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蓉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17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进风管。该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带动滑块及U型安装架左右移动,U型安装架左右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滑槽内部的连接轴和挡风板的右侧上下移动,在转轴的支撑下,挡风板会绕着转轴旋转,以此来改变挡风板纵向挡风的面积,从而起到调节风力的作用,通过将右侧的限位块向上拨起,从而挤压弹簧使限位杆带着滑轮向上移动,待滑轮高于安装管内底壁时,向右拉扯进风管直至完全从安装管内部取出,从而方便了对安装管和进风管的清理,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目前,现有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通风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0003]但是,现有通风结构的气体流量多为固定,并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调节进风的大小,适用性较差,故而提出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具备调节进风大小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通风结构的气体流量多为固定,并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调节进风的大小,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调节进风大小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滤网右侧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右侧的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转轴,所述进风管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框架右侧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安装框架右侧活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进风管的内顶壁活动安装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杆外侧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与进风管内底壁活动连接的U型安装架,所述U型安装架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前后两个所述滑槽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连接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一端延伸至U型安装架内部且套在连接轴外侧的挡风板,所述进风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管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安装块下方的梯形槽,所述安装块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梯形槽内部的限位杆,所述安装块的内顶壁和限位杆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两个所述限位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安装块外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一端与梯形槽内底壁贴合的滑轮。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和U型安装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进风管的内壁前侧和后侧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安装框架内壁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内部为中空内底壁为开口,其内壁为光滑设计。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块远离进风管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块直径相适配的条形通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带动滑块及U型安装架左右移动,U型安装架左右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滑槽内部的连接轴和挡风板的右侧上下移动,在转轴的支撑下,挡风板会绕着转轴旋转,以此来改变挡风板纵向挡风的面积,从而起到调节风力的作用。
[0016]2、该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通过将右侧的限位块向上拨起,从而挤压弹簧使限位杆带着滑轮向上移动,待滑轮高于安装管内底壁时,向右拉扯进风管直至完全从安装管内部取出,从而方便了对安装管和进风管内部的清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U型安装架右视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
[0020]图中:1安装管、2进风管、3滤网、4支撑杆、5风机、6安装框架、7转轴、8挡风板、9滑块、10伺服电机、11螺纹杆、12U型安装架、13滑槽、14连接轴、15安装块、16梯形槽、17限位杆、18弹簧、19限位块、20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管1,安装管1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进风管2,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滤网3,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滤网3右侧的支撑杆4,两个支撑杆4之间固定安装有风机5,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5右侧的安装框架6,安装框架6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转轴7,安装框架6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转轴7通过轴承与安装框架6内壁活动连接,进风管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框架6右侧的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安装框架6右侧活动连接的螺纹杆11,滑块9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1相适配的螺纹孔,进风管2的内顶壁活动安装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1外侧的滑块9,滑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
一端与进风管2内底壁活动连接的U型安装架12,安装框架6和U型安装架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进风管2的内壁前侧和后侧贴合,U型安装架12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前后两个滑槽13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连接轴14,转轴7的外侧套接有一端延伸至U型安装架12内部且套在连接轴14外侧的挡风板8,进风管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5,安装块15的内部为中空内底壁为开口,其内壁为光滑设计,安装管1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安装块15下方的梯形槽16,安装块15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梯形槽16内部的限位杆17,安装块15的内顶壁和限位杆17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8,两个限位杆17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安装块15外侧的限位块19,安装块15远离进风管2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块19直径相适配的条形通孔,限位杆17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一端与梯形槽16内底壁贴合的滑轮20。
[0023]综上所述,该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0带动螺纹杆11旋转,螺纹杆11旋转带动滑块9及U型安装架12左右移动,U型安装架12左右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滑槽13内部的连接轴14和挡风板8的右侧上下移动,在转轴7的支撑下,挡风板8会绕着转轴7旋转,以此来改变挡风板8纵向挡风的面积,从而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1)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滤网(3),所述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滤网(3)右侧的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之间固定安装有风机(5),所述进风管(2)的内壁上下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风机(5)右侧的安装框架(6),所述安装框架(6)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转轴(7),所述进风管(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框架(6)右侧的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安装框架(6)右侧活动连接的螺纹杆(11),所述进风管(2)的内顶壁活动安装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1)外侧的滑块(9),所述滑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与进风管(2)内底壁活动连接的U型安装架(12),所述U型安装架(12)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前后两个所述滑槽(13)之间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连接轴(14),所述转轴(7)的外侧套接有一端延伸至U型安装架(12)内部且套在连接轴(14)外侧的挡风板(8),所述进风管(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5),所述安装管(1)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蓉
申请(专利权)人:蒋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