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97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4
一种触控板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触控模块以及多个连动杆。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触控模块配置于第二支架。各连动杆枢接于减噪部与第二支架,在触控板结构的按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板结构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让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卫星导航装置等,为了能有效率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触控板作为输入装置以操控这些电子设备已广为采用。
[0003]一般而言,使用者在触控板上的按压点位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按压点位不仅会让使用者所感受的按压手感有所不同,亦会对触控板的运动平稳度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改善使用者操作触控板时的按压手感,并提高触控板的运动平稳度。同时,因应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如何能在机体轻薄化的设计趋势中仍维持上述按压手感,已成为相关厂商积极投入的研发项目。
[0004]此外,现有技术针对前述触控板的按压点是藉由贴附泡棉或mylar、或以产生较低噪音的金属弹性件(metal dome)来解决噪音问题,然而这些作法仅以会产生按压噪音的局部结构作为对象,也就是从触控板的整体观之,其会产生噪音处并非仅在上述弹性件处,因此前述的现有技术在并未考量整体触控板结构在动作时结构发生摩擦的相关位置的前提下,其所能达到的降噪效果实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结构,其针对构件作动时所产生结构摩擦及撞击处提供对应的减噪手段。
[0006]本技术的触控板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触控模块以及多个连动杆。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触控模块配置于第二支架。各连动杆枢接于减噪部与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
[0007]基于上述,触控板结构藉由将多个连杆枢接在第一支架的减噪部与第二支架,而在触控板结构的按压

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由于减噪部的存在,其得以吸收连动杆相对于第一支架运动时因摩擦与撞击而产生的噪音。据此,触控板结构藉由第一支架的减噪部而得以顺利降低其在按压

释放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结构噪音。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结构的俯视图。
[0009]图2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爆炸图。
[0010]图3A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0011]图3B以另一视角绘示第二支架。
[0012]图3C是图3A的触控板结构的部分构件的爆炸图。
[0013]图4A与图4B以不同视角绘示减噪部的示意图。
[0014]图4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5A与图5B以简单示意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运动状态。
[0016]图5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17]其中:
[0018]100:触控板结构;
[0019]110:第一支架;
[0020]111:框体;
[0021]112:减噪部;
[0022]112a:扩孔槽;
[0023]112b:凹陷;
[0024]112c、112d:凸部;
[0025]113:挂耳;
[0026]120:第二支架;
[0027]121:框体;
[0028]122:凸部;
[0029]123:翼部;
[0030]124:扣件;
[0031]124a:卡扣部;
[0032]130:触控模块;
[0033]131:玻璃层;
[0034]132:电路板;
[0035]132a:接垫;
[0036]133:接着层;
[0037]140:连动杆组件;
[0038]150:弹性组件;
[0039]151:触发部;
[0040]152:穹形本体;
[0041]160:支撑板;
[0042]161:镂空部;
[0043]162:扣持部;
[0044]170:基座;
[0045]180:上盖;
[0046]A

A、B

B:剖线;
[0047]L1:中心轴;
[0048]M1、M2、M3、M4、M5:弹性件;
[0049]P1、P2:结构;
[0050]R1、R2、R3、R4:连动杆;
[0051]R1a、R1b、R1c:区段;
[0052]X

Y

Z:直角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图1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爆炸图。本技术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

Y

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结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触控模块130以及连动杆组件140。第一支架110具有多个减噪部112。触控模块130配置于第二支架120。连动杆组件140包括多个连动杆R1~R4,其分别枢接于减噪部112与第二支架120,以在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

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120与触控模块130藉由这些连动杆R1~R4而相对于第一支架110移动,且减噪部112吸收连动杆R1~R4与第一支架110所产生的噪音。
[0054]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绘示触控板结构100的相关特征,其例如可适用于笔记本电脑,但不以此为限,亦即表示触控板结构100实质上能适用于任何需要以触控板进行操作的电子装置。
[0055]再者,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是同中心轴L1的层置框体,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大致呈矩形轮廓,第二支架120在第一支架1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被第一支架110环绕,连动杆R1~R4位于第一支架110的四个内侧且同时也位于第二支架120的四个外侧,以使第二支架120藉由连动杆R1~R4而相对于第一支架110平行地移动。在此,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连动杆R1~R4相对于中心轴L1呈对称,各连动杆R1~R4的一部分在第二支架120进行枢转,其中连动杆R1、R2以X轴作为其枢转轴,而连动杆R3、R4以Y轴作为其枢转轴,且各连动杆R1~R4的另一部分在减噪部112进行枢转与移动,以使触控模块130与第二支架120相对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呈直上直下的运动。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120与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分别平行于X

Y平面,而藉由连动杆R1~R4的枢接,使得触控板结构100在按压

释放的过程中,第二支架120与其上的触控模块130是相对于第一支架110进行沿Z轴直上直下的相对运动。如此一来,无论使用者按压在触控模块130上的任一处,触控模块130与第二支架120的全域皆能依据上述方式移动,以让触控板结构100在薄形化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一第二支架;一触控模块,配置于该第二支架;以及多个连动杆,各该连动杆枢接于该些减噪部与该第二支架,在该触控板结构的按压

释放过程中,该第二支架与该触控模块藉由该些连动杆而相对于该第一支架移动,且该些减噪部吸收从该些连动杆与该第一支架所产生的噪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噪部的局部结构的材质是塑胶,该连动杆、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是金属,该第二支架与各该连动杆分别可移动地抵接于所述局部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结构包括一扩孔槽,各该连动杆的相对两端各耦接于该扩孔槽,以在该扩孔槽内枢转且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结构包括一凹陷,而该第二支架具有多个凸部,该凹陷对应于该些凸部的其中之一,且该凹陷位于该凸部的移动路径上,随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第一支架往复移动,该凸部抵接于该凹陷或移离该凹陷。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噪部还包括一板金件,藉由嵌入射出成型而被所述局部结构包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金件具有突出于所述局部结构外的一对凸部,而该第一支架具有一框体与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史苏宏仁刘志钧凌正南戴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