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梁体翼缘板下方施工平台
,具体涉及到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梁体翼缘板下方施工时,需要有较为稳定的施工平台,而施工平台的移动效率和工作平面面积是保证梁体翼缘板下方施工功效的关键。传统的梁体翼缘板下方施工时,多采用施工升降机或在箱梁翼缘板下方搭设可移动支架提供施工平台。用施工升降机施工时,升降机所提供的工作面积和可施工范围小,当作业面发生改变时需先将施工升降机下放,开至下一工作面,施工效率低。采用移动支架施工时,当梁体高度较高时,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且结构安全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功效低下和结构安全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包括置于梁体顶面的行走机构和与该行走机构可拆卸式连接且悬挂于所述梁体的翼缘板下的作业平台;
[0005]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梁体顶面的行走轨道及置于该行走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梁体(26)顶面的行走机构和与该行走机构可拆卸式连接且悬挂于所述梁体(26)的翼缘板下的作业平台(1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梁体(26)顶面的行走轨道(2)及置于该行走轨道(2)上可行走的行走小车,该行走小车包括主框架(3),安装在该主框架(3)的底端且可沿所述行走轨道(2)行走的行走轮(1);所述作业平台(17)通过一置于所述梁体(26)外侧且向上延伸的爬梯(7)与横向延伸的承重梁(15)连接,该承重梁(15)与所述主框架(3)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框架(3)底端于所述行走轮(1)的内外两侧各设置有第一限位板(9),且该第一限位板(9)上开设有与所述行走轮(1)上的第一限位孔(8)同轴的多个第二限位孔(10);第一限位销位(6)用以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8)和第二限位孔(10)内,以锁止所述行走轮(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3)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若干根立杆(11)、所述立杆(11)底部横向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25)连接,所述立杆(11)底部纵向之间通过第一纵向连接杆(12)、第二纵向连接杆(13)和第三纵向连接杆(14)连接,所述立杆(11)顶部纵向之间通过第四纵向连接杆(24)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重块(4),且该压重块(4)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杆(12)和第二纵向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清,马志青,荆刚毅,杜洪池,蒋能世,张毅君,王海海,彭梓松,刘志宵,王凯,林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