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02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包括弯头本体,所述弯头本体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垫,所述弹性橡胶垫固定连接有阻震块,所述阻震块上安装有传震杆,所述传震杆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两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油管路和第二导油管路;该装置将水的动能最终以电能的形式存储,同时在弹性橡胶垫、油液、发电机的作用下,对震动进行减震吸收,从而降震,该装置减震降噪,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过桥弯头


[0001]本技术涉及水管件
,具体是一种弧形过桥弯头。

技术介绍

[0002]过桥弯头,指的是用于在水管与水管,或者水管与线管交接处,常见于,热水管与冷水管交接处,防止地面抬高,主要用于建筑圆弧型钢结构,隧道支承、车顶弯梁、地铁工程、铝门窗、天棚、包圆柱骨架、凉台扶手、淋浴房门、生产线轨道、健身器材等多种行业。
[0003]目前市场上家装的弯头都是师傅手工弯曲成型,其步骤是:先测量尺寸,然后切管下料,结合弯管器开始弯曲,现有的弧形过桥弯头缺乏对冲击弯头产生的震动能量的收集,产生的震动同时会缓慢破坏管件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过桥弯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包括弯头本体,所述弯头本体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垫,所述弹性橡胶垫固定连接有阻震块,所述阻震块上安装有传震杆,所述传震杆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两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油管路和第二导油管路,第一导油管路与第二导油管路相连接,所述活塞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的五倍,所述第一导油管路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导油管路的中部设置有动模块,所述动模块下设置有与壳体滑动连接的阶梯板,所述阶梯板下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充电电池。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轴瓦,所述轴瓦与壳体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阻油环。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弯头本体内设置有垫圈架,所述垫圈架上安装有密封垫圈。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弯头本体外侧安装有粘性胶层。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弯头本体内设置有滤水板,所述滤水板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内侧的刷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采用上述一种弧形过桥弯头,水流流过弯头本体时,在水流冲击下,阻震块被水流冲击震动,通过阻震块、传震杆、活塞杆、活塞的配合,使得活塞移动,由于活塞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的五倍且第一导油管路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的直径,在活塞的运动挤压下,
活塞腔、第一导油管路、第二导油管路的油液推动下,动模块以大于活塞的移动的距离进行移动,通过动模块、壳体、阶梯板、连接架、转板、固定板、发电机、充电电池的配合,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作业,该装置将水的动能最终以电能的形式存储,同时在弹性橡胶垫、油液、发电机的作用下,对震动进行减震吸收,从而降震,该装置减震降噪,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剖切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轴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弯头本体;3、密封垫圈;4、垫圈架;5、壳体;6、刷子;7、滤水板;8、粘性胶层;10、阻震块;11、弹性橡胶垫;12、传震杆;13、活塞;15、轴瓦;16、活塞杆;17、阻油环;18、活塞腔;21、第一导油管路;23、动模块;24、第二导油管路;25、发电机;26、固定板;27、转板;28、连接架;29、充电电池;30、阶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包括弯头本体1,所述弯头本体1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垫11,所述弹性橡胶垫11固定连接有阻震块10,所述阻震块10上安装有传震杆12,所述传震杆12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16两端固定安装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滑动连接有活塞腔18,所述活塞腔18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1上的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导油管路21和第二导油管路24,第一导油管路21与第二导油管路24相连接,所述活塞13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21的五倍,所述第一导油管路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24的直径,所述第二导油管路24的中部设置有动模块23,所述动模块23下设置有与壳体5滑动连接的阶梯板30,所述阶梯板30下固定安装有连接架28,所述连接架28转动连接有转板27,所述转板27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6,所述壳体5内固定安装有发电机25,发电机25的输出轴与固定板26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一侧设置有充电电池29;水流流过弯头本体1时,在水流冲击下,阻震块10被水流冲击震动,通过阻震块10、传震杆12、活塞杆16、活塞13的配合,使得活塞13移动,由于活塞13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21的五倍且第一导油管路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24的直径,在活塞13的运动挤压下,活塞腔18、第一导油管路21、第二导油管路24的油液推动下,动模块23以大于活塞13的移动的距离进行移动,通过动模块23、壳体5、阶梯板30、连接架28、转板27、固定板26、发电机25、充电电池29的配合,对充电电池29进行充电作业,该装置将水的动能最终以电能的形式存储,同时在弹性橡胶垫11、油液、发电机25的作用下,对震动进行减震吸收,从而降震,该装置减震降噪,节能环保。
[0022]所述活塞杆16上固定连接有轴瓦15,所述轴瓦15与壳体5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轴瓦15,减小活塞杆16的磨损。
[0023]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阻油环17;通过设置阻油环17,避免油液泄露。
[0024]所述弯头本体1内设置有垫圈架4,所述垫圈架4上安装有密封垫圈3;密封垫圈3的
设置,同时提升该装置在连接管道时的密封性。
[0025]所述弯头本体1外侧安装有粘性胶层8;通过设置粘性胶层8,便于装置的安装。
[0026]实施例二
[002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阅图1,所述弯头本体1内设置有滤水板7,所述滤水板7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1内侧的刷子6;水流被滤水板7过滤的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刷子6对滤水板7进行洗刷,便于实现对水的过滤和装置的自清洁,延长滤水板7的作用时间。
[0028]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在工作时,水流流过弯头本体1时,在水流冲击下,阻震块10被水流冲击震动,通过阻震块10、传震杆12、活塞杆16、活塞13的配合,使得活塞13移动,由于活塞13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21的五倍且第一导油管路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24的直径,在活塞13的运动挤压下,活塞腔18、第一导油管路21、第二导油管路24的油液推动下,动模块23以大于活塞13的移动的距离进行移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过桥弯头,包括弯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本体(1)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垫(11),所述弹性橡胶垫(11)固定连接有阻震块(10),所述阻震块(10)上安装有传震杆(12),所述传震杆(12)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16)两端固定安装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滑动连接有活塞腔(18),所述活塞腔(18)连接有安装在弯头本体(1)上的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导油管路(21)和第二导油管路(24),第一导油管路(21)与第二导油管路(24)相连接,所述活塞(13)直径为第一导油管路(21)的五倍,所述第一导油管路(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油管路(24)的直径,所述第二导油管路(24)的中部设置有动模块(23),所述动模块(23)下设置有与壳体(5)滑动连接的阶梯板(30),所述阶梯板(30)下固定安装有连接架(28),所述连接架(28)转动连接有转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康朝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