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文铸专利>正文

饮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6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饮水机,包括底座、支柱、本体,支柱连接在底座和本体之间,并且与底座和本体成一体结构,在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自上而下活动设置有:水樽圈、封水垫和装水套,在所述水樽圈内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封水垫位于所述水樽圈的下面,连接水樽圈和装水套,在该封水垫上设有排气孔和第二进水口,在该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连接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水阀,在所述装水套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本体底面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水阀,与所述第二孔水阀下方连接有控制水从出水口流出的控水开关。(*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水机,特别涉及一种小型适合于各种饮料的饮水机。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市场上买到的300ml,500ml,1500ml的矿泉水或各种饮料,常常是直接对嘴饮用,这种饮用方法,不仅尴尬,而且在一次饮用不完的情况下,下次再饮用的情况下,瓶口的卫生无法保证,而且瓶中剩余的液体不方便保存。而现在市面上的饮水机,一般都是大型家庭式的,体形较大,适合于大型桶装矿泉水或纯净水,还没有任何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饮水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饮水机,这种饮水机可以使市面上出售的饮料直接安装在上面,通过饮水机接饮料和储存饮料。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饮水机,包括底座、支柱、本体,支柱连接在底座和本体之间,并且与底座和本体成一体结构,在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本体内自上而下活动设置有水樽圈、封水垫和装水套,在所述水樽圈内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封水垫位于所述水樽圈的下面,连接水樽圈和装水套,在该封水垫上设有排气孔和第二进水口,在该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连接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水阀,在所述装水套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本体底面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水阀,与所述第二孔水阀下方连接有控制水从出水口流出的控水开关。所述的控水阀可以包括套有弹簧的阀门芯,胶帽,所述阀门芯设置在进水口的下方,所述胶帽设置在进水口的上方,阀门芯的芯头部分可从进水口穿过,将所述胶帽顶起。所述的底面下可以连接有底盖,在底盖上设置有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通过底管连接。所述的控水开关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底管之间,可以推动底管上下运动。所述的控水开关可以由手柄杆和手按制组成。所述的水樽圈可以为中空结构,内部有凸起,所述第一进水口可以设置在该凸起的顶面上。所述的封水垫上可以有梯形凸起,该凸起能插进所述水樽圈凸起下的凹槽内。在所述装水套和所述本体地底面之间可以安装有胶套,所述的阀门芯和弹簧设置在该胶套内。所述的支柱上可以设置有杯托,支柱对应所述杯托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数量可以为三个。所述的底座上可以设置底片和装水盘,在装水盘内可以设置有垫托。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本技术由于在水樽圈与封水垫之间设置了第一控水装置,将买到的瓶装饮料开启后安装进去时,水就不会从瓶口溢出,在装水套和本体之间设置了第二控水装置,操作控水开关,水就可以从出水口流出,本技术直接解决了人们用嘴直接对瓶饮水时的尴尬,实现了瓶装饮料通过饮水机到杯中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侧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由包括底座1、支柱2、本体3,支柱2连接在底座1和本体3之间,并且与底座1和本体3成一体结构。本体3为柱状结构,在本体3内自上而下依次活动设置有水樽圈4、封水垫5和装水套6。所述的水樽圈4为中空的圆柱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直径略大于下部的直径,在所述水樽圈的内部有凸起结构61,在该凸起结构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入水口21,在所述第一出水口21的下部,即所述凸起内设置有阀门芯28,该该阀门芯的外围环绕有弹簧29,在所述第一入水口21的上部设置有胶帽31,胶帽31将该第一入水口21覆盖,所述的阀门芯28和弹簧29可在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阀门芯28的芯头部分可穿过第一出水口21。