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95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包括可移动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台板上的料筒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轴和设置于转轴上的搅拌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框架顶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转轴固定于框架内设置的双排轴承上,所述转轴周向均布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以及沿搅拌叶周向设置的环形薄片,所述环形薄片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搅拌叶端部固定连接,与环形薄片连接的搅拌叶直径与其余搅拌叶直径比7:5,能够产生轴向射流,增强了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料筒内上方流场速度,改善了循环效果,同时避免搅拌器底部物料的沉积,电机与转轴同轴安装时不会因转轴过长而引起晃动问题,设备更稳固,操作性更强。操作性更强。操作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保健食品加工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搅拌器是食品加工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中桨式搅拌器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于低粘度流体混合的效果较好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搅拌操作中,固

液两相混合最为常见。例如桨式搅拌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搅拌桨旋转而产生轴向流动,使得液体在容器内做轴向循环流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在转轴附近产生圆柱回转区,或发生打旋现象,从而导致混合性能差,混合的均匀性差,混合的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搅拌器的使用寿命。且也有针对打旋现象进行的改进,但是虽然克服了打旋的现象,搅拌范围叶增大了,却出现了搅拌器上方流场流速较慢,循环也较差的问题。且现有的搅拌器如果采用电机与搅拌轴同轴安装时由于搅拌轴过长而引起晃动的问题。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能够产生轴向射流,增强了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料筒内上方流场速度,改善了循环效果,同时避免搅拌器底部物料的沉积,解决电机与搅拌轴同轴安装时由于搅拌轴过长而引起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能够产生轴向射流,增强了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料筒内上方流场速度,改善了循环效果,同时避免搅拌器底部物料的沉积,也能解决电机与搅拌轴同轴安装时由于搅拌轴过长而引起晃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包括可移动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台板上的料筒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轴和设置于转轴上的搅拌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框架顶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转轴固定于框架内设置的双排轴承上,所述转轴周向均布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以及沿搅拌叶周向设置的环形薄片,所述环形薄片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搅拌叶端部固定连接,与环形薄片连接的搅拌叶直径与其余搅拌叶直径比7:5,所述搅拌叶垂直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料筒内壁均匀分布有纵向肋条,所述料筒侧壁内设置有减振隔层;
[0006]进一步,所述纵向肋条向料筒内壁平滑过渡;
[0007]进一步,所述减振隔层为具有蜂窝结构的橡胶层;
[0008]进一步,所述环形薄片沿搅拌叶自由端周向连接呈环形;
[0009]进一步,所述环形薄片周向呈圆形;
[0010]进一步,所述搅拌叶为平直板状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的直径与料筒的内径比为3:4

6;
[0012]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的直径与料筒的内径比为3:5;
[0013]进一步,所述环形薄片的宽度与搅拌叶的宽度比为3:2;
[0014]进一步,所述环形薄片的厚度与搅拌叶厚度相同,所述环形薄片的宽度大于搅拌叶的宽度设置,所述框架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以及用于万向轮的锁止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能够产生轴向射流,增强了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料筒内上方流场速度,改善了循环效果,同时避免搅拌器底部物料的沉积,电机与转轴同轴安装时不会因转轴过长而引起晃动问题,设备更稳固,操作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包括可移动框架7和设置于框架7内的台板10上的料筒1以及通过电机8驱动转动的转轴2和设置于转轴2上的搅拌叶3,所述电机8设置于框架7顶部,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联轴器9,所述转轴2固定于框架7内设置的双排轴承上,所述转轴2周向均布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3以及沿搅拌叶3周向设置的环形薄片 4,所述环形薄片4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搅拌叶32端部固定连接,与环形薄片4连接的搅拌叶32直径与其余搅拌叶31直径比7:5,所述搅拌叶3垂直设置于转轴2上,所述料筒1内壁均匀分布有纵向肋条5,所述料筒1侧壁内设置有减振隔层6。
[0019]电机8固定在框架7的最上面,选用双排轴承来固定转轴2和承重。这种安装方式也刚好可以解决电机8与转轴2同轴安装时由于转轴2过长而引起晃动的问题。台板10可设置为升降模式,可根据物料的多少通过调整台板10的高度进而调整搅拌叶3在物料中的位置。台板10的升降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升降结构,或者是能够实现台板的升降的结构皆可。例如,驱动器是升降台板的动力装置,能通过两个电动机的转动顺着立柱做竖向运动。电动机具有自刹车装置,能够在断电时把驱动器卡死在立柱上。电动机通过齿轮装置在立柱的齿条上移动。每个驱动器都由导向轮进行导向,顺着立柱平稳移动。
[0020]采用环形薄片4部分连接搅拌叶的方式,且与环形薄片4连接的搅拌叶的直径(长度)比未连接环形薄片4的搅拌叶的直径大,所有搅拌叶3设置于同一圆周方向,通过搅拌叶3能够产生轴向射流,能够同时增大搅拌叶上方和下方的搅拌范围,避免环形薄片4同时连接所有的搅拌叶3导致的搅拌叶3下方搅拌范围增大而上方搅拌范围减小的现象产生,同时避免料筒1下方的流体干扰上方的流体循环,提高料筒1内的整体循环效果。同时在料筒1底部设置毛刷,毛刷由转轴2 带动转动,毛刷可改善底部颗粒物料的沉积现象,并与搅拌叶3共同作用促使底部沉积的颗粒物料向上循环,同时,搅拌叶3与环形薄片4的特殊结构也可改善底部物料的沉积现象,增强流场内固相颗粒悬浮效果。能够产生轴向射流,减少搅拌死角的产生,消除搅拌时产生的打旋现象,提高搅拌效率,增强搅拌装置的混合性能。未与环形薄片连接的搅拌叶3可与转轴2以一定角度设置,如搅拌叶3倾斜向上与转轴2的夹角为60
°
,而与环形薄片4连接的搅拌叶依然垂直固定于转轴2,这样也能改善流场上方的循环效果。料筒1内壁设置的纵向肋条5 (沿料筒竖向设置),可对料液产生强大的紊流现象,提高
固液分散的均匀性,且可增强固液颗粒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混合效率和反应速度。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肋条5向料筒内壁平滑过渡;避免物料在纵向肋条5 与料筒1侧壁的夹角之间堆积,造成颗粒物料下落沉积于底部,平滑过渡面能够促使颗粒物料均匀分散于液体中。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隔层6为具有蜂窝结构的橡胶层;由于紊流现象增强,料液对料筒的冲击力强,因此需要设置减震隔层以保护设备。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薄片4沿搅拌叶3自由端周向连接呈环形;优选为连接薄片4设置于搅拌叶3的端部,每个搅拌叶3的端部通过环形薄片4连接沿搅拌装置周向呈环形结构,环形薄片4与搅拌叶3端部的连接为相互垂直的关系,也就是说,环形薄片4垂直连接于搅拌叶3端部,环形薄片4为薄型片材结构。能够产生很强的轴向射流,增强搅拌装置工作时的轴向速度,以此来增大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台板上的料筒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轴和设置于转轴上的搅拌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框架顶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转轴固定于框架内设置的双排轴承上,所述转轴周向均布至少一个以上的搅拌叶以及沿搅拌叶周向设置的环形薄片,所述环形薄片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搅拌叶端部固定连接,与环形薄片连接的搅拌叶直径与其余搅拌叶直径比7:5,所述搅拌叶垂直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料筒内壁均匀分布有纵向肋条,所述料筒侧壁内设置有减振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条向料筒内壁平滑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隔层为具有蜂窝结构的橡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可移动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