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强效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强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流动在传热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封装、可用于毫米甚至微米级的高热流密度热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航空、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安装的时候结构均较为紧凑,导致内部相邻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可以进行调节,进而对发挥换热器的高效换热产生阻阻碍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强效换热器,具备对微通道阵列管换热间距进行调节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安装的时候结构均较为紧凑,导致内部相邻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可以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对微通道阵列管换热间距进行调节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强效换热器,包括底部安装座,所述底部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撑挡板,右侧所述顶部支撑挡板的外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强效换热器,包括底部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撑挡板(2),右侧所述顶部支撑挡板(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竖直滑动板(3),所述竖直滑动板(3)的内部插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槽管(5),所述螺纹槽管(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直螺杆(6),所述竖直螺杆(6)的底部固定开设有联动槽(7),两个所述竖直螺杆(6)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联动槽(7)的内部插接有联动插接杆(9),所述连接杆(4)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换热管(10),所述螺旋换热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1),两个所述连接座(11)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连接管(12),所述螺旋换热管(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转动座(13),所述转动座(1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夹杆(14),左侧所述顶部支撑挡板(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15),所述转动盘(1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转动盘(15)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挡板(17),所述底部安装座(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顶部安装座(18),所述顶部安装座(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19),所述支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座(20),所述底部安装座(1)的中部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21),右侧所述顶部支撑挡板(2)的中部开设有竖直滑槽(22),所述螺旋换热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换热器底座(23)。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龙,王华,李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