9),所述侧管(9)的内部设置有内杆(10),所述内杆(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内漏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盘(3)和第二内盘(4)均与支架(1)相连通,所述第一内盘(3)与第二内盘(4)均为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妮娅王佳雯毛若馨魏萌梁诗琦赖艳霞刘雨刘霜飞黄佳荣李翔宇宋锦渲胡腾耀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