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山开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43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包括:电池仓;电池仓的第一外壁设置有第一导热箱,电池仓的第二外壁设置有第二导热箱;第一导热箱背离电池模组的第三外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二导热箱背离电池模组的第四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一导热箱和第二导热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阀连接;第一导热箱和第二导热箱的入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三通阀连接;连通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换热箱体内;车厢内设置有废热排放散热器,废热排放散热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接的管道一部分设置在换热箱体内。在有效利用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工作产生的废热时最大限度减小蓄电池振动强度,提高其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现有的回收汽车废热的装置虽然能够部分吸收新能源的蓄电池在工作时产生的废热,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体量大,在新能源汽车行驶时,蓄电池会发生低频率的机械振动,此机械振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虽然较低,但会造成蓄电池放电的不稳定,时间长了,蓄电池内部的元器件很可能会发生松脱导致故障,尤其是当新能源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在颠簸过程中蓄电池会与箱盖出现撞击,带来潜在危险,因此申请人对现有的新能源蓄电池的放置装置进行了技术改进,在更有效地利用蓄电池的废热,变废为宝的同时,有效地减小蓄电池的机械振动,以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包括:
[0005]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用于容纳电池模组;
[0006]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外壁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箱,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外壁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热箱;
[0007]所述第一导热箱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三外壁和所述电池仓的第四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机构;<br/>[0008]所述第二导热箱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五外壁和所述电池仓的第六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机构;
[0009]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缓冲所述电池模组的振动;
[0010]所述第一导热箱和所述第二导热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阀连接;
[0011]所述第一导热箱和所述第二导热箱的入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三通阀连接;
[0012]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换热箱体内,所述换热箱体内容纳有蓄热相变材料;
[0013]车厢内设置有废热排放散热器,所述废热排放散热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接的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箱体内。
[0014]优选的,所述蓄热相变材料为石蜡、石墨和活性炭制成的混合物。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五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六内壁的中
间位置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磁铁;
[0016]所述第一磁铁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正极相对设置,
[0017]或,
[0018]所述第一磁铁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负极相对设置;
[0019]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强力磁铁。
[0020]优选的,
[0021]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为双滑块机构;
[0022]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三外壁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到所述第四内壁的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连接有连杆;
[0023]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五外壁的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第四滑块滑动连接到所述第六内壁的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强力弹簧。
[0024]优选的,靠近所述废热排放散热器设置有风机,所述废热排放散热器用于对所述风机驱动过来的空气进行加热。
[0025]优选的,所述废热排放散热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数量均为4

10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数量。
[0027]优选的,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金属加热棒,所述金属加热棒一端设置有电源正极插头和电源负极插头;所述金属加热棒用于对所述蓄热相变材料进行加热。
[0028]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设置有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的法线方向与大地的角度为0到10度;所述磁感应线圈连接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的亮度用于标识所述电池模组的振动快慢。
[0029]优选的,所述换热箱体通过管道连接有桶体,所述桶体设置有封头,所述桶体用于向所述换热箱体补充所述蓄热相变材料。
[0030]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实现了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通过双滑块机构能够支撑电池模组,在新能源汽车颠簸进行引起电池模组发生振动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双滑块机构能够对此振动进行缓冲,从而削弱汽车颠簸对电池模组正常工作的影响,从而可以认为本技术中的双滑块机构对电池模组起到“软”支撑的作用。同时本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换热箱体内的蓄热相变材料中,进而水泵带动换热介质流动,通过换热箱体内设置的管道将此热量输送到废热排放散热器处,再借助风机对废热排放散热器附近的空气进行加热,以达到在冬季对车厢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对车厢供暖的目的。同时,在冬季,新能源汽车冷启动时,可以借助蓄热相变材料中储存的热量对电池模组进行预热,以避免冷启动对电池模组性能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表示电池模组,2表示第一导热箱,3表示第二导热箱,4表示电池仓,5表示第一强力磁铁,6表示第二强力磁铁,7表示第一限位机构,8表示第二滑块,9表示连杆,10表示强力弹簧,11表示第一三通阀,12表示流量调节阀,13表示第二三通阀,14表示第一水泵,15表示导热金属棒,16表示正极,17表示负极,18表示相变材料,19表示第二水泵,20表示废热排放散热器,21表示风机,22表示换热箱体,23表示第二限位机构,24表示第一外壁,25表示第二外壁,26表示第三外壁,27表示第四外壁,28表示第五外壁,29表示第六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35]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仓(4),所述电池仓(4)用于容纳电池模组(1);所述电池模组(1)的第一外壁(24)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箱(2),所述电池模组(1)的第二外壁(25)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热箱(3);所述第一导热箱(2)背离所述电池模组(1)的第三外壁(26)和所述电池仓(4)的第四内壁(27)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机构(7);所述第二导热箱(3)背离所述电池模组(1)的第五外壁(28)和所述电池仓(4)的第六内壁(29)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机构(23);所述第一限位机构(7)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3)用于缓冲所述电池模组(1)的振动;所述第一导热箱(2)和所述第二导热箱(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阀(11)连接;所述第一导热箱(2)和所述第二导热箱(3)的入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三通阀(13)连接;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1)和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换热箱体(22)内,所述换热箱体(22)内容纳有蓄热相变材料(18);车厢内设置有废热排放散热器(20),所述废热排放散热器(20)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接的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箱体(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外壁(28)的中间位置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一磁铁(5),所述第六内壁(29)的中间位置固定贴合设置有第二磁铁(6);所述第一磁铁(5)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磁铁(6)的正极相对设置,或,所述第一磁铁(5)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磁铁(6)的负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铁(5)和所述第二磁铁(6)均为强力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7)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23)均为双滑块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7)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三外壁(26)的第一滑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山开
申请(专利权)人:李山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