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默专利>正文

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及门体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049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及门体结构,包括主体和多个运输箱,主体包括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水平通道下方两侧设置有齿条,垂直通道四周均设置有齿条;主体设置主体人员通道;主体设置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运输箱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箱体,运输箱的8个角分别设置有电机齿轮,运输箱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辆通道,车辆驶入主体后,能够通过左侧的车辆通道驶入箱体;车辆通过右侧的车辆通道驶离所述箱体后,能够通过车辆出口驶离主体;运输箱侧面设置有箱体人员通道,当运输箱运动到主体人员通道处,箱体人员通道和主体人员通道至少部分重合,以便人员进出。车辆能够在运输箱内进行等待,有效提高接送效率,缓解道路拥堵。缓解道路拥堵。缓解道路拥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及门体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管理及安全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及门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安全,特别是在大城市,很多家长开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由于上、下车需要短暂停车,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校门口交通拥堵,带来交通压力。针对此问题,交管部门采取了即停即走、加大疏导等管理手段,但实际效果较为有限。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较为混乱,甚至产生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学生跨区就读等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私家车在学生上下学时段集中接送,挤占有限的道路资源,形成城市道路瓶颈路段,行车流线交织及车辆冲突较为严重,停车困难,对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及门体结构,设置在学校门口,能够有效缓解学生接送导致的道路拥堵问题,提高接送效率和安全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包括主体1和多个运输箱5,主体1包括垂直通道V和水平通道H、所述水平通道H下方两侧设置有齿条2,所述垂直通道V四周均设置有齿条2;所述主体1设置有主体人员通道1.5;所述主体1还设置有车辆入口1.2和车辆出口1.3;车辆通过所述车辆入口驶入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车辆出口1.3驶离所述主体;
[0006]所述运输箱5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箱体5.2,所述运输箱5的8个角分别设置有电机齿轮5.1,所述电机齿轮5.1与所述齿条2配合,并能够在齿条2上进行水平和垂直运动;所述运输箱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辆通道,所述车辆驶入所述主体后,能够通过左侧的所述车辆通道驶入所述箱体5.2;所述车辆通过右侧的车辆通道驶离所述箱体5.2后,能够通过所述车辆出口1.3驶离所述主体;所述运输箱侧面设置有箱体人员通道,当所述运输箱运动到所述主体人员通道1.5处,所述箱体人员通道和主体人员通道至少部分重合,以便人员进出。
[0007]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纵向翻转墙体3和横向翻转墙体4;所述纵向翻转墙体3包括纵向翻转墙面3.2和设置在所述纵向翻转墙体3左右两侧的纵向墙体齿条3.1;所述纵向翻转墙体3翻转后,所述纵向墙体齿条3.1与所述主体的齿条2构成垂直通道V;
[0008]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包括横向翻转墙面4.2和设置在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上下两侧的横向墙体齿条4.1;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翻转后,所述横向墙体齿条4.1与所述主体的齿条2构成水平通道。
[0009]可选的,包括2个垂直通道和5个水平通道,其中两个所述水平通道位于地面下方;
所述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包括位于右侧的5个纵向翻转墙体3,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的右侧部与所述主体固定,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能够沿着所述右侧部转动,使得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的左侧部运动,直至构成垂直通道;
[0010]所述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还包括位于左侧的5个纵向翻转墙体3,位于左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的左侧部与所述主体固定,位于左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能够沿着所述左侧部转动,使得位于左侧的纵向翻转墙体3的右侧部运动,直至构成垂直通道。
[0011]可选的,包括位于左侧的4个横向翻转墙体4和位于右侧的4个横向翻转墙体4;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上侧部与所述主体固定,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能够沿着所述上侧部转动,使得所述横向翻转墙体4的下侧部向上运动,直至构成水平通道。
[0012]可选的,还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位于所述运输箱内5的车牌识别单元,显示单元、箱体运动控制单元、翻转墙体控制单元和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连接到所述箱体运动控制单元和所述翻转墙体控制单元,将所述运输箱运输至主体人员通道处;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车牌识别单元和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排队区域;所述车辆识别单元识别到车牌后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车牌号、所述运输箱的箱号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0013]可选的,包括7个所述运输箱5。
[00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体结构,包括上述的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
[0015]可选的,该门体结构包括3组并排设置的所述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
[0016]可选的,所述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还设置有大通道1.6,所述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的主体人员通道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
[0017]可选的,所述门体结构设置在学校门口。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包括主体1和多个运输箱5,主体1包括垂直通道V和水平通道H、所述水平通道H下方两侧设置有齿条2,所述垂直通道V四周均设置有齿条2;所述运输箱5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箱体5.2,所述运输箱5的8个角分别设置有电机齿轮5.1,所述电机齿轮5.1与所述齿条2配合,并能够在齿条2上进行水平和垂直运动;再通过在主体上设置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在运输箱左右两侧设置车辆通道、在主体上设置主体人员通道、在运输箱上设置箱体人员通道,能够使车辆有序进入主体内,在主体内进行排队等候,同时被接送学生可以通过主体人员通道和箱体人员通道进入和走出主体,实现接送过程,如此可以有效提高接送效率、缓解道路拥堵压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的内部结构及齿条
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的斜视外观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用在学校的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的示意图。
[0026]其中:1

主体,1.1

通道,1.2

车辆入口,1.3

车辆出口,1.4

外部人行通道;1.5

左侧主体人员通道;1.6

大通道;1.7

右侧主体人员通道;2

齿条,3

纵向翻转墙体,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多个运输箱,主体包括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下方两侧设置有齿条,所述垂直通道四周均设置有齿条;所述主体设置有主体人员通道;所述主体还设置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车辆通过所述车辆入口驶入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车辆出口驶离所述主体;所述运输箱为长方体结构,包括箱体,所述运输箱的8个角分别设置有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并能够在齿条上进行水平和垂直运动;所述运输箱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辆通道,所述车辆驶入所述主体后,能够通过左侧的所述车辆通道驶入所述箱体;所述车辆通过右侧的车辆通道驶离所述箱体后,能够通过所述车辆出口驶离所述主体;所述运输箱侧面设置有箱体人员通道,当所述运输箱运动到所述主体人员通道处,所述箱体人员通道和主体人员通道至少部分重合,以便人员进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纵向翻转墙体和横向翻转墙体;所述纵向翻转墙体包括纵向翻转墙面和设置在所述纵向翻转墙体左右两侧的纵向墙体齿条;所述纵向翻转墙体翻转后,所述纵向墙体齿条与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齿条构成所述垂直通道;所述横向翻转墙体包括横向翻转墙面和设置在所述横向翻转墙体上下两侧的横向墙体齿条;所述横向翻转墙体翻转后,所述横向墙体齿条与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齿条构成所述水平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拥堵的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垂直通道和5个水平通道,其中两个所述水平通道位于地面下方;所述车辆智能接驳系统包括位于右侧的5个纵向翻转墙体,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的右侧部与所述主体固定,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能够沿着所述右侧部转动,使得位于右侧的纵向翻转墙体的左侧部运动,直至构成垂直通道;所述车辆智能接驳系统还包括位于左侧的5个纵向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默顾诗尧
申请(专利权)人:周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