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及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262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属于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第一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第一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吸油口,第一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前侧,第一油管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和第一阀门;第二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第二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吸油口,第二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后侧,第二油管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和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车辆在任何行驶状态,机油收集器都能收集到机油,能够保证发动机润滑效果,避免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避免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避免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及汽车发动机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润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及使用该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机油收集器为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一般串联安装于机油泵进油口之前,过滤掉润滑油中颗粒大的杂质。
[0003]当机油收集器布置于油底壳前侧时,整车爬坡机油均堆积至油底壳后侧,机油收集器无法收集到机油;当机油收集器布置于油底壳后侧时,整车正常行驶或下坡机油均堆积至油底壳前侧,机油收集器无法收集到机油。
[0004]机油收集器无法收集到机油,而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旨在解决机油收集器无法收集到机油,而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包括:
[0007]第一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所述第一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吸油口,所述第一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前侧,所述第一油管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和第一阀门;
[0008]第二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所述第二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吸油口,所述第二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后侧,所述第二油管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和第二阀门;
[0009]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根据所述油底壳内机油的油压切换启闭,借助所述第一油管和/或所述第二油管形成机油进入所述机油收集器的通道。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一吸油口内,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吸油口内,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并借助机油压力启闭。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管远离所述第一吸油口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二油管上,所述第二油管远离所述第二吸油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机油收集器上。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管通过三通阀连通在所述第二油管上,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安装在所述三通阀的两个端口上,所述三通阀通过所述油底壳内机油的油压切换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启闭。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油管远离所述第二吸油口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机油收集器的固定法兰。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法兰上设有密封圈。
[0016]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油管的第一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前侧,第一油管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和第一阀门;第二油管的第二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后侧,第二油管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和第二阀门。整车正常行驶及下坡时,机油堆积在油底壳的前侧,此时,开启第一油管的第一阀门,通过第一油管将机油吸入机油收集器;整车正常上坡时,机油堆积在油底壳的后侧,此时,开启第二油管的第二阀门,通过第二油管将机油吸入机油收集器。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车辆在任何行驶状态,机油收集器都能收集到机油,能够保证发动机润滑效果,避免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该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因此具备与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油管;2、第一吸油口;3、第一机油滤网;4、第一阀门;5、第二油管;6、第二吸油口;7、第二机油滤网;8、第二阀门;9、固定法兰;10、密封圈;11、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进行说明。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包括第一油管1和第二油管5。
[0024]第一油管1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第一油管1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吸油口2,第一吸油口2位于油底壳11的前侧,第一油管1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3和第一阀门4;第二油管5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第二油管5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吸油口6,第二吸油口6位于油底壳11的后侧,第二油管5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7和第二阀门8;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8根据油底壳11内机油的油压切换启闭,借助第一油管1和/或第二油管5形成机油进入机油收集器的通道。
[0025]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油管1的第一吸油口2位于油底壳11的前侧,第一油管1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3和第一阀门4;第二油管5的第二吸油口6位于油底壳11的后侧,第二油管5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7和第二阀门8。整车正常行驶及下坡时,机油堆积在油底壳11的前侧,此时,开启第一油管1的第一阀门4,通过第一油管1将机油吸入机油收集器;整车正常上坡时,机油堆积在油底壳11的后侧,此时,开启第二油管5的第二阀门8,通过第二油管5将机油吸入机油收集器。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
吸油结构,车辆在任何行驶状态,机油收集器都能收集到机油,能够保证发动机润滑效果,避免出现拉缸磨瓦等问题。
[002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一阀门4设于第一吸油口2内,第二阀门8设于第二吸油口6内,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8均为单向阀,并借助机油压力启闭。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8均为单向阀,该单向阀为压力阀,根据不同车型机油液位设置单向阀开启压力。当机油在油底壳11内所处的位置发生时,第一吸油口2或第二吸油口6位于机油液面以下,通过机油压力开启单向阀,当机油离开第一吸油口2或第二吸油口6时,第一吸油口2或第二吸油口6关闭。
[002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一油管1远离第一吸油口2的一端连通在第二油管5上,第二油管5远离第二吸油口6的一端连接在机油收集器上。
[0029]本实施例中,第二油管5直接连接在机油收集器上,第一油管1连接在第二油管5上,以借助第二油管5连通机油收集器。
[003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设于油底壳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所述第一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吸油口,所述第一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前侧,所述第一油管内设有第一机油滤网和第一阀门;第二油管,用于连通机油收集器,所述第二油管远离机油收集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吸油口,所述第二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的后侧,所述第二油管内设有第二机油滤网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根据所述油底壳内机油的油压切换启闭,借助所述第一油管和/或所述第二油管形成机油进入所述机油收集器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一吸油口内,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吸油口内,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并借助机油压力启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收集器吸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远离所述第一吸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士李文庆李红政时双邓灵灵王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