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智能截污井
[0001]本技术属于截污井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智能截污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水体呈现黑臭现象,大大降低了两岸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并制约了周围环境资源价值的提升,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严峻、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0003]现有的智能化截污井不仅可以实现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并且还能对污水进行初期的处理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但是现有的截污井采用的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大、耗材多,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但对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和郊区来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智能截污井,采用天然环保的污水处理装置对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前期处理,降低智能截污井的前期投资和后期运用成本,适用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和郊区。
[0005]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包括井体,在井体两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在井体(1)两侧设有进水口(2)和排水口(3),在井体(1)内设有溢流墙(5)将井体(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在溢流墙(5)靠近进水口(2)的一侧设有泵室模块,在溢流墙(5)靠近排水口(3)的一侧的上部设有生态污水处理模块,溢流墙(5)与生态污水处理模块之间留有一段距离;泵室模块内设有截污格栅(4),截污格栅(4)的进口紧靠进水口(2),在泵室模块内还设有排污泵(7),排污泵(7)连接有压力管(8),压力管(8)接入生态污水处理模块;生态污水处理模块通过支撑柱(13)支撑在井体(1)内,生态污水处理模块形状为长方体,包括容器(14)、若干排列的载体单元(15)、排水管(16)和潜污泵(17);排水管(16)设在容器(14)的底部,排水管(16)与潜污泵(1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底部为浅“V”型结构,即从容器(14)底部边缘向中心具有一定的坡度,所述浅“V”型结构的最低处设置的储泥池(21);潜污泵(17)处于所述储泥池(21)上方附近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为混凝土、砖混、不锈钢、玻璃钢或高强度塑料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单元(15)包括外壳(20)、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岭,魏亮亮,段乔,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碧蓝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