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特别是一种大视场投影镜头。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广角投影镜头都具有大视场,投影距离短的特点,但是这种镜头投影的画面很难设计,超广角投影镜头会使画面出现扭曲,画面照度降低而且均匀清晰度不够,边缘画面色差大等问题,超广角投影技术主要有反射式和直接投射式两种形式,而直接投射式的核心技术部件就是超广角数字投影镜头,但是直接投影式镜头一般很难满足较高图像质量,投影镜头多选用反远距型结构,但是设计出的镜头投影出的画面往往难以满足高质量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包括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从物面到像面之间沿光轴的排布顺序是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第五球面透镜,光阑,第六球面透镜,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包括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从物面到像面之间沿光轴的排布顺序是第一球面透镜(1),第二球面透镜(2),第三球面透镜(3),第四球面透镜(4),第五球面透镜(5),光阑(6),第六球面透镜(7),第七球面透镜(8),第八球面透镜(9),第九球面透镜(10),第十球面透镜(11),棱镜组合,所述棱镜组合由合色棱镜(12)和分色棱镜(1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70mm与80mm之间;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40mm与
‑
30mm之间;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30mm与
‑
20mm之间;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90mm与
‑
80mm之间;所述第五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40mm与50mm之间;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0mm与30mm之间;所述第七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20mm与
‑
10mm之间;所述第八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40mm与50mm之间;所述第九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30mm与40mm之间;所述第十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40mm与50mm之间;所述分色棱镜的焦距介于500mm与1500mm之间;所述合色棱镜的焦距介于500mm与100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65与1.80之间,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60与1.75之间,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50与1.65之间,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70与1.85之间,所述第五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80与1.90之间,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60与1.70之间,所述第七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80与1.90之间,所述第八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55与1.70之间,所述第九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60与1.70之间,所述第十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介于1.70与1.80之间,所述分色棱镜的折射率介于1.70与1.80之间,所述合色棱镜的折射率介于1.50与1.6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像效果好的大视场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0mm与30mm之间;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10mm与
‑
12mm之间;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28mm与
‑
30mm之间;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770mm与772mm之间;所述第五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58mm与59mm之间;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3mm与25mm之间;所述第七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
‑
13mm与
‑
14mm之间;所述第八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3mm与25mm之间;所述第九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60mm与62mm之间;所述第十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30mm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林威,任鲁,易子川,迟锋,水玲玲,刘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