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09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和电子设备。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相互交错间隔设置于散热底板的一侧面,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段,相邻的两个第一散热鳍片之间还形成有第二流道段,第二散热鳍片两侧的第一流道段均连通至与第二散热鳍片相邻的第一散热鳍片之间形成的第二流道段。通过相邻的两第一流道段的热流体可通入同一第二流道段,使得该两股热流体在第二流道段进一步进行混合,本申请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请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请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自冷式散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大的功率输出,使系统单位体积的热耗由15~20W/L提升到30~40W/L。一般情况下需要增加散热齿齿高或增大设备体积,但是因重量、体积和工艺限制要求,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散热问题。因而在自然散热领域,亟需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散热器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相互交错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底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还形成有第二流道段,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两侧的所述第一流道段均连通至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流道段。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底板的所述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流道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道段的横截面积。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包括散热支撑部和散热延伸部,所述散热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散热底板之间,所述散热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段,相邻的两所述散热延伸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段。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呈板状,所述散热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散热支撑部的宽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鳍片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底板的所述侧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散热底板之间的间距,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第一流道段通过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段。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延伸部包括延伸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延伸底板的两对侧的延伸侧板,所述延伸底板连接于所述散热支撑部背离所述散热底板的一端,所述延伸底板在沿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散热支撑部的宽度,所述延伸侧板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流道段形成于相邻的两所述延伸侧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上设有第一进风缺口,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上设有第二进风缺口。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缺口和所述第二进风缺口对位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两侧,所述第二
进风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两侧,外界气流还沿所述第一进风缺口和所述第二进风缺口进入所述第一流道段。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底板的所述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高度。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散热器。
[00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和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段和第二流道段,相邻的两第一流道段的热流体可通入同一第二流道段,使得该两股热流体在第二流道段进一步进行混合,且由于第二流道段的三侧均与外界空气连通,则第二流道段内参入热交换的空气进一步大幅增加,该两股热流体以及空气在第二流道段进一步进行对流,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6]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散热器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散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散热器中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关于温度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的仿真分析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2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
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0024]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器100,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散热器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该散热器100大致包括散热底板10、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0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30,其中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0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30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于散热底板10的一侧面。
[0026]散热底板10、第一散热鳍片20和第二散热鳍片30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材或合金铝等材质,其中散热底板10安装于需散热的物体上并传导热量至第一散热鳍片20和第二散热鳍片30,第一散热鳍片20和第二散热鳍片30彼此间隔设置以便于降低他们之间的空气阻力,使得鳍片上的热量与间隔空间内的空气充分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提高散热效率。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散热器100为自冷式散热器,其主要由外界空气的自然流动而带走散热器100上的热量,而非采用风扇等来主动提高散热能力的强迫风冷式散热器。
[0028]散热底板10呈平板状,其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0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30,其另一侧面用于与需散热的物体接触。其中,散热底板10为厚度适中的平板,其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和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相互交错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底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还形成有第二流道段,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两侧的所述第一流道段均连通至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流道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底板的所述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流道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道段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包括散热支撑部和散热延伸部,所述散热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散热底板之间,所述散热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段,相邻的两所述散热延伸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呈板状,所述散热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散热支撑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底板的所述侧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散热底板之间的间距,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丽花雷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