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4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A型龙骨、通用型防护板;左右两根对重导轨竖直固定在井道壁上;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及右对重导轨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多根A型龙骨;A型龙骨的左端固定到左对重导轨左侧,右端固定到右对重导轨右侧;A型龙骨的前侧开口形成横向卡槽;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的距离相等;通用型防护板上下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上卡壁及下卡壁;通用型防护板的上卡壁、下卡壁分别卡入相邻的两根A型龙骨的横向卡槽,将至少一个通用型防护板卡合固定到A型龙骨前侧。该电梯底坑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现场安装,可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底坑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底坑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底坑防护装置设置在井道底坑中,对对重运行区域进行防护,防止人员进入该区域。国标中要求该装置需要有一定的刚性,高度从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m处向上延伸到至少2.5m处,宽度至少等于对重宽度两边各加0.1m。为了满足要求,现有底坑防护装置一般采用上中下三块防护板组合的结构,每块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接近1m,不便于运输和安装,而且由于是薄板件,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受压变形。同时为了避开设置在底坑的其他电梯部件,防护板还需要设置缺口,所以需在工厂预先进行缺口的切割,制造效率比较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底坑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现场安装,可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2、A型龙骨3、通用型防护板4;
[0005]左右两根对重导轨竖直固定在井道壁上;
[0006]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11及右对重导轨12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N根A型龙骨3;N为大于2的整数;
[0007]A型龙骨3的左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左对重导轨11左侧;
[0008]A型龙骨3的右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右对重导轨12右侧;
[0009]A型龙骨3的前侧开口形成横向卡槽;
[0010]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3的距离相等;
[0011]通用型防护板4上下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上卡壁及下卡壁;
[0012]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卡壁、下卡壁分别卡入相邻的两根A型龙骨3的横向卡槽,将至少一个通用型防护板4卡合固定到A型龙骨3前侧。
[0013]较佳的,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导轨压板5与对重导轨11,12固定。
[0014]较佳的,所述A型龙骨3的后侧为封闭端并通过螺栓组件6固定于固定支架2。
[0015]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0016]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左卡壁及右卡壁。
[0017]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材料为镀锌钢板或者铝制板。
[0018]较佳的,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3m到2.5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同右对重导轨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N根A型龙骨3。
[0019]较佳的,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3的距离在(d/2+0.05m)到(d/2+0.15m),d为对重前后厚度。
[0020]较佳的,N为3、4、5或6。
[0021]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安装时,根据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下高度确定相邻A型龙骨3间距,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11同右对重导轨12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多根A型龙骨3;然后在无需避让底坑其他电梯部件的位置将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下卡壁分别卡入相应两根邻接A型龙骨的横向卡槽中,从而将通用型防护板4固定到A型龙骨上;在其他位置则可以不安装通用型防护板4到A型龙骨以避开设置在底坑的其他电梯部件。该电梯底坑防护装置,防护板尺寸标准化,具有通用性,结构简单,便于装箱、运输,采用卡扣形式安装,便于现场安装,可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2-固定支架;3-A型龙骨;4-通用型防护板;5-导轨压板;6-螺栓组件;11-左对重导轨;12-右对重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支架2、A型龙骨3、通用型防护板4;
[0031]左右两根对重导轨竖直固定在井道壁上;
[0032]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11及右对重导轨前侧12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N根A型龙骨3;N为大于2的整数;
[0033]A型龙骨3的左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左对重导轨11左侧;
[0034]A型龙骨3的右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右对重导轨12右侧;
[0035]A型龙骨3的前侧开口形成横向卡槽;
[0036]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3的距离相等;
[0037]通用型防护板4上下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上卡壁及下卡壁;
[0038]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卡壁、下卡壁分别卡入相邻的两根A型龙骨3的横向卡槽,将至少一个通用型防护板4卡合固定到A型龙骨3前侧。
[0039]实施例一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安装时,根据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下高度确定相邻
A型龙骨3间距,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11同右对重导轨12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多根A型龙骨3;然后在无需避让底坑其他电梯部件的位置将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下卡壁分别卡入相应两根邻接A型龙骨的横向卡槽中,从而将通用型防护板4固定到A型龙骨上;在其他位置则可以不安装通用型防护板4到A型龙骨以避开设置在底坑的其他电梯部件。该电梯底坑防护装置,防护板尺寸标准化,具有通用性,结构简单,便于装箱、运输,采用卡扣形式安装,便于现场安装,可以根据井底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让位置。
[0040]实施例二
[0041]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导轨压板5与对重导轨11,12固定。
[0042]较佳的,所述A型龙骨3的后侧为封闭端并通过螺栓组件6固定于固定支架2。
[0043]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尺寸。
[0044]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左卡壁及右卡壁,四面折弯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0045]较佳的,所述通用型防护板4材料为镀锌钢板或者铝制板。
[0046]较佳的,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3m到2.5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同右对重导轨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N根A型龙骨3。
[0047]较佳的,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3的距离在(d/2+0.05m)到(d/2+0.15m),d为对重前后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支架(2)、A型龙骨(3)、通用型防护板(4);左右两根对重导轨竖直固定在井道壁上;在距离井道底坑地面上0.1m到3.0m之间的左对重导轨(11)及右对重导轨(12)前侧横向平行均匀固定有N根A型龙骨(3);N为大于2的整数;A型龙骨(3)的左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左对重导轨(11)左侧;A型龙骨(3)的右端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到右对重导轨(12)右侧;A型龙骨(3)的前侧开口形成横向卡槽;左右两根对重导轨到各A型龙骨(3)的距离相等;通用型防护板(4)上下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上卡壁及下卡壁;通用型防护板(4)的上卡壁、下卡壁分别卡入相邻的两根A型龙骨(3)的横向卡槽,将至少一个通用型防护板(4)卡合固定到A型龙骨(3)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导轨压板(5)与对重导轨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正烨李斌宋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