当阀门芯28向上运动阀门芯28的芯头部分穿过第一出水口21,就将覆盖在第一入水口21上的胶帽31向上顶起,而当阀门芯28向下运动,芯头部分从第一出水口21中缩回,所述胶帽31则又覆盖在第一入水口21的上面。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的封水垫5的竖截面为U型结构,在U型底面设置有第二入水口22,该第二入水口22的边缘为向上凸起的梯形结构62,如图2所示,该梯形结构62可以插接到所述水樽圈4上的凸起结构61内,并向上顶起所述阀门芯28,使该阀门芯28向上运动穿过第一入水口21,并顶起覆盖在第一入水口21上的胶帽31,水就可以从所述水樽圈4的经过第一入水口21、流到第二入水口22的下面。所述的封水垫5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孔70,当封水垫5和所述的水樽圈4插接在一起时,在封水垫5的侧面与水樽圈4的侧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排气通道71。所述的装水套6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和所述封水垫5之间,封水垫5覆盖在装水套6的上面并将其密封,在装水套6的底面设置有第三入水口23。所述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24,该第一出水口24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入水口23上下对应。在所述第三入水口23的下侧左右两侧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4的上部左右两侧设置有胶套9,在胶套9内设置有阀门芯38,阀门芯38的外围环绕有弹簧39,在所述第三入水口23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阀门芯38向对应的胶帽41,所述的阀门芯38可在力的作用上下运动,阀门芯38的芯头部分可穿过第三出水口23。当阀门芯38向上运动阀门芯38的芯头部分穿过第三出水口23时,就将覆盖在第三入水口23上的胶帽41向上顶起,而当阀门芯38向下运动,芯头部分从第三出水口23中缩回,所述胶帽41则又覆盖在第三入水口23的上面。所述本体底面的下侧连接有一个底盖16,所述底盖16上开有一个与所述出水口24相对应的第二出水口25,在该第二出水口25的上部,所述第一出水口24的内侧插接有底管17,该底管17可沿第一出水口24上下运动。所述底管17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底管17就推动位于第三入水口23和第一出水口24之间的阀门芯38上下运动。在所述底管17和所述底套16之间安装有控制水流出的控水开关8,控水开关8由手柄杆14和手按置15组成,手柄杆14的一端上安装有手按置15,手按置15可供人直接按动,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套16与所述底管17之间。整个饮水机的工作过程是这样完成的将水樽圈4从饮水机上取下,翻转套在一瓶打开瓶塞的饮料上,使饮料的瓶口对着水樽圈内的胶帽31,然后将水樽圈4立正放置到封水垫5上,封水垫5上的梯形结构62插入水樽圈4中的凸起结构61内,该梯形结构62同时推动阀门芯28向上运动,阀门芯28向上运动将覆盖在第一入水口21上的胶帽31顶起,饮料瓶中的液体就经第一入水口21,第二入水口22流入到装水套6内。按下控水开关8上的手按置15,手柄杆14向下运动,同时推动与手柄杆14连接的底管17向上运动,底管17推动阀门芯38和弹簧40向上运动,阀门芯38向上运动将位于第三入水口23上的胶帽41顶起,位于装水套6中的液体就经第三入水口23,底管17,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流出到饮水机之外,同样,放开控水开关8,手柄杆14对底管17,底管17对阀门芯38的作用力解除,弹簧40向下恢复原状,阀门芯38从第三进水口23中缩回,胶帽41下降重新将第三进水口23覆盖,水流停止。本技术可以适合从市场上买回的瓶装饮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弥补了现代饮水机种类上的不完全。另外,在本技术的底面1上可以设置有装水盘11,该装水盘11内设置有垫托12,所述的垫托12上有凹槽设计,这样杯子放置在托垫上不易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水机,包括底座、支柱、本体,支柱连接在底座和本体之间,并且与底座和本体成一体结构,在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自上而下活动设置有水樽圈、封水垫和装水套,在所述水樽圈内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封水垫位于所述水樽圈的下面,连接水樽圈和装水套,在该封水垫上设有排气孔和第二进水口,在该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连接有控制水流的第一控水阀,在所述装水套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本体底面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水阀,与所述第二孔水阀下方连接有控制水从出水口流出的控水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水阀包括套有弹簧的阀门芯,胶帽,所述阀门芯设置在进水口的下方,所述胶帽设置在进水口的上方,阀门芯的芯头部分可从进水口穿过,将所述胶帽顶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下连接有底盖,在底盖上设置有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铸
申请(专利权)人:梁文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