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77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包括上中底及下中底,上中底贴合在下中底上方,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下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下凹部,上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上凹部,下凹部及上凹部匹配对接,气泡体由下凹部及上凹部围设形成,下凹部的底端部向上设置有下凸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配合在下凹部的底端部向上间隔设置有下凸齿或上凹部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构造,当气泡体受到脚部压力后,下凸齿抵顶在上凹部的顶端部或上凸齿抵压在下凹部的底端部,下凸齿及上凸齿对上中底形成支撑效果,配合气泡体构造共同实现减震反弹功能,同时也避免了气泡体的进一步压缩而影响气泡体的使用寿命。气泡体的使用寿命。气泡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泡减震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制鞋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泡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底是鞋子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关系到穿着的舒适度与鞋子的寿命。现有的鞋底,往往采用工程塑料发泡来制作鞋底,通过发泡程度的不同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鞋底,但是这种鞋底受限于材料,其弹性及减震能力往往不足。
[0003]目前有的厂家通过在鞋底设置大凹陷以形成拱形结构来提高弹性及减震能力,但是这种结构往往会减低鞋底寿命,长期使用会导致鞋子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可以有效提高鞋底弹性,不会对鞋底寿命造成损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包括上中底及下中底,所述上中底贴合在下中底上方,所述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所述下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上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上凹部,所述下凹部及上凹部匹配对接,所述气泡体由下凹部及上凹部围设形成,所述下凹部的底端部向上间隔设置有下凸齿。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大底,所述下中底贴合在大底上方。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凹部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所述上凸齿与下凸齿交错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体匹配设置在上中底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及上中底与脚跟对应的后脚部处。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体包括第一气泡及第二气泡,所述第一气泡设置在上中底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所述第二气泡设置在上中底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中底匹配气泡体处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凸起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中底与上中底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孔槽。
[0012]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包括上中底及下中底,所述上中底贴合在下中底上方,所述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所述下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上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上凹部,所述下凹部及上凹部匹配对接,所述气泡体由下凹部及上凹部围设形成,所述上凹部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大底,所述下中底贴合在大底上方。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中底匹配气泡体处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凸起部。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气泡减震鞋底通过在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配合在下凹部的底端部向上间隔设置有下凸齿或上凹部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构造,当气泡体受到脚部压力后,下凸齿抵顶在上凹部的顶端部或上凸齿抵压
在下凹部的底端部,下凸齿及上凸齿对上中底形成支撑效果,配合气泡体构造共同实现减震反弹功能,同时也避免了气泡体的进一步压缩而影响气泡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泡减震鞋底的结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泡减震鞋底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中底10、下中底20及大底30,所述下中底20贴合在大底30上方,所述上中底10贴合在下中底20上方,所述下中底20与上中底10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40,从而大幅度降低人步行及走路时的反作用力,减缓人站立时体重对脚部的压力;所述气泡体40匹配设置在上中底10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及上中底10与脚跟对应的后脚部处,从而为上中底10的前脚部及后脚部两个主要受力部位提供缓冲效果;具体地,所述气泡体40包括第一气泡及第二气泡,所述第一气泡设置在上中底10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所述第二气泡设置在上中底10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从而为上中底10的前脚部及后脚部两个主要受力部位提供缓冲效果,有效提高鞋底弹性,不会对鞋底寿命造成损害。
[0022]所述下中底20上间隔设置有下凹部21,所述上中底10上间隔设置有上凹部11,所述下凹部21及上凹部11匹配对接,所述气泡体40由下凹部21及上凹部11围设形成,所述下凹部21的底端部向上间隔设置有下凸齿22,所述上凹部11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12,所述上凸齿12与下凸齿22交错设置;当气泡体40受到脚部压力后,上凹部11及下凹部21均产生形变,此时,上凹部11向下移动,下凹部21向上移动,下凸齿22抵顶在上凹部11的顶端部,上凸齿12抵压在下凹部21的底端部,下凸齿22及上凸齿12对上中底10形成支撑效果,配合气泡体40构造共同实现减震反弹功能,同时也避免了气泡体40的进一步压缩而影响气泡体40的使用寿命。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省去去除上凹部11内的上凸齿12构造或省去下凹部
21内的下凸齿22构造,虽然效果不如上凸齿12与下凸齿22同时存在佳,但不影响本技术技术对应效果的展现。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中底10匹配气泡体40处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凸起部13,气泡体40受到脚部压力后,气泡体40会产生形变,所述凸起部13随着气泡体40的形变而下降或上升,以便提供给使用者脚部直接的受力反馈。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中底20与上中底10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孔槽50,所述孔槽50置于气泡体40一侧,当上中底10与下中底20采用透明材质成型后,使用者可通过孔槽50看清气泡体40内部构造,更直观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功能效果。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孔槽50结构可与气泡体40连通设置,使得本技术通过上凹部11内的上凸齿12构造或下凹部21内的下凸齿22构造实现减震反弹的效果。
[0027]本技术具体制造时,可通过上模座、下模座及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中底及下中底,所述上中底贴合在下中底上方,所述下中底与上中底之间围设形成有多个气泡体;所述下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上中底上间隔设置有上凹部,所述下凹部及上凹部匹配对接,所述气泡体由下凹部及上凹部围设形成,所述下凹部的底端部向上间隔设置有下凸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底,所述下中底贴合在大底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部的顶端部向下间隔设置有上凸齿,所述上凸齿与下凸齿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体匹配设置在上中底与脚尖对应的前脚部处及上中底与脚跟对应的后脚部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泡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体包括第一气泡及第二气泡,所述第一气泡设置在上中底与脚尖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站成研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