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阳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56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8
本申请公开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包括柱形腔体、活塞,柱形腔体上端固定上盖,上盖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旋副旋合螺纹杆,上盖下侧中间位置固定压绒腔上端,压绒腔与螺纹杆同轴设置,活塞与螺纹杆下端固定或转动连接,螺纹杆上端固定手柄,压绒腔下部外侧表面贴合固定两个电加热板,两个电加热板之间设置有空挡,压绒腔上位于空挡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径向贯穿压绒腔侧壁的透气孔,所述的柱形腔体通过螺旋副旋合下盖,所述的电加热板通过线路连接外接电源,无需使用艾条或艾柱的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根据患者灸疗热度的需要,调整下盖与压绒腔的距离,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


[0001]本技术涉及艾灸
,具体为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

技术介绍

[0002]艾灸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指用燃烧的艾绒或艾柱在皮肤表层的穴位、经络上作熏疗,利用燃烧中产生的药物化学作用、红外辐射以及温热刺激,到达美容、疗效、保健之效。艾灸疗法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载:“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0003]灸法种类方法繁多,在人类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施灸材料、施灸方法以及灸具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多样化治疗方案。随着灸具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灸法也从烧灼灸法向温和灸法的方向发展。灸具的使用有效防止了艾灰脱落导致的皮肤烫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使艾灸操作更加简便,应用更加广泛。
[0004]然而,市面上的灸具都必须搭配单独购买的艾条或艾柱使用,增加了灸疗的成本。此外,艾条和艾柱加工所使用的绵纸、桑皮纸等也不可避免地提高了艾烟的释放量,长期使用对人体呼吸道健康及环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灸具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艾条或艾柱的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提升灸疗的便捷性,降低灸疗成本,降低艾烟的释放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包括柱形腔体1、下盖2、电加热板3、活塞4、压绒腔5、上盖8,所述的柱形腔体1上端固定上盖8,上盖8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旋副旋合螺纹杆6,上盖8下侧中间位置固定压绒腔5上端,上盖8下侧中进位置固定压绒腔5,压绒腔5与螺纹杆6同轴设置,螺纹杆6位于压绒腔5内侧,活塞4与螺纹杆6下端固定或转动连接,螺纹杆6上端向上穿过上盖8后固定手柄7,压绒腔5下部外侧表面贴合固定两个电加热板3,两个电加热板3沿着压绒腔5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两个电加热板3之间设置有空挡,压绒腔5上位于空挡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径向贯穿压绒腔侧壁的透气孔501;
[0007]所述的柱形腔体1通过螺旋副旋合下盖2,下盖2位于柱形腔体1下端位置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透热孔201,用于艾绒产生的热量透过透热孔201对患者进行艾灸,所述的电加热板3通过线路连接外接电源。
[0008]所述的若干个径向的透气孔501沿着上下方向等间距设置。
[0009]所述的柱形腔体1呈圆柱形的空腔结构,柱形腔体1上端通过螺旋副安装上盖8。
[0010]柱形腔体1旋紧下盖2时,压绒腔5下端与下盖2接触。
[0011]与现有灸具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无需搭配艾条或艾柱使用,而是直接在燃烧室内填充艾绒,提升了灸疗的便捷性,降低了灸疗成本,同时降低了艾烟的释放
量,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对人体呼吸道及环境的危害,根据患者灸疗的需要,调整下盖距离压绒腔的距离,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 中A

A处的断面图。
[0014]附图标记:1

柱形腔体、2

下盖、3

电加热板、4

活塞、5

压绒腔、6

螺纹杆、7

手柄、8

上盖、201

透热孔、501

透气孔、801

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包括:柱形腔体1、下盖2、电加热板3、活塞4、压绒腔5、螺纹杆6、手柄7、上盖8,所述的柱形腔体1呈圆柱形的空腔结构,柱形腔体1上端通过螺旋副安装上盖8,上盖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旋合螺纹杆6,上盖8下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圆柱形凸台801,凸台801过盈安装压绒腔5内孔上端,即上盖8下侧中间位置固定压绒腔5上端,压绒腔5与螺纹杆6同轴设置,螺纹杆6位于压绒腔5内侧,压绒腔5内滑动安装活塞4,活塞4与螺纹杆6下端固定或转动连接,螺纹杆6上端向上穿过上盖8后固定手柄7,压绒腔5下部外侧表面贴合固定两个电加热板3,两个电加热板3沿着压绒腔5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两个电加热板3之间设置有空挡,压绒腔5上位于空挡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径向贯穿压绒腔侧壁的透气孔501,若干个径向的透气孔501沿着上下方向等间距设置,
[0017]所述的柱形腔体1通过螺旋副旋合下盖2,下盖2位于柱形腔体1下端位置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透热孔201,用于艾绒产生的热量透过透热孔201对患者进行艾灸。
[0018]所述的电加热板3通过线路穿出柱形腔体1连接外接电源。
[0019]使用时,将下盖2向下旋出,旋转手柄7,将活塞4上移至行程的上极限位置,将压绒腔5内从下端填满艾绒,下盖2旋紧在柱形腔体1的下端,压绒腔5下端贴合在下盖2上表面,反向转动手柄,使活塞4下移,压紧艾绒,通过电加热板3加热艾绒,手持或者采用夹持支架固定柱形腔体1,对患者需要艾灸部位进行灸疗,烟气从透气孔501以及压绒腔5下端散出,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对艾灸皮肤敏感程度,旋转下盖2,调整下盖2透热孔201距离压绒腔5的距离,此时由于艾绒被压仅,在压绒腔侧壁的压力作用下,不会脱落,防止患者灸疗过程中出现过热或者温度达不到的情况,提高灸疗的舒适度。
[0020]灸疗完成后,电加热板3断电,将下盖2向下旋出,倒出艾灰,将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收纳放置。这就完成整个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绒填充式艾灸灸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形腔体(1)、下盖(2)、电加热板(3)、活塞(4)、压绒腔(5)、上盖(8),所述的柱形腔体(1)上端固定上盖(8),上盖(8)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旋副旋合螺纹杆(6),上盖(8)下侧中间位置固定压绒腔(5)上端,上盖(8)下侧中进位置固定压绒腔(5),压绒腔(5)与螺纹杆(6)同轴设置,螺纹杆(6)位于压绒腔(5)内侧,活塞(4)与螺纹杆(6)下端固定或转动连接,螺纹杆(6)上端向上穿过上盖(8)后固定手柄(7),压绒腔(5)下部外侧表面贴合固定两个电加热板(3),两个电加热板(3)沿着压绒腔(5)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两个电加热板(3)之间设置有空挡,压绒腔(5)上位于空挡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径向贯穿压绒腔侧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令彪张光杰张坤朋王宇曹新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