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7 阅读:5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主要是籍由设于高处及埋设于花盆土壤内的二水容器间的输水管构成连通管形式,输水管及外管与接驳管的接驳处间形成通气孔,下水容器的顶端插接吸水条,该吸水条外接土壤,内接下水容器内的水,无需时常浇水即可常保土壤湿度,其土壤内的水分绝不会太多或太少,由于其供水方式是为保湿性供水,故土壤内的含水量适当不致多到会外流,故花盆底部无须开孔,更因此而不会弄湿、弄脏环境。(*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本技术涉及花盆,特指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主要是将位于高处的水导引至花盆,且水在流入花盆土壤内之前经过一水位控制;使流入花盆水容器内的水保持一定,花盆水容器接设吸水条而与土壤接触,使土壤的含水量适当,不致多到会外流,故花盆底部无须开孔,更因此而不会弄湿、弄脏环境。一般对植物的补充水分方式,是以浇水的方式,故必须天天浇水,显得相当麻烦,若不浇水则植物的水分不足容易枯死;若浇水过多又无宣泄孔时,则容易导致植物根部腐烂,若有宣泄孔时,则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对于自动洒水器而言,其是利用输水管线分别连接多数个可自动旋转的喷水头,以对占有广大地面空间的植物进行自动洒水;但如此的方式无法控制土壤的湿度,经常不是太乾,就是太湿,甚至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由设于高处及埋设于花盆土壤内的第一、第二水容器间籍一输水管及一输水管的外管构成连通管形式,且该输水管及外管与第二水容器的接触处间形成一通气孔,第二水容器的顶端并插接一吸水条,该吸水条外接土壤、内接容器内的水,达到无需时常浇水即可常保土壤湿度,且其土壤的水分恰当,绝不会太多或太少,由于其供水方式是为保湿性供水,故土壤内的含水量适当不致多到会外流,故花盆底部无须开孔,更因此而不会弄湿、弄脏环境。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通过将一第二水容器埋设于花盆的土壤内,并朝上凸伸一内外相通的入水管,管内具设一由杆体舆球体所组成的标示器,球体外缘凸设一圈可抵接于入水管下端的抵缘,杆体是位于入水管内,第二水容器的顶端并插接一吸水条,该吸水条外接土壤、内接容器内的水;通过标示器杆体的露出长度即可判断水位的高低,若露出-->长度过短时,则须通过入水管而进行补水。达到一次补水即可常保土壤湿度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埋置于花盆土壤的内底部的第二水容器,该第二水容器由上凸状的凸部与扩大状的座部所构成,至少一个吸水条自凸部顶端插入第二水容器内,并露出一适当长度于该第二水容器之外与土壤接触,该第二水容器的座部向上凸设连接自动补水装置的接驳管,或朝上垂设内装设标示器的入水管;该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装设于该花盆所在位置适当高度处的第一水容器,输水管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容器相接通,另端则与第二水容器的接驳管较小口径处相接通;外管的内部容设该输水管,其直立状的底端与该接驳管的较大口径处相接;该接驳管的通气孔位于该输水管与外管的接驳处间;该第一水容器的底端与输水管的连接处装设分接式的接头;该分接式的接头呈十字状,其纵向连接该第一水容器及输水管,其横向为复数个十字状接头相互螺接形式的相对状设置,各接头所未连接的部位通过具外螺纹的套体或具内螺纹的盖体封闭;该第二水容器的凸部设有复数个透孔;接驳管形成于该凸部旁侧的座部上,该接驳管的通气孔略低于该凸部的最低位置的透孔;该第一水容器为保特瓶;该入水管为该座部垂向外凸的内外相通的管体,其高度超过该花盆的上缘;该入水管内的标示器的杆体露出该花盆上缘,该杆体的下端固设于漂浮的球体上,该球体外缘凸设仅能上翻而无法下折的抵缘;该标示器的抵缘与球体邻接之处的下缘设有一道沟槽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一次补水即可常保土壤湿度的功效。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始进水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贮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水贮满后不再进水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注水状态);图7为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停止注水状态);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构造示意图;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标示器示意图。实施例1参阅图1一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水容器1及其接头2,第二水容器5及其吸水条6,连接两水容器1、5的输水管3及其外管4和花盆7,该第一水容器1为任意形式的水容器,其底端凸设具有外螺纹的排水口接设接头2,该第一水容器1是被固设于比花盆7所在位置较高的高处。该第一水容器1常选用随处可得的保特瓶。埋设于花盆7土壤内的第二水容器5由凸部51与扩大状的座部50所构成,该凸部51具有复数个透孔511;该凸部51旁侧的座部50上方凸设上端为小口径而底端为大口径的锥管状且具外螺纹的接驳管52,其大、小口径分别与外管4及输水管3相组接,接驳管52的近中段处的通气孔521则是略低于凸部51的最低位置上的透孔511;吸水条6自该凸部51的顶端插入第二水容器5的内部,并露出一适当长度于该第二水容器5的外面与土壤接触,使吸水条6可将第二水容器5的水自其下端扩散至上端,花盆7内的土壤能吸取该吸水条6外露部分的水分。实施例2参阅图8,该第一水容器1的接头2呈十字状,其纵向分别螺接第一水容器1及套接输水管3的上端;而其横向相互螺接复数个十字状接头2相互并接,通过与复数个外管4及输水管3相组接,可对复数个花盆7进行保湿供水;其中,各接头的所未有任何连接的部位,则各通过具外螺纹的套体20或通过-->具内螺纹的盖体21而分别予以封闭使不致漏水。为塑胶管形式的输水管3,其上端与第一水容器1螺合套接相通,而其下端则与第二水容器5的接驳管52小口径处螺合套接相通。而口径大于该输水管3的外管4,其以直立状与接驳管52的较大口径处螺合套接,外管4的内部容设有输水管3;该接驳管52的通气孔521则是位于输水管3与外管4的接驳处间,且接驳管52的通气孔521略低于凸部51最低位置上的透孔511,故当第二水容器5的水位高至该最低位置上的透孔511处时,接驳管52内的水自通气孔521外流至其与外管4之间的空间内,如图6所示;当该空间内的水满至淹没该通气孔521时,如图7所示,第一水容器1的水就不再往下流;第二水容器5内的水则藉水分子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的原理,透过吸水条6而被土壤所吸收;当第二水容器5内的水下降而使接驳管52内的水位下降至低于通气孔521时,第一水容器1就能再度进水,达到无需时常浇水即可常保土壤的湿度。因此,较长时间对第一水容器1加水一次,即可对一至多数个花盆7进行保湿性供水,而无须天天甚至常常浇水,减少无谓的麻烦,适合经常出差的现代人;而且其土壤的水分恰当,绝不会太多或太少,不用消费者操心,而对于不知应加多少水的使用者可将补水功能的构造移除,仍能达到花盆的土壤湿度保持,也就是:对于花盆的土壤而言,仍然是为一种保湿性供水。以下将对于该不具自动补水功能的花盆土壤保湿构造予以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例3参阅图9-图11,本实施例中,当其将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构造:第一水容器1、输水管3、外管4、接驳管52及通气孔521予以移除后,仍能通过第二水容器5内的水而达到保湿性供水,并使土壤内的含水量亦能适当,而不致多到会外流,花盆7底部无须开孔,且不会弄湿弄脏环境…等的目的,但若于数周或数月后将第二水容器5内的水用尽时,必然会因该被埋于土壤内的第二水容器5是无法被看到,而造成水已用尽却仍不知要进行补水,为此,增设第二水容器5的水位标示。-->本实施例中:不具自动补水功能,可以久久补水一次的花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埋置于花盆土壤的内底部的第二水容器,该第二水容器由上凸状的凸部与扩大状的座部所构成,至少一个吸水条自凸部顶端插入第二水容器内,并露出一适当长度于该第二水容器之外与土壤接触,该第二水容器的座部向上凸设连接自动补水装置的接驳管,或朝上垂设内装设标示器的入水管;该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装设于该花盆所在位置适当高度处的第一水容器,输水管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容器相接通,另端则与第二水容器的接驳管较小口径处相接通;外管的内部容设该输水管,其直立状的底端与该接驳管的较大口径处相接;该接驳管的通气孔位于该输水管与外管的接驳处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埋置于花盆土壤的内底部的第二水容器,该第二水容器由上凸状的凸部与扩大状的座部所构成,至少一个吸水条自凸部顶端插入第二水容器内,并露出一适当长度于该第二水容器之外与土壤接触,该第二水容器的座部向上凸设连接自动补水装置的接驳管,或朝上垂设内装设标示器的入水管;该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装设于该花盆所在位置适当高度处的第一水容器,输水管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容器相接通,另端则与第二水容器的接驳管较小口径处相接通;外管的内部容设该输水管,其直立状的底端与该接驳管的较大口径处相接;该接驳管的通气孔位于该输水管与外管的接驳处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容器的底端与输水管的连接处装设分接式的接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盆的土壤保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分接式的接头呈十字状,其纵向连接该第一水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兴
申请(专利权)人:靖